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杰 王君 劉莉 董冠英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北京 102442)
高職院校在學校數量和招生規模上都已經占到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培養的應用型技能人才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面對高端應用型技能人才越來越缺乏的現狀和國家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新要求,高職院校需要破解諸多制約人才培養的問題,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和質量。其中,宿舍人際關系問題應引起高職院校重視,因為宿舍人際關系狀況直接影響到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正常的學習生活,進而關系到學生成長成才和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糟糕緊張的宿舍人際關系會造成心理壓力,干擾正常的學習生活,而良好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能提供心理支持,增強歸屬感和認同感,培養團隊精神,有利于正常的學習生活。根據筆者在高職院校多年學生管理工作實踐,高職生普遍存在學習能力不強、學習習慣不好、學習興趣缺乏、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造成宿舍人際關系緊張的學生多數還伴隨原生家庭問題、成長環境不如意、性格怪異孤僻等情況。因此筆者以所在高職校為例,對高職生宿舍人際關系狀況和影響因素進行初步研究,以期從宿舍人際關系視角為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借鑒。
在校園內隨機選取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480份,剔除無效問卷后收回有效問卷467份,有效回收率為97.29%。其中男生168人,女生299人;大一239人,大二171人,大三57人;獨生子女265人,非獨生子女202人;來自北京城鎮的186人,北京農村的111人,京外城鎮的61人,京外農村的109人;來自單親家庭的63人,雙親家庭的390人,其他家庭的14人;正擔任學生干部的240人,未擔任學生干部的227人;來自家庭條件非常富裕的5人,富裕的24人,一般的314人,困難的98人,非常困難的26人。
綜合參考吳連海《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適應問題的實證研究—以廈門地區部分高校為例》、丁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研究》、楊琴《2010級大一女生宿舍人際關系現狀調查與分析---以甘肅省5所省屬高校為例》論文中的調查問卷,并根據高職院校實際情況進行修改編制成調查問卷。問卷包含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受調查者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級、是否獨生子女、家庭經濟和父母情況、是否擔任學生干部等。第二部分為宿舍人際關系狀況評價,共有19個問題,每個問題采用五級評分賦值分別為1-5分,總分為95分,并分為四個等級:非常和諧(80-95分)、較和諧(60-79分)、一般(41-59分)、較不和諧(19-40分)。第三部分為調查高職宿舍人際關系影響因素,研究哪些因素對宿舍人際關系影響較大。
研究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包括描述統計、方差分析等。
1.高職生宿舍人際關系總體評估
根據對調查問卷第二部分題目得分情況進行分析,宿舍人際關系狀況評價得分均值為67.64,標準差為9.554。按四個等級劃分顯示,較不和諧1.07%,一般14.35%,合計占15.42;較和諧73.02%,非常和諧11.56%,合計占84.58%,表明高職生宿舍人際關系總體情況比較和諧。
2.高職生宿舍人際關系主觀滿意度
在對宿舍人際關系滿意度的調查中,選擇“非常不滿”的為5.78%,“不滿”的為6.85%,合計所占比例為12.63%;“一般”的所占比例為10.92%;而“滿意”的為48.82%,“非常滿意”的為27.63%,合計所占比例為76.45%,也表明高職生宿舍人際關系總體情況比較好,這與高職生宿舍人際關系總體評估情況基本吻合,高職生宿舍人際關系和諧良好時主流。但同時也不能忽略一小部分同學對宿舍人際關系不滿意狀態,而這些同學恰恰是學生管理工作需要高度關注關心的群體。
通過加入高職生基本人口因素進一步研究,可以了解高職生宿舍人際關系滿意度在不同性別、年級、獨生子女與否、家庭情況、城鄉和家庭經濟情況、住校時間、是否擔任學生干部等維度上的差異,結果見表1。

表1 滿意度在基本人口因素上的檢驗
從表1可以看出,高職生宿舍人際關系主觀滿意度在性別上存在顯著差異,而在其它維度上則不存在顯著差異。
以高職院校宿舍人際關系狀況評價得分為因變量,以基本人口因素為自變量,進一步分析研究高職生宿舍人際關系在不同人口因素上的情況。
1.性別差異
從表2可以看出,男生宿舍人際關系好于女生,男生(M=69.14)>女生(M=66.79),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1<0.05)。這與高職生宿舍人際關系主觀滿意度在基本人口因素的分析相一致,女生宿舍人際關系狀況更應該多加關注,這與筆者實際工作經驗也相吻合。

