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歸納法和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蘭州市三所中學學生正面雙手傳球練習時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并就傳球錯誤動作改進進行分析與探究,從而提高中學生的正面雙手傳球能力,加強其自信心。
關鍵詞:雙手傳球;易錯;探究;改進
排球是中學生最喜愛的運動,作為一名新入職的體育教師,在教學和訓練中,針對中學生正面雙手傳球練習時手臂和手指力量小,協調性差,移動速度慢,控球能力、準確性和穩定性都較差等原因,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改進錯誤動作,把握重難點,加強動作練習,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技術概念,從而掌握正面雙手傳球技術。
一、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易犯錯動作
在教學考核中,通過對學生排球各項技術測試發現,在發球、墊球、傳球這三種基本技術中,雙手上手傳球動作成功率遠遠低于發球和墊球。而從動作技術的難易程度來看,在雙手上手傳球教學練習中,學生易犯錯誤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 傳球手型不正確
兩手肘外展過大、來球方向對不準、手臂伸出過早或過晚、手型不呈半球狀;手指觸球面小、大拇指向下、兩手分得太開,易漏球;手指手腕過于緊張僵硬易造成持球、拍球動作錯誤,影響傳球效果。
(二) 擊球用力不協調
傳球時上下肢協調配合不夠,蹬地伸膝不充分、展體伸臂不到位、抖腕彈指不及時以及手腕關節過分緊張等都會造成傳球準確性差、質量不高。上述問題是中學生學習正面雙手傳球技術最易出錯的動作,也是學生最難以掌握的學習環節。
二、 常見錯誤動作原因
(一) 自身條件不足
因先天自身基本條件差(身體協調性差,反應慢且學習能力弱),學生自信不足,后天又缺乏一定的體育鍛煉,在學習中容易導致傳球錯誤。
(二) 學生運動參與度欠缺
俗話說“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學生參與度的高低是反映一堂課質量好壞的重要指標。學生的運動興趣也是學習和掌握體育知識、運動技能的重要動力和基本保證。在學習環節中因自身基礎素質差、學習認識模糊不清、碰到困難或受到挫折教師未能及時察覺并給予關心幫助,學生就會喪失信心,導致學習態度冷淡,心里刻意排斥,練習中不斷出錯。
(三) 體育運動意識薄弱
在教學中,因教學方法單一或教師示范講解模糊致使學生對體育運動態度冷淡,注意力分散,沒能及時獲取正確動作信息,難以形成正確的動作記憶,而產生動作錯誤。
(四) 手指手腕力量不均
因中學生指腕力量較弱,傳球時導致指腕無緩沖反彈擊球動作力量較小,傳球質量差或傳球不到位;若力量過強,緩沖動作方法不正確,指腕過度緊張從而導致手指僵硬,傳球時出現“爪型”指尖撞擊球或抓球,亦致錯。
三、 常見錯誤動作糾正措施
(一) 增強體育運動意識,培養學生興趣
由于學生對體育認識模糊,致使內驅力不足,教學中要不斷加強體育鍛煉意識,改變教學方式方法增強學生興趣,提高運動參與,有效地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學生只有明確學習目的和意義,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更加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夯實基礎。授課時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同時還需耐心幫助后進生正視自身不足。在教學輔助上可以采取用“勤能補拙”的做法幫助他們消除自卑,樹立自信,從而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
(二) 立正確清晰的運動意識
教學練習時,學生的每個動作都要讓他清楚了解用力的順序、方向、時機和用力幅度等,從而建立動作表象。如在做上手傳球時,可以讓學生原地做蹬地伸膝的動作,體會從下向上發力;兩人一組進行固定球練習,一人持球在頭上方,另一人做徒手傳球動作(用力由輕到稍重),體會觸球部位。學生在原地練習時既可以體會身體發力順序,又可固定手型,反復進行練習,便能讓學生迅速掌握正確的傳球手型。
(三) 遵循教學原則和教學順序
根據動作技術教學的一般規律,注重教學動作的遞進性、層次性和系統性原則,學習動作由簡到難,從原地傳球練習開始,在基本掌握了正確的觸球手型、擊球點和用力順序等動作后,逐步增加難度再學習移動傳球,掌握后再進行變向傳球。最后進入墊、傳、扣系列組合,達到強化配合二傳技術的目的。
四、 糾錯手段與方法
(一) 全面詳細講解示范
在課堂講解示范時,用運動專業術語詳細講解指腕和肘關節三個主要工作部位的角度與協調配合時用力大小、方向,擊球高度、運動軌跡和傳球時注意力集中等等,讓學生在腦海里建立上手傳球形象具體的動作表象,教學導入需結合多媒體和掛圖進行教學,以加深學生的立體感受。
(二) 誘導式球感練習
原地練習,手指放松,腕關節緊張對墻或彈地觸球,體會手指的彈撥;一人一球做半高球的傳接自練(或對墻進行);兩人一組額前固定球練習,感知觸球部位及迎球、觸球、送球協調用力動作;二人一球,進行一拋一傳對練。遵照上述方法進行反復練習,認真體會擊球手型、手腕手指彈撥以及上下肢協調用力,一定程度可以強化傳球手型。
(三) 正誤對比練習
在練習時發現學生傳球手型不正確、觸球部位錯誤(掌心未空出)、擊球點不準、手指手腕緊張或用力不協調等問題時,教師應采用集體糾錯和個別輔導相結合,對癥下藥幫助學生盡快糾正動作。
通過以上糾錯方法,不僅有助于學生在正面傳球初始階段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當學生進入提高與鞏固階段時,可適當增加難度與強度進行各種強化練習,從而達到糾正錯誤動作的目的。
五、 結論與建議
(一) 傳球教學中,運用多種教法,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不僅有助于提高教學目的,更有助于提高傳球手型與協調用力。
(二) 鞏固強化,在學生基本掌握傳球技術后,要采用各種練習方法(如增加練習強度或練習密度)來固定手型,形成正確的動作技能,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 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激發學生運動興趣,使之在較短時間內規范的掌握傳球技術。
參考文獻:
[1]董國珍.學校體育運動訓練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陸榮瑞.排球正面傳球教法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4).
[3]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于曉東.開發體育隱性課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
作者簡介:
魏萬婷,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第六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