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fā)式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教學目標。目前已成為西方主流教學模式之一,近年來在我國初等教育領域獲得廣泛關注,很多學科開始嘗試在課堂教學中引入。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提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態(tài)度?!睂W生是課堂舞臺的主角,只有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才具有生命活力。
關鍵詞:PBL;高中課堂;問題導向;課堂應用
與傳統(tǒng)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不同,PBL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tǒng)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PBL將學習與導學任務或問題掛鉤,使學習者投入于問題中;通過學生的課前自主探究和課中小組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 PBL教學方法與理念
PBL教學方法是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fā)式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教學目標。PBL教學法的精髓在于發(fā)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引作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PBL的基本理念是“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與新課改融合后教學思路為:教師課前提出導學要求——學生查找資料生成問題——課堂分組討論——課堂分析訓練——教師總結等五環(huán)教學模式。
二、 實施過程
(一) 設計思路
過程以課堂為主,課堂以學生為主,學生以教材為主。因為很多高考題目都是源于書本,高于書本;充分發(fā)揮小組模式,輻射帶動更多同學參與課堂學習,增強學生小組集體榮譽感和個人學習成就感。
(二) 設計背景
融合模式需要班級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6~8人,教師預先布置學習任務,即設置好問題的難度與梯度,但是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授這種課型的老師會提前給學生發(fā)導學案或預習案,結果造成學生既要做學校發(fā)的配套練習冊,還要做導學案,甚至還有家庭作業(yè)等。所以,最好的問題導學就是教材內容,教師要提前一天布置學生以找出教材中“模糊不清”的內容及完成課后習題為問題導向。
(三) 課堂環(huán)節(jié)
1. 組內共研預習成果
明重點:重點一般都是標題內容,學生把本節(jié)課的主要概念、公式、定理標注出來,因為經(jīng)常碰到學生看完了本節(jié)內容后,整面教材還是干凈整潔。
交流疑難點:劃出預習中哪句話不理解,哪些內容模糊不清,例題中哪個步驟不明白。與同學交流!要通過自己的方式(如問號、波浪線、下劃線等)標注出來。
對答案:組內互對本節(jié)后面的習題答案及解題方法。對預習中的內容及時練習鞏固形成初步印象,與小組內互對答案可以互相比較,尋找差距!自我檢測過程中的錯題,要用不同顏色(如紅色)標注出來,留下做題痕跡。(學生之間一般有攀比心理)
收集原始問題P1(problem):組長收集本組不能解決的問題后,匯總給老師。教師收集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用現(xiàn)在流行的話說叫做“大數(shù)據(jù)”!還可以順便檢查學生預習完成情況,督促學生養(yǎng)成長期預習,自我獲取知識,尋找解決問題途徑的習慣!
2. 教師授課
本環(huán)節(jié)稱為答疑解惑,教師整理匯總各小組提出的問題。選擇學生疑問較多的三到五個問題,作為本節(jié)課講解的重點內容。結合問題的提出情況,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知識生成的來龍去脈。培養(yǎng)學生的對知識的發(fā)現(xiàn)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適當用信息技術手段授課,給學生一桶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有時學生還要看裝這桶水的水桶漂不漂亮。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的接受程度為:
動態(tài)圖形>靜態(tài)圖片>基礎數(shù)據(jù);要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直觀的領會知識,獲取體驗式的服務。學生也會欣賞佩服老師!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可能會產(chǎn)生感性問題P2(problem),教師要適時組織學生解決??梢允翘釂柺?,可以是兵教兵式!
3. 師生共研典例
典型例題可以是書本例題,也可以是教材后面的習題,也可以是教師自選的題目?;诮處熃?jīng)驗的理解,通過典型例題的訓練,要達到什么目的要明確。訓練要有針對性,對于題目的完成,可以是探究式學習。
4. 學生練習鞏固
教師再出練習由組長分配題目給本組成員分層做,小組建設要依托小組長,小組長不僅要收發(fā)作業(yè),還要負責了解同學的學習情況;合理分配題目,減少盲目亂做的時間。學生上來自由“搶”黑板書寫展示,讓各組起立討論(此時板演同學還在寫)!分題做的好處是:弱的同學還在做題,中等的同學已經(jīng)完成目標急于表現(xiàn)自己(上臺板演),優(yōu)生會把剩下的題目也做完,而上來板演的中等同學正是我們要了解的大部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此刻學生會產(chǎn)生理性問題P3(problem),教師可以通過學生自行發(fā)現(xiàn)解決,讓學生印象更深刻且有助知識鞏固和理解。
(四) 教師組織總結本節(jié)課內容
教師反思本節(jié)課的主要問題,是否一一得到回應;組織學生自己總結本節(jié)課內容,并整理筆記、錯題。留下5分鐘時間,讓學生反思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仍然有問題的,可以單獨提問。最后布置有梯度作業(yè)(適當滲透高考相關題目),必須跟學生公布明天上課的內容,指導學生預習生成新問題,至此完成一個循環(huán)!
三、 效果達成及反思
從學生課堂表現(xiàn)上看,經(jīng)長期養(yǎng)成的習慣,在討論時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在第一輪討論環(huán)節(jié)時積極提出問題,有的組內消化,消化不了有報上來,特別有的學生提出超出本節(jié)的問題,這個很好,說明學生有在思考。在小組上來“搶”黑板展示的過程,同學們積極踴躍為本組得分,不冷場!
PBL與新課改融合教學,它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主動的學習氛圍,使其能夠自主地、積極地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可以十分容易地獲得來自其他同學和老師的信息;其次,可使有關課程的問題盡可能多地當場暴露,在討論中可以加深對正確理論的理解,還可以不斷發(fā)現(xiàn)新問題,解答新問題,使學習過程縮短,印象更加深刻;它不僅對理論學習大有益處,還可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歸納總結、綜合理解的能力;邏輯推理、口頭表達的能力;主導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等,這些將為今后在社會上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覃思.論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新模式構建——基于PBL教學模式的理論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15(23).
[2]朱達峰.有效課堂教學例題選擇的幾點建議[J].數(shù)理化學習,2011(2).
[3]嚴靖.深化數(shù)學例題教學,提高學生思維能力[J].考試周刊,2011(44).
[4]劉煥英.新課改下如何打造高效課堂[J].中小學教育,2012(92).
作者簡介:林巧偉,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長泰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