表2 性別差異
2.年級差異
從表3可以看出,大一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均分最高,宿舍人際關系(M=68.31)明顯好于大二(M=66.82)、大三(M=67.23)學生,而大二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處于最低水平,大三宿舍人際關系水平相較于大二有所好轉,三個年級之間無顯著差異(P=0.281>0.05)。

表3 年級差異
3.獨生子女差異
從表4可以看出,獨生子女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好于非獨生子女學生,獨生子女(M=68.15)>非獨生子女(M=66.97),無顯著性差異(P=0.186>0.05)。

表4 獨生子女差異
4.城鄉差別
從表5可以看出,京外城鎮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最好(M=68.51),北京農村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其次(M=67.89),北京城鎮學生第三(M=67.55),京外農村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排在最后(M=67.04),無顯著性差異(P=0.794>0.05)。

表5 城鄉差別
5.家庭情況差異
從表6可以看出,來自雙親家庭的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最好(M=67.88),來自單親家庭其次(M=67.32),但也明顯高于來自其他家庭的學生(M=62.36),無顯著性差異(P=0.100>0.05)。

表6 家庭情況差異
6.家庭經濟情況差異
從表7可以看出,來自富裕家庭和一般家庭的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最好,M值分別是69.92、68.04,來自困難家庭的排在中間(M=67.18),來自非常富裕和非常困難家庭的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排在最后,M值分別是57.60、64.23,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26<0.05)。這個顯著性差異則在宿舍人際關系滿意度人口因素分析中沒有出現,但與實際工作中出現的情況比較吻合,過度自卑和自信都可能帶來宿舍人際關系緊張。

表7 家庭經濟情況差別

注:*表示P<O.05,**表示P<O.01
7.住校時間差異
從表8可以看出,中學開始住校與大學開始住校對學生的宿舍人際關系基本沒有任何影響,M值非常接近。

表8 住校時間差異
8.學生干部差異
從表9可以看出,現在正擔任學生干部的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好于沒有擔任學生干部的學生,擔任學生干部(M=68.45)>沒有擔任學生干部(M=66.78),無顯著性差異(P=0.060>0.05)。

