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力決定學習效率。思維可視化教學的運用,把不可見、抽象的思維過程以簡單直觀的圖文方式進行深層剖析并展示出來,把靜態的數學教學轉化為了動態的數學學習活動。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掌握結構規律、學習方法,從而有效發展思維能力。本文通過探討思維導圖、微課、制圖體驗對于小學高段數學思維可視化的有效途徑進行了實踐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可視化;實踐;研究
小學高段數學的思維可視化課堂應用,是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將課程內容進行精心總結與重組,使內隱于大腦中的思維過程外顯化,目的是把凝結在教材中的知識精華、思維活動過程,通過創設可視化學習情境,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助于全面理解、加強記憶。從而在遇到相似數學問題時,學生會調動印象深刻的思維,會舉一反三,體驗成功。
一、 學科導圖,提高思維力
我國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強調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在掌握了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才能有所創新。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學生的學情不一,學科思維導圖是知識結構的建構思維系統化的圖文教學方式,既是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又是一種易于理解的圖像記憶法,可以有助于充分運用左右腦機能,幫助學生進入全腦思維模式,提高每一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思維導圖的特點是:中心圖形焦點集中、主干發散出的分支明確、主次分明、節點相連接、圖中的圖形色彩與代碼便于聯想記憶。
例如:《分數乘法》一課的學習中(思維導圖如下),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知識探索,進一步完善分數相乘的意義,學會“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采用的方法,增強運用已知知識與經驗探索并解決問題的意識,以有效發展合理推理的思維能力。分數思維導圖將分數乘法進行了分類,并將計算方法進行了分述。學生通過觀察分數乘法思維導圖思路會更加清晰、思維方法易于掌握。
二、 微課制作,突破重難點
微課制作是將畫出大腦思維的圖文結合數學教師的講解,以視頻的方式出現的綜合性可視化思維教學方式。是集圖、文、聲一體的,針對學習中的重點與難點進行集中突破的“隨身課堂”。既可以在課堂上作為重點知識講解進行播放學習,學生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打開反復觀看,自主復習。難度高的中心化問題解決了,一些普遍的知識點學習起來就會輕松容易多了。因此,可視化思維的教學模式成為了數學知識學習增效的一個支點,其作用可以將學習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直觀、化復雜為簡單,不斷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理解、思維水平,學習方法與技巧得到有效優化。
微課具有短小精悍、有助于學生快速學會知識的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主要方式采取的是手寫板+PPT的模式。多個圖文的切換實現了思維過程的相續性。微課使可視化思維教學方式更加系統化、完整化。如《圓錐的體積》一課的學習,本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是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與圓錐的體積公式推導。在微課課件的制作中,可以借助于圓柱的體積計算為過度點,通過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容器裝滿水后的體積計算過程實驗,點明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圓錐體體積正好是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學生恍然大悟,通過這樣的微課學習,可視化思維過程的真實展現,就會迅速突破數學知識的重點與難點。
三、 參與制圖,提升學習力
在數學學習方法的掌握中,讓學生在可視化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真切感受數學運用于生活中的價值所在,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力。思維可視化的模型圖文制作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探索思維規律與方法,其制作過程本身的思維過程也很重要。在識圖、制圖、用圖的三個階段中,體驗制圖過程、了解思維模式,更有利于識圖與用圖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小學高段可視化思維教學中,幫助學生探究各數學知識(概念、公式、定理等)的內在聯系、邏輯關系、層級遞進等,以掌握制圖原則與方法,學生可以在動手繪制思維可視化中,掌握學習要點,可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一圖抵萬字,有效的圖文模型教學效果勝過千言萬語。將數學題型進行歸類的學習策略模型圖,每一種題型的思維方法都會進行直觀呈現,其中涉及的圖文方式有樹形、橋形、魚骨形、弧形等等。在教師指導學生制圖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手腦并用,制圖中開動腦筋,動腦中巧用雙手。從而讓學生在溫故知新中提高學習速度與效率,在融會貫通中激發聯想與智慧,思維方式越來越清晰,已逐步形成良好的系統學習、積極思維的習慣。
綜上所述,思維可視化教學方式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體。理論體現在實踐的思維可視化操作中,實踐依托于理論的架構,從而讓數學教師的“教”更加靈活高效,學生的“學”更加豐富多彩、生動有趣、耐生尋味。思維可視化讓數學知識的學習變得圖文直觀化,思維過程一目了然。思維規律盡收眼底,思維方法輕松掌握,學習效率隨之提高,更有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濯源.基于思維可視化的教學效能提升策略[J].基礎教育參考,2016(19).
作者簡介:李雪梅,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市吳江區程開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