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西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和改革,教師對教學質量也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初中語文教師,對學生的閱讀與寫作的培養尤為重視。閱讀與寫作是語文學習的兩個重要方面,兩者缺一不可。閱讀與寫作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有著重要作用,能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二者有效結合能提高學生語文讀寫能力,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綜合能力及學習效率。重點分析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如何有效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能力;有效策略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學習的兩大重要板塊。閱讀是寫作的基石和靈感來源,寫作是閱讀的總結和升華,閱讀與寫作兩者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一定將兩者有機結合。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豐富學生寫作素材,通過寫作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和升華自身所學,將兩者統一能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效率和教師教學質量。
一、閱讀與寫作對初中語文學習的重要性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教學的兩大重要板塊,閱讀與寫作相互依托、相輔相成,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心靈之窗,寫作是語文學習的升華。對于學生而言,閱讀能夠給自己帶來寫作靈感和積累寫作素材,而寫作能夠傾訴自己心聲,將內心的所想所述描寫出來[1]。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會有同樣的感受,想將自己內心中強烈的愿望表達出來,但是自己又不知道該如何表達,然后導致自己內心郁結。因此,要想充分表達自己內心所想,就必須做到有話可說、有話能說。學校可能會欠缺很多東西,在很多方面都會比較簡陋貧乏,但唯有書與知識是學之不盡的,書能將學生的世界之窗打開。學生能通過閱讀積累表達情緒的方法,為寫作打下良好基礎,幫助學生傾訴和宣泄心中所想。因此,閱讀與寫作之間存在必然聯系,必須要將兩者有機結合。重視讀與寫的結合,有效提高初中生語文學習能力,既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又能讓學生通過閱讀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積累寫作素材,并且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閱讀與寫作對初中語文教學有著重要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將讀與寫兩者有機結合,這樣才能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提高語文學習效率[2]。
二、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現狀
1.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分離
就目前而言,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往往很多教師將閱讀與寫作分為兩個模塊進行教學,分離了閱讀與寫作之間的必然聯系,非常不利于學生的語文綜合性發展。在很多時候,教師更多注重的是對課本內容的教學,往往忽略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文章寫作技巧和方法的指導,以致語文教學內容很片面,出現語文學習斷層現象,這種現象就導致了閱讀與寫作分離[3]。因此,學生只是淺層次學習了課本內容,無法將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進行高效學習,不能很好地了解文章情節和內涵,同時也斷開了其兩者之間必然的聯系,使學生無法深層次地提高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學生的寫作水平將很難得到提升。
2.閱讀選材與學生接受能力不匹配
在初中語文教學時,教師的閱讀選材與學生的接受能力對閱讀與寫作的教學有著重要作用,教師在選材上一定要進行充分考慮,把握好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學文章的深度,這樣才能達到教師預期教學效果。但在實踐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把握不好對文章的深度選擇,不能根據學生的特點及差異進行選材,同時也缺乏對文章的認知和理解。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結合實際進行良好教學,未融入真情實感對文章進行全面剖析,大大降低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也無法深層次引導學生理解文章,這就使學生很難體會到文章所要表述的內涵和情感。如此便很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更無法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4]。教師的教學工作不到位將導致學生閱讀與寫作的連貫學習,這就使學生語文學習效率大打折扣,無法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
三、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措施
1.發揮主體作用,改變教學方式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不管是處在什么學習階段的學生,教師都要明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明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學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這樣才能進行更好的教學。閱讀與寫作對語文學習有著重要作用,是語文學習的兩大重要板塊。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良好閱讀與寫作。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教學理念過于陳舊,總是以固定化的模式進行閱讀教學,然而長期運用這樣的方式就會使學生感到厭煩,讓學生深感疲憊。教師要想提高學生閱讀寫作能力,必須要改變傳統觀念,改變原有教學方式,將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中參與的主動性,讓學生積極融入教學課堂。教師在進行閱讀與寫作教學時,應先給學生制定合適的目標,并及時引導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完成目標,在引導時要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表揚學生[5]。通過教師的鼓舞和肯定,不僅讓學生增強了自己的自信心,并且還能建立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促進教師閱讀與寫作教學工作質量的提升。