表9 學生干部差異
1.宿舍“小團體”
在宿舍是否存在“小團體”的回答中,29.1%表示宿舍存在“小團體”,幾乎占到三分之一,其中男生占19.1%,女生占80.9%。在宿舍中的“小團體”對宿舍和諧人際關系的傷害程度上,有61.2%的學生認為傷害較大,26.4%的學生認為一般,僅有12.4%的學生認為影響不大。宿舍“小團體”存在的原因中,源自性格不合的占41.2%,興趣愛好不同的占21.8%,個人習慣不同的占23.1%,家庭經濟條件不同的占13.9%。宿舍“小團體”的存在對整個宿舍人際關系有著較大的影響,尤其是女生受其困擾更甚。
2.室友經常將朋友帶入宿舍
對于是否介意室友經常將自己的朋友帶入宿舍的回答中,有28.5%的同學表示介意,而71.5%的同學則不介意。其中,在回答介意的學生中,女生占比達到69.17%,遠高于男生的30.73%。
3.室友做事圓滑
當感到室友做事過于圓滑是否還愿意結交,有47.3%的同學表示不愿意繼續結交,52.7%的同學表示愿意繼續結交。其中,女生愿意結交的占女生比例比為50.16%,男生愿意結交的占男生比例為57.14%,男生較不容易受室友是否圓滑的影響。
4.宿舍衛生
宿舍如何對待衛生問題時,64.2%的同學表示人人有份會輪流值日,5.4%的表示很少參與宿舍衛生活動,29.3%的表示不進行安排看到臟了再動手處理,1.1%的表示拒絕參加清掃活動。
5.矛盾誘因與處理
在宿舍常因為什么事情發生矛盾時,因為意見不合的占20.1%,作息時間生活習慣等不同的占20.6%,宿舍衛生問題的占10.8%,言論霸權的占7.7%,從沒有矛盾的占23.3%,其它原因占17.6%。
當和室友產生矛盾時,選擇積極溝通的為35.8%,以退為進、求同存異的為17.8%,看情況而定的為33.4%,若無其事的為4.5%,冷戰的為6.3%,大吵一架、大打出手的均占1.1%。多數同學能較好的處理宿舍矛盾,但也有少數同學欠缺處理矛盾的技巧,不太會處理宿舍矛盾。
在認為處理宿舍人際關系的壓力主要來源回答中,有4.1%同學表示學業成績不一樣,4.9%表示經濟情況不同,28.3%表示生活習慣的差異,49.4%表示性格差異,還有13.3%選擇其他。性格和生活習慣的差異成為高職生處理人際關系的主要壓力來源,不同性格和生活習慣的同學應互相理解和包容,并做適當改變和照顧室友們的感受。
6.宿舍交流與障礙因素
在回答宿舍中室友經常交流問題時,有68.1%的同學表示經常交流,有24.0%的同學表示一般,有5.5%的同學表示很少交流,有2.4%的同學表示從不交流。
在回答和室友產生交流障礙的主要因素中,不注意說話方式的占39.6%,不善于表達情感的占24.0%,不愿與他人交流的占10.5%,不重視室友合作的占7.3%,其它的占18.6%。
當向室友提出意見時室友有何表現時,有47.3%的表示會耐心傾聽并及時改正,有31.1%的表示有所改變但不久又恢復到老樣子,有7.0%的會置之不理甚至產生矛盾,14.6%的有改正意識但沒有行動。多數同學在面對室友的意見會有比較正面的反饋。
7.室友幫助
當遇到困難時是否愿意向室友尋求幫助,85.7%的同學表示會向室友尋求幫助,14.3%的則表示不會。
當有心事有困難時是否會選擇向室友傾訴,36.2%的學生表示會向室友傾訴,11.1%表示不會向室友傾訴,27.9%的表示只會私下告訴和自己關系好的室友,24.8%的表示會視情況而定。
當宿舍有人遇到困難時宿舍中其他人的表現,64.5%的會認真傾聽主動幫忙,28.2%的會進行安慰,5.2%的會無動于衷,2.1%的會幸災樂禍。
8.宿舍集體活動
在積極參加宿舍公共活動回答中,47.3%同學表示總是積極參加,30.2%的表示感興趣的偶爾參加,19.9%的表示宿舍很少有公共活動,還有2.6%的同學表示從來不參加。
面對宿舍平均集體活動頻率(如一起聚餐、逛街等),0次的占19.3%,1-2次的占43.9%,3-4次的占18.4%,4-5次的占4.7%,5次以上的占13.7%。參與宿舍集體活動是培養良好宿舍人際關系的重要內容,越來越得到同學們的認可。
9.人際競爭
在人際競爭方面,問卷列舉了可能引起宿舍室友間發生利益沖突的6個選項,即干部競選(如班干部、學生會干部等)、申請入黨、申請獎助學金、校內外兼職(如勤工助學崗位等)、專升本備考信息、就業信息,讓被試根據發生的頻率和感受程度進行排序。
調查顯示,從整體上看不少學生選擇把干部競選、申請入黨、申請獎助學金排在前三位,分別占32.7%、29.9%、33.6%。輔導員、班主任在進行這三項工作的時候應公開公正公平,盡可能避免引起宿舍人際關系的沖突。
10.宿舍生活瑣事
調查顯示,在諸多的宿舍生活瑣事方面,比較集中的問題有不講個人衛生、不打掃宿舍衛生、有狐臭腳臭、休息時間有人接打電話、有人打鼾等。這些宿舍生活瑣事處理不好,容易產生宿舍矛盾,造成人際關系緊張,學生們應盡量注意和改正。

