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生物學的學科與校本課程如何融合,是擺在每一個初中生物教師面前的課題。如何設置學科課程以外的校本課程,具體實施方法應如何優(yōu)化是值得所有人思考的話題。本文重點探討了初中的學科與校本課程的融合,闡明了兩者的關系,設定了具體的方案,對融合的前景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學科課程;校本課程;融合
一、 學科與校本課程的融合問題
新課程的理念突出“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強調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新課程注重引導學生通過體驗進行學習,通過實踐進行學習。學科課程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知識來解決問題。在新課程的改革中,一定要正確認識校本課程的定位,在實踐中將學科與校本課程進行融合,這樣對于學科課程的順利開展和校本課程的努力拔高,都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二、 學科與校本課程的關系
學科與校本課程的目標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區(qū)別也是顯而易見的,校本課程講究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也是檢查我們是否真正知道的試金石,比如,在實際生活中,一個經(jīng)常違背誠信原則的人并非是一個真正了解并體悟了“誠信”的人,一個在書本上理解了某些學科知識而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相關的問題卻不能明白其所以然的人并不能說是真正地知道。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往往是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從而使學生缺少了體驗的過程,從而也就缺少了求知與探究的熱情以及對知識的實際的透徹的領會。校本課程恰好可以解決知行不一的問題。
(一) 學科課程是校本課程的基礎
學科課程為校本課程的實施提供了知識的儲備。學生在校本課程中,要綜合運用在學科課程學習中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二) 學科課程與校本課程相互作用
學科課程的知識可以在校本課程中體現(xiàn),校本課程也可以促進學科課程內(nèi)知識體系的構建,學科知識結構的鞏固和加強。
(三) 在教學實踐中,要加強學科與校本課程的融合
在現(xiàn)有的教學體系下,將學科與校本課程融合實施,積極探索學科和校本課程融合的教學模式。這種融合對兩個課程的實施效果都會有所加強,有利于促進學科課程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使學生能更有效果、更有效率地吸收基礎知識和獲得基本技能,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能力,而且現(xiàn)在的校本課程體系效果很不明顯,改變現(xiàn)有校本課程的實施模式勢在必行。
三、 學科與校本課程融合的實施方法
(一) 學科與校本課程內(nèi)容的融合
新課標下,初中生物學的學科課程標準都設計了研究性學習的內(nèi)容,課外知識拓展等。在初中生物的學科教學過程中,施教者要有比較全面的校本課程觀念,加強從學生的學習背景、社區(qū)的現(xiàn)狀等進行適當?shù)耐卣购脱a充。使現(xiàn)在的學科課程更符合現(xiàn)實。如我校生物實踐活動《探究池塘水》系列、《觀花項目》系列活動都是比較成功的。一方面充分體現(xiàn)了校本課程的理念,讓學生走向生活、自主參與、自主實踐,淡化生物學的學科背景;另一方面,把學科教學和IT教育、研究性學習融合在一起,走學科與校本課程一體化的融合之路。
(二) 學科與校本課程學習方式的融合
校本課程是額外拓展的課程,校本課程與學科課程的學習方式也是有區(qū)別的,不進行整合,就會發(fā)展成學科課程的附屬,失去實施的價值。本校生物學科組指導的“觀花項目”課題的相關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撰寫花田筆記”這一小活動,學生一邊觀察成長中的郁金香,一邊提出相關的植物學問題,在開展校本課程的生物教師的指導下,開展了一系列的實驗探究,了解了郁金香的生活習性以及花卉完整的生活史。在撰寫花田筆記的過程中,有學生在筆記中提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為什么郁金香在零下的低溫中開放,而其他的花卉不可以”這樣的問題,老師一時半會也沒有辦法解釋,需要去查閱專業(yè)書籍進行解答。由此可見,進行研究性學習,是校本課程研究的主要學習方式。將校本課程和研究性學習結合在一起,才能使校本課程展現(xiàn)出它獨有的魅力。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進行校本課程,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學科課程枯燥而單調的模式,也一定可以促使學科與校本課程的教學理念與方式的大幅度改變??梢韵胂蟛痪玫奈磥?,學科教學使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必將成為主流趨勢。
(三) 學科與校本課程實施的融合
不僅僅是生物學,其他的所有課程都應重視學科知識和校本課程的融合,把校本課程的理念滲入學科課程。例如,2015年韓國MERS中東呼吸綜合征時期生物組曾專門拿出2~3課時讓學生了解“MERS”知識,結合學科課程里的《傳染病》章節(jié),很好地體現(xiàn)了課程一體化的意識。
(四) 學科與校本課程管理與評價的融合
1. 管理的融合
學校應嘗試建立新的適合校本課程的制度,如制定校本課程實施的具體方案。在我校的校本課程實施方案中,明確規(guī)定初一以顯微鏡觀察活動為主;初二則以園藝栽培課程為主,輔以少量其他主題。學校統(tǒng)一安排課時,進行考勤,實踐證明,這樣的實施策略是很有成效的。不過,要促使學科與校本課程管理真正的融合,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在于提高施教者的學科素養(yǎng),而提升施教者的學科素養(yǎng)是離不開校級、區(qū)縣級甚至省市級教科研的三位一體化培訓。
2. 評價體系的融合
學科與校本課程要想真正融合,就必須要對現(xiàn)有的傳統(tǒng)評價體系進行改革,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生考試評價體系的改革,二是對教師考核體系的改革,兩個方面必須都進行改革,才能從上往下的融合好學科與校本課程。2017年9月我校生物學科組對傳統(tǒng)的學生評價體系進行了改革,期末成績里參考了書面考試的成績(40%),生物實驗的成績(30%),以及校本課程的成績(30%)。教師的評價體系中也對教師能否勝任校本課程的教學任務進行了規(guī)定和要求。
四、 學科與校本課程融合的前景
學科與校本課程的融合,已經(jīng)成為一個改革現(xiàn)有生物學教學方式方法的契機,如果把握好這個機會,生物學教學必將展現(xiàn)出它本應有的璀璨光彩。到那時,學生走在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校園里,通過校本課程的學習,展現(xiàn)出自己活潑的個性,并在校本課程的學習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科學觀,實現(xiàn)學科與校本課程融合的美好愿景。
作者簡介:
陳辛,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紫東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