王建國
摘要:在新形勢背景下,企業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工作成為其分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此為前提,對內部審計、紀檢監察工作進行介紹,并且從兩個方面認識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最后針對這兩項工作的有效結合提出了三點建議,真正發揮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優勢,實現黨風廉政建設的同時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關鍵詞:內部審計;紀檢;監察;黨風廉政建設
在新形勢下,內部審計和紀檢、監察部門,都是企業的監督機構,既隸屬于服務機構,又有利于推動企業發展。將內部審計和紀檢監察工作進行結合,最大程度上將反腐敗體系進行優化,使黨風廉政建設更加深入。所以,企業組織內部審計、紀檢監察工作,并且將其進行結合十分必要。下面圍繞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工作的關系,對其有效結合展開分析,并提出優化建議。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召開之后,中國共產黨全面、深入分析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面臨的任務和方向,并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形成的從嚴治黨理論成果、實踐經驗進行了系統、完整總結。其中,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對國有企業改革提出的新的課題。作為供給側改革主體的國有企業,如何主動適應全面從嚴治黨新常態,合理在企業生產、內部組織結構、經營管理中融合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在企業發展中的核心作用,促進企業朝著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方向發展和規范運營,以全面從嚴治黨推動全面從嚴治企,基于從嚴治黨的角度貫徹落實從嚴治企,以尋求推動企業穩定、持續發展的創新途徑。
一、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工作
(一)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主要是使用系統性、規范性的方法,進行企業管理制度與控制體系的監督、評估,從而為企業管理機制的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貢獻有價值的依據[1]。現代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中,包括風險管理、風險控制以及風險治理這三項工作,用來構建以防范風險為標準的內部審計機制。針對新形勢下的企業來說,內部審計更多是以企業所制定的經營目標為方向,明確其工作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對企業經營過程中隱藏風險進行準確識別與評估;(2)結合企業風險制定針對性的規避方案;(3)立足于戰略目標對內控制度進行優化;(4)做好財務信息檢查、評估,確保企業資產安全;(4)在企業內創建內控文化,全方位落實問責機制,對目前應用的監督管理方案進行優化。
(二)紀檢與監察工作
紀檢與監察工作帶有極強的專業性,并且帶有監督、防護、教育等多種職能。企業開展紀檢、監察工作期間,必須要制定核心任務,具體圍繞制度內容補充、實時監督、宣傳教育等展開,使組織治理制度得到進一步優化。針對企業運行來說,紀檢監察機構是紀檢、監察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具體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1)監督企業內現有資源以及重要工作崗位;(2)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3)組織遵紀守法宣傳教育,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規范;(4)針對發現的違紀案件要及時處理;(5)行使監督權利。
二、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工作的關系
(一)工作對象相同
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不僅是內部審計的主要對象,還是紀檢監察工作對象。企業管理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在內部審計中,屬于非常關鍵的職責,利用離任審計、任中審計融合的方式,做到“凡提必審、凡離必審”,設置審計周期,相關人員任期以內實際經營狀況以及財務收支情況等,都屬于審計、檢查監督的重點內容[2]。另外,管理人員要擔負企業運營經濟責任,內部審計要對管理人員積極行使約束、監督權利,使有關人員能夠履行職責,不斷提高管理水平。若管理人員職責履行不到位,或者出現違反黨紀政紀、管理規范的行為,則要發揮紀檢、監察部門執紀審查職責,組織執紀審查,按照實際情節輕重進行處理,若情節嚴重,甚至違反法律,則要將有關人員移交到國家機關。
(二)工作內容部分重疊