例如,在朱自清《春》的課文中學習,教師可改變原來的教學方式,運用新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朱自清的《春》是一篇主題性較強的課文,教師在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對自己所認識的“春”進行探討,讓學生將自己眼中的“春”進行描述,通過這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然后導入教學,讓學生品讀和鑒賞課文,對“春”有更好的認識,然后再布置有關“春”的寫作,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寫作。
2.統一讀寫教學,實現高效備課
相較小學而言,初中語文學習任務要更重一些,閱讀與寫作任務的難度也更重一些。因此,初中學生的語文閱讀寫作任務就比較重了,而閱讀與寫作又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部分,這就需要教師做好閱讀與寫作教學工作,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實現閱讀與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將閱讀與寫作進行統一,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這樣才能將教學的難點和重點進行良好整合與歸納,從而更好地設計教學內容,滿足學生需求。首先,針對語文寫作與閱讀的教學備課,教師不僅要明確教學目標,還要將閱讀與寫作教學緊密聯系,并且在備課中找到兩者之間的共同點,有意識、有目標地進行教學,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寫作意識。其次,教師在閱讀課程教學中,要提前找好文本中的好詞好句、修辭手法及結構句型進行記錄。如此,教師才能在教學課堂中為學生高效地講解閱讀重點。重點講解后,可讓學生進行寫作,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鞏固之前所學閱讀知識,還能夠提高學生寫作水平[6]。
3.積累閱讀素材,提升寫作水平
學生的寫作水平短時間內很難得到提升,需要長期的鍛煉,通過日積月累的實踐才能有所提升。學生要想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必須有大量的閱讀積累。通常情況下,學生素材積累主要依靠于閱讀。在日常生活中,學生通過主要是靠大量閱讀來豐富自身的寫作素材,將各種寫作手段靈活運用,以此為自己的寫作打下良好基礎,讓自己的寫作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從而實現以讀促寫的目的。為了能更好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良好閱讀技巧及有效閱讀方法,讓學生閱讀時做好摘抄筆記,通過日積月累增加學生知識儲備,從而提升學生寫作水平[7]。
例如,在講授《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時,教師可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與思考,并對學生進行語言引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找出文章存在的修辭手法,讓學生思考這些手法都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閱讀結束以后教師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所讀所感,并進行點評。此外,教師可將實際生活與文章進行聯系,讓學生回想在平時生活中母親給予自己的愛,并留有家庭作業以“我的母親”為題,表述對母親的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4.增加文章寫作,激發閱讀興趣
寫作是自身對所學知識的敘述與回顧,是對自身所學知識的一個測評和應用。同時,寫作也是一個對自身閱讀水平提升的過程。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效結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大量閱讀,這樣能讓學生通過閱讀進行寫作,既能加深學生對于閱讀材料內容的理解能力,而且又能讓學生有感而發,讓學生有內容可寫。教師可在課后布置觀后感寫作、新聞影評寫作等方式提高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讓同學間相互討論、相互分享,表達出自己的所觀所想,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在實踐寫作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寫作中運用特殊文體、修辭手法、文章結構等方法進行寫作,這樣能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寫作,既能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又能讓學生了解閱讀的主要側重點,從而提高自身的閱讀與寫作水平[8]。
例如,在學習《海倫·凱勒》時,通過讀對文章的閱讀,能讓學生學習到作者是如何對人物進行刻畫和描寫的,作者都選用了什么樣的事例來突出人物性格,以什么樣的方式刻畫人物主線,展開故事發展情節,讓寫生能夠借鑒學習,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究。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相互影響、相輔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兩者間的有效結合既能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豐富學生知識儲備和寫作素材積累,而且還能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高中云.初中語文中的“閱讀—寫作”組合教學策略研究[J].文教資料,2011(27):49.
[2]陳幼彬.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教學思考:“以讀悟寫”[J].課外語文,2016(20):124.
[3]張蓉.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有效整合[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5(17):70.
[4]潘麗君.淺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7(82):51.
[5]陳紅珠.初中語文中的“閱讀—寫作”組合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語文,2014(33):15-16.
[6]劉萍.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開展寫作教學的滲透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10):45.
[7]戚艷.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結合的策略[J].科技創新導報,2015(24):148-149.
[8]劉娟.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教學策略[J].中學語文,2015(30):19-20.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