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前展示作為一項有效的教學手段,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合作意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經過一學期的體育教學實踐證明,課前展示活動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應用是可行的、有效的,但要根據體育課堂教學特點,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關鍵詞:課前展示;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實踐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學生“學”的成分在課堂教學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先學后教”基本上成為大多數課堂的教學模式。《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媒體的發展,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更加廣闊。2015年“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的開展,正是借助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學”的重要性。近年來,“課前展示”在我校課程教學中開展得如火如荼,唯獨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還未進行過嘗試。
一、概念的界定
課前展示,作為高效課堂的一大特點,是學生利用課堂的前幾分鐘,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或內容進行展示的課堂活動。課前展示的時間一般控制在5至10分鐘,由課代表主持并組織小組進行展示,內容要與上節課學過的或本節課即將學習的知識有關,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樣化。
二、課前展示對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意義
1.寓教于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喜歡體育課,卻不喜歡體育運動”,這似乎是大部分學生的共識,從而導致學生喜歡體育課上的自由活動,卻不知道自由活動時間該干點什么的現象,歸根結底還是學生對體育運動沒有足夠的興趣。其實,每位學生都渴望成就感,但缺少的就是產生成就感的平臺。經過半年的微課題研究發現,課前展示活動可以讓學生產生成就感。課前展示能夠把學生自主學習學得的體育理論知識與動作技能展示出來,學生展示的過程就是自豪感和成就感提升的過程,尤其是展示的內容得到學生的認可之后,就會大大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提高體育課堂的積極性。體育課堂教學中往往文化課成績不好的學生,在體育運動方面會有一技之長。當這一技之長在課前展示中展示給全班同學,并且得到大家認可時,該學生的成就感與自豪感會油然而生,那么學習的信心與上課的積極性就會大大增加。學生在準備課前展示活動的自主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又會轉化為學生課堂學習的重點,從而使課堂學習的目的性增強,學習效率自然也會隨之提高。
2.走出課堂,開闊了學生的知識面
在以往的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會按照學校的課時安排,對教材內容逐一進行講解,在很多情況下,教師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導致學生學習內容存在片面性。通過課前展示活動,學生講解展示的內容呈現多樣化,大到分析奧運會、興奮劑、球場暴力等事件與問題,小到一個動作技術要點的講解。雖然不是每位學生都能講解準確到位、面面俱到,卻都能做到有模有樣、條理清晰。為了能夠利用課前展示的五分鐘時間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大部分學生都能做到積極利用課余時間查閱整理材料,查閱材料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學到很多課堂上教師講不到的內容與知識,無形中豐富了學生的體育知識面。
3.分工明確,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體育課堂教學課前展示活動中,每個小組分工明確,通過合作共同完成小組的展示活動。體育教學中的動作練習基本是需要學生相互“合作”來完成,課前展示為學生創造了合作的條件,活動中他們分享彼此的所學、所感,交流思想、經驗,促進共同進步。此外,一些平時不敢當眾展示自己、不敢大膽發言的學生,在課前展示活動中能積極與組內成員合作,讓人出乎意料的是他們表現得越來越自信、從容。
4.學生展示,教師明確“教”的內容
教學論主張,當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后能夠講解并示范基本的動作技術時,就讓學生嘗試著自己完成體育運動技術的學習。當然體育運動技術之所以含有“技術”兩字,說明體育運動屬于技術性比較強的學習項目,那么學生的自主學習就會存在一些問題。通過課前展示這一環節,教師對學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展示活動中能夠發現學生在學習體育理論知識及動作技術中存在的問題,確切了解學生對教材的把握程度。從研究的視角,加深了對教材、目標、學情、方法的研究,對課堂教學的重難點把握更加準確。因此,課堂中“教”的內容應該是學生自主學習中沒有學到或者忽略或者理解有誤的知識,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探究解決不了的問題。
三、課前展示在初中體育課堂中的實施流程
將“課前展示”應用于初中體育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展示的方向,設計好相應的展示流程,本次課前展示活動嘗試的具體流程為,課余準備—課堂展示—小組討論—教師評價。
1.課余準備
課余準備階段需要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自主完成。第一次課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好組,并指定或者學生推薦小組長。課余時間小組長要盡職盡責進行小組分工,組織本組成員做好課前展示活動的準備工作。對于學生的準備階段,教師要掌握好大的方向,保證學生展示的內容不會跑偏。比如,本學期的授課年級為八年級,根據區相關要求,本學期八年級的授課內容為足球、雙杠、蹲踞式跳遠和耐久跑。那么,在進行足球運動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足球明星、足球賽事規則、足球運動中某個動作技術要領以及足球文化等方面進行選題。時間控制在5~10分鐘,內容要盡量具體,不能流于形式。
2.課堂展示
課堂展示是整個展示活動的核心環節。本環節由體育委員主持,小組長組織的形式進行,當堂展示的小組根據教師的要求,將課余準備的內容充分展示出來。課堂展示活動要井然有序,分工明確,可以像教師上課那樣邊講解