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果
摘要:中國進入新時代,提高就業質量就成為國家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一個重要著力點。進一步充分認識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意義是更好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的前提和基礎。
關鍵詞:新時代?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重要意義
中國進入新時代,提高就業質量就成為國家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一個重要著力點。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無疑是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的重要舉措。因此,進一步充分認識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意義是更好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的前提和基礎。
一、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的題中之意
國務院在2015年6月11日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國發〔2015〕32號)中指出了充分認識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意義。《意見》中強調各級政府和部門要充分認識到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必然選擇的必然性,作為擴大就業、實現富民的根本性和激發社會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的有效性。①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帶領下,尤其是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全國各族人民很快將迎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夢”的實現,人民生活不斷得到改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不斷增強。因此,新時代的就業目標也會有所提高,即不僅要實現更充分就業,而且還把更高質量作為了就業目標進一步進行了強調和要求,這是極其符合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實際作出的正確決定。因此,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的目標要求。
如果從就業角度出發,創業應該是最能體現個人自主意愿的一種就業方式,也能在解決個人就業的同時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是具有更大經濟或社會價值的一種就業方式。因此,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促進多渠道就業創業。其目的仍然是通過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來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帶動就業的同時,也能夠讓每一個人在實現中華偉大復興中國夢過程中實現自己的個人夢。一方面,從充分就業的目標來看,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能夠帶來就業崗位的增加,對于就業的帶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另一方面,從高質量就業的目標來看,創業創新是遵從人自主意愿的就業方式,能夠極大滿足人對創業創新的渴望和追求,是最令人滿意和最強自主選擇的就業方式。由此可見,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目標要求的重要舉措,也是國家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的題中之意。
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是“新常態”的又一大特征,這就需要國家從過去拉動經濟增長的需求側轉向供給側,為經濟增長尋找新的增長動能和增長方式。因此,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了五大新發展理念,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是中國共產黨關于發展理論的重大升華。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此后,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部署。“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②創新發展解決的是發展動力問題,提出創新發展主要是基于新時代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具體國情所決定的。
貫徹新發展理念首要的就是要堅持創新發展。緣何要堅持創新發展呢?其目的,從戰略角度來看,是為了通過創新發展來確保我國增強發展的新動力、有效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從現實角度來看,是為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而有效提高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從長遠角度來看,是為了有效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從而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因此,從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部署出發,鼓勵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不僅是我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經濟發展質量、效率和動力變革的必然路徑選擇。新時代推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一方面,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大眾的創新熱情和創新潛能,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堅實基礎;另一方面,也能最大限度發揮創新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作用,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有效保障。
三、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我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容量的有效手段
習近平總書記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對中國經濟新常態進行了全面闡述和解讀。“新常態”開始和我國經濟連在了一起。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屆領導集體緊緊抓住當下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特征,并在戰略上做出了宏觀政策的部署,這是對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中國經濟發展變化新情況的準確把握和定位。習近平總書記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從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是“新常態”的一大特征,而就業同經濟增長密不可分。因此,在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當下,我國要確保就業目標的順利實現,這就需要作出新的政策調整。應對“新常態”,我國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中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而市場活力的關鍵在于人,要發揮千千萬萬中國人的智慧,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創造活力,吸引和激勵更多人投身創新創業,讓人們在創業創新中不僅創造物質財富,而且也實現精神追求和人生價值。” ③
因此,在我國經濟“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業成為我國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容量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符合“新常態”背景下的我國經濟發展客觀需要,能夠保證我國經濟健康、持續發展,而只要經濟保持在一定速度的增長,就能帶來相應比例的就業崗位的增加;另一方面,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必然會帶來中小企業的繁榮和發展,中小企業作為就業“蓄水池”的重要作用也將為擴大就業做出更大貢獻。所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簡單是一句口號,也不是要在社會上刮一陣風,而是要通過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實實在在地釋放出新一輪的改革紅利,在更廣范圍內激發和調動億萬群眾的創新創業積極性,讓創新創業從“小眾”走向“大眾”,讓創新創業的理念深入民心,在全社會形成大眾創新創業的新浪潮,打造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新引擎。”④
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集中體現
堅持以人民中心的思想是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在要求。讓每一個人都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無疑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集中體現。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更多的人提供了機會,使更多人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創新能力,“眾籌”“眾包”“眾創”的融資模式和生產方式,將優化封閉的產業資源配置方式,讓智力資源、產業資源、社會資本更加自由流動,使人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在創業過程中,人獲得了更多的自由,但是人作為市場經濟中獨立的個體,也要有自負盈虧的危機感,這樣就可以激發人的潛能,大大提高人的獨立性、創造性,增強人的主體意識。與此同時,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人們大膽地按照自己的理想、夢想和追求來規劃自己的人生、奮斗自己的事業,真正讓每個人不僅有做夢的能力,而且還有追夢的能力,真正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同以往類似的政策最大不同之處就在“眾”。“眾”,重點強調的廣泛性,也就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每個人都享有平等的機遇,每個人都享有平等的權利,每個人都享有共建的權利,這充分體現了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因此,這就必然盡可能充分地激發和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讓每個人都在創業創新的過程中熱情不減、勢頭更甚,從而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創業、創新的熱潮。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新時代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從過去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變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也就意味著國人的需求已經從單純“量”轉變為“質”的提升。這一變化在就業方面就表現為人們不光滿足于有一份工作,還追求自我滿足感、實現感、幸福感的實現。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需要通過創造來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根本目標就是要給人民群眾創造出滿足人生需求、實現人生價值的發展渠道,讓自主發展的精神在人民當中蔚然成風,讓社會的每一個細胞都保持著不斷追求卓越的積極心態和精神風貌”。⑤
注釋:
①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國發〔2015〕32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2015-06-16。
②《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0頁。
③馬強:《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經濟視角分析》,《中國經濟導報》,2015年。
④萬鋼:《以改革思維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引擎》,《光明日報》,2015-03-26。
⑤萬鋼:《以改革思維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引擎》,《光明日報》,2015-03-26。
參考文獻:
[1]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人民出版社,2017.
[2]李克強.讓各類主體創造潛能充分激發釋放出來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生動局面[DB/OL].中國政府網,2015.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