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滿足了物質需求的條件下,我們也需要提升自己的個人修養。其中生命教育一直都被視為向人們傳授生命倫理道德的重要手段。生命科學作為探索生命的起源、發展、進化的一門科學,自然在生命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生命教育;初中;生物學教學
生命教育是一種全人教育,它涵蓋了個體從胚胎到出生到成熟再到死亡的整個歷程,以及這個歷程當中所有的情節。生命教育既關注個體的生存、也關注個體的發展、還關注個體在整個生命歷程中的價值。生命教育最終的目標是:每個個體通過生命教育都能實現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而實現自身的價值。
一、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滲透的重要性
(一) 有助于學生理解生命的起源
很多學生小時都會問父母一個問題:我是從哪里來的呢?而大多數父母的回答都是:你是爸爸媽媽撿來的。而到了初中學習了“人的生殖”這一節后,就會明白我們人類是由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受精卵不斷分裂形成胚泡,胚泡繼續分裂形成胚胎,最后發育形成胎兒整個這么一個過程。同時學習了動植物的生殖后,學生很快知道:植物可以通過授粉來進行有性生殖,也可以通過移栽等進行無性生殖,而動物可以通過卵生、胎生來繁衍后代,一下子就能夠讓學生理解生命的起源。
(二) 有助于學生形成珍惜生命、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學生在進入初中之前由于好動、愛玩的天性,在生活中可能會出現踩踏草坪、抓小動物、折樹枝等行為。但是進入到初中,學習了生物與環境關系、植物光合作用等相關知識后,明白了:原來每一個生物在生物圈中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就連我們每天吸進去的氧氣都是由路邊的小樹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土地里的蚯蚓雖然很不起眼,但是它可以為我們松土,這樣我們的土地才能夠長出好的莊稼,等等。這時候教師還可以告訴學生:每一個生命都是來之不易的,都有它存在的價值,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個生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同時我們生活的地球村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是我們繁衍棲息的場所,沒有美好的地球村也就沒有我們的存在,因此我們應該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 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生活的品質
初中生處于青春發育的關鍵時期,為了他們的健康成長,因此必須要讓學生樹立健康生活的觀念。在學習生物之前,學生有的時候可能會認為一個東西只有看起來很惡心,它才是臟,表面沒有污漬的東西一定是干凈的。在學習了生物學中有關于細菌、真菌、病毒等相關知識后,發現原來很多細菌都是我們看不到摸不著的,一個看似非常干凈的物體在顯微鏡下可能會發現其中有很多臟東西,所以我們每一次飯前都應該將手洗干凈,目的就是防止細菌進入口中。通過學習學生還明白并不是所有的真菌都像有的霉菌一樣是有害的,像金針菇、香菇等真菌是營養含量非常高的一類食物,從而樹立健康飲食的觀念。
二、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有效滲透的實踐
我們通過查閱文獻資料明白了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重要性,那我們如何才能夠有效地讓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有效地滲透呢?筆者通過教學實踐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學教材為例,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進行了生命教育的滲透,現將過程展示如下:
(一) 通過講解“人體內廢物的排出”這一節滲透生命教育
筆者在講授人教版初中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五章“人體內廢物的排出”這一節時,通過滲透器官移植的相關知識:截至2018年7月初,我國實行的多器官聯合移植成功案例近700例,但是全球仍然有15萬患者在等待著器官的移植,尋找一個適合患者而又不會發生免疫排斥反應的器官無疑是大海撈針,告訴學生我們在生活中應該養成好的生活習慣,按時作息、飲食、多鍛煉從而保護我們的器官。
(二) 通過講解“消化和吸收”這一節滲透生命教育
民以食為天,我們的日常生命活動離不開飲食,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日益多樣化。從而造成食品安全問題成為當今社會最為關注的問題,這就引發了人們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注意健康飲食呢?筆者通過在生物學課堂中滲透生命教育,來告訴學生如何健康飲食。例如,筆者在講授人教版初中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二章第二節“消化和吸收”時,首先,向學生講解完基本知識后,學生理解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臟、胰腺、胃腺、腸腺等。然后,進行拓展詢問學生:你們的爸爸媽媽在家里會不會喝酒呢?學生回答完后再告訴學生,其實酒精會破壞胃黏膜,我們剛剛學習了胃腺和肝臟分別分泌的胃酸和膽汁都會進入我們的胃中。如果此時我們的胃黏膜被破壞了,那么膽汁和胃酸將會進一步導致黏膜組織的腐爛和水腫,所以我們應該勸爸爸媽媽盡快戒酒。通過滲透酒精的危害讓學生明白了健康飲食的重要性。
(三) 通過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這一節滲透生命教育
大多數學生會認為在日常生活中隨處扔垃圾、浪費資源、砍伐樹木等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嚴重,并不會形成什么嚴重后果。那是因為他們對于人類的日常活動對生態環境究竟有何影響并不清楚。因此筆者通過生物學課堂來告訴學生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例如,筆者在講授人教版初中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一節“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時,首先,通過講解讓學生明白了人口的快速增長會給資源、環境造成巨大壓力,同時
亂砍濫伐森林、工廠排放廢氣、捕殺野生動物等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學生僅僅是通過理論知識有了一個大致了解,缺乏實證。這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拓展關于羅布泊的知識,在秦漢時期羅布泊是一條非常美麗的河流,同時在它周邊的樓蘭古國也是非常繁榮的國家。隨著羅布泊流域的商業活動頻繁,周邊的環境沒有得到好的維護,這時候環境開始慢慢被破壞。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塔里木河兩岸人口劇增,大量擴大耕地,開采礦業,導致羅布泊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最終形成了一片沙漠。學生聽完老師的拓展后,明白原來我們生活當中的一次不經意的破壞環境的行為再加上日積月累,就很有可能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通過滲透羅布泊的例子進行生命教育,讓學生樹立環保意識。
三、 結語
通過初中生物學教學向學生滲透生命教育,可以讓學生樹立健康生活、保護生態環境等意識。但是如何有效地讓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進行滲透,還需要我們廣大一線生物學教師共同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陳麗華.初中生物學中的生命倫理教育教學實踐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8):158-159.
作者簡介:金勇,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隴西縣德興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