加強黨內監督的有效方法是巡視與巡察,同時這也是企業紀檢、監察的重要手段,以此來做好企業的監督工作。巡視巡察工作的關鍵都集中在堅持黨的領導以及全面從嚴治黨等方面,監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企業中是否得到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以及黨的紀律是否行使等。鑒于此,企業在組織巡視巡察的過程中,紀檢、檢查工作和內部審計內容有一部分是重疊的。例如,企業在落實政府部門出臺的政策時,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明確具體職責范圍,究竟是屬于內部審計還是紀檢監察部門[3]。如果發現有違廉潔紀律規定,并且出現以權謀私等不良行為,則要按照國家制定的相關規定及時處理,這是紀檢、監察部門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以及反腐敗工作必須要注意的規定,并且也是企業內部審計監督管理人員廉潔從業行為的重要規定。
在財務方面,需要對違規擔保、理財、借款等現象進行監督,企業內部不存在私設小金庫現象,這是內部審計部門監督財務流程以及規避企業風險的重點,同時也是紀檢、監察工作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另外,企業內部審查以及紀檢、監察工作人員要重點檢查企業內部決策遵循“三重一大”的情況,企業決策過程是否民主性、科學性,是否能達到預期目標,這也是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具體關系到民主集中制在企業中的落實進度、人員選拔與任用是否符合規定、財經紀律執行情況等,均是紀檢、監察工作領域內容。
三、新形勢下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工作有效結合對策
(一)建立健全聯席會議機制
企業中建立的聯席會議機制,是專門針對紀檢監察機構以及內部審計機構相結合而設置的制度,其主要作用是將紀檢監察、內部審計機構現有信息全面共享,使兩者的合作有科學的平臺作為基石。例如企業組織招考聯合會議,期間審計、紀檢兩個機構便可以展開合作,首先明確承擔的職責,其次再制定可行的合作方案,為企業監督體系在實際工作中的落實提供參考,并且提高審計、監察效率[4]。另外,作為審計機構,也需要將審計期間發現的問題劃分類別,將有關線索交給紀檢監察機構,以便紀檢機構可以及時制定解決方案。作為紀檢監察機構,則要將已經了解的信息交給審計機構,為今后相關工作奠定基礎,提前做好準備。由此可知,審計、紀檢監察工作的緊密結合,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企業內部監督管理機制的優勢。
(二)組織定期監督與檢查
企業內部組織的監督檢查工作,是內部審計以及紀檢監察兩個機構共同承擔的職責,紀檢機構組織定期監督,可以為內部審計開展相關工作提供支持。監督期間紀檢機構要將消息及時告知內部審計機構,兩個部門之間協調配合,將監督、檢查作用發揮到最大。具體檢查期間,如果發現其中存在問題,必須要明確具體責任人,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了解,并形成結論。若問題情節嚴重,則要將其匯報給企業相關機構。審計機構在組織內部審計過程中,務必保證所有數據結果真實性,以免因為信息不準確影響工作效率或工作結果。其中需要注意,監督檢查期間審計與紀檢監察兩個機構都要立足于全局,將各自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將企業各個部門潛在的安全隱患及時排查,交給相應部門進行處理,從而提高監督水平。
(三)完善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制度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必須要有規章制度,并且在實際工作中予以落實,只有如此才能夠幫助企業成長。所以,企業必須要對相關制度進行完善,從而保證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同時,完善的規則制度對于審計、紀檢監察兩個機構的充分結合也有一定作用,真正實現企業信息共享。組織監督檢查的過程中,針對那些工作態度積極、專業性強以及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需要適當鼓勵,并且給予薪資、職稱上的肯定;而那些工作態度消極,甚至對其他同事工作造成影響的工作人員,則要對其思想進行引導,在有限的時間內將這些不良習慣改正。如此一來方可真正發揮監督管理機制優勢,在企業內構建獨立且真正有利于黨風廉政建設的內部管理制度,這對于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對企業提出了諸多要求,為了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以及黨風廉政建設等政策,企業必須要充分認識內部審計、紀檢監察工作,將其加以結合,以此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并且做好人員、信息、結果的管理。
參考文獻:
[1]祝遵宏,黃莎莎.內部審計合署辦公的實證分析——基于深交所國有上市企業的分析[J].財經科學,2018 (04): 121-132.
[2]薛樺.反腐敗視角下企業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協同治理研究[J].現代商業,2018 (03): 146-147.
[3]丁雋,李宇希.科研院所紀檢監察與內部審計聯動工作機制實踐探索[J].審計月刊,2018 (01): 40-42.
[4]劉文革.整合資源 構建企業內部監督的高效機制——淺議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職能整合[J].會計師,2017 (13): 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