表10 影響宿舍人際關系的生活瑣事
宿舍人際關系是高職生人際關系中最基礎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盡管高職宿舍人際關系總體上比較和諧,但高職院校對此卻決不能放松,要加大力度,積極營造良好和諧的宿舍氛圍和人際關系,尤其是要關心關注宿舍人際關系不和諧的少部分同學,解決他們的宿舍問題和關切,消除不安定因素,為學生能安心正常學習生活和學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良好基礎。根據調查結果分析,為構建更加和諧的高職院校宿舍人際關系,提出下述對策和建議。
00年前后的大學生們在物質條件上得到的更多,在宿舍生活的便利、舒適上需求會更多,學校應充分考慮到這代人的特點,進一步優化宿舍環境,提升硬件設施水平,盡量給學生提供較為舒適的宿舍生活環境,比如方便的晾曬衣服環境、洗浴和打水空間、干凈的充滿文化藝術氣息的樓道、整潔的洗漱和如廁環境、不太擁擠的住宿條件等。同時,還要從軟件上提高宿舍管理服務水平,增強服務意識,從新生宿舍成員編排、日常宿舍教育管理的方法和藝術性、宿舍文化活動組織等方面進行充分考慮和策劃,把宿舍營造成為大學生們喜愛的溫馨之家。
調查表明,宿舍人際關系與學生交流溝通能力有很大關系,交流溝通能力差的學生往往不合群,容易因簡單的言語問題產生人際關系緊張,嚴重的甚至是惡語相向,乃至大打出手。交流溝通能力強的學生,即使是宿舍存在小矛盾,也能藝術性的進行處理,雙方共同交流協商,以比較完滿的方式解決好。
對于不講個人衛生、不打掃宿舍衛生、有狐臭腳臭、休息時間有人接打電話等比較容易引起宿舍沖突的問題,應組織宿舍室友們制定宿舍公約,加以規避和約束,大家共同遵守,維護宿舍良好的生活環境。輔導員可通過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班級活動、談心談話,讓學生們有意識的提升自己的文明素養,努力改掉生活陋習,不給室友增添麻煩,讓室友們互相悅納。對于打鼾等個人不易控制的問題,應做好溝通,征得室友理解,還可以通過其它方式彌補自己原因給室友們帶來的不便,比如主動打掃衛生、熱心幫助室友等。
宿舍集體活動的頻率和參與度與宿舍“小團體”存在正相關關系。宿舍經常一起活動,組織集體活動,大家關系都會比較親密,相處得和諧。宿舍基本沒有集體活動的,大家往往會根據興趣、愛好、性格、習慣的不同等形成小團體小圈子。筆者接觸到不少宿舍住六個人,兩個人一伙,三個人一團,剩下一個耍單幫,這種情況很容易對個人形成心理壓力,嚴重的會產生心理疾病,甚至是爆發惡性事件。因此,宿舍有必要加強集體建設,多組織集體活動,比如一起郊游、聚餐、臥談、看電影、參加體育活動等,宿舍個體也應積極主動參與,共同把宿舍集體建設好。
調查發現,家庭經濟狀況對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具有顯著影響,而且家庭經濟狀況處于兩端的非常富裕和非常困難的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明顯差于其他家庭情況的學生。非常富裕的學生容易傲慢不講理,非常困難的學生容易自卑不自信,在宿舍人際交往中參與程度往往偏低。在家庭構成情況看,雙親家庭的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好于單親家庭學生,明顯好于其他家庭學生,比如孤兒、重組家庭等。對于這部分群體學生,輔導員、班主任應給予更多的關注,進行深度輔導,幫助其克服個人性格和心理障礙,互相接納,融入宿舍,一旦發現宿舍出現人際關系緊張的苗頭時積極介入和調解。
男女生在宿舍人際關系中存在顯著影響,女生更容易產生宿舍人際關系緊張。女生心思往往更細膩,有時候想法過多,討厭別人動自己個人物品,更在意個人感受。因此,輔導員、班主任更要注意女生宿舍人際關系建設,加強與女生的談心談話,了解女生的需求和宿舍人際關系狀況,對女生宿舍經常出現的容易引起矛盾的細節和問題進行提醒,幫助規避矛盾。
學校要大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通過5.25心理健康節、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健康課、朋輩心理社團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意識和能力,幫助學生提升人際交往溝通能力,掌握一定的壓力釋放緩解技巧,為建立良好和諧宿舍人際關系提供助力。暢通宿舍長(宿舍心理委員)與輔導員的溝通,做到宿舍有不和諧、異常情況能及時向輔導員反饋,便于及時進行干預,避免宿舍緊張關系持續存在影響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宿舍是個家,和諧靠大家,需要每個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和維護,需要高職院校管理層的重視、支持和輔導員細致、妥善的關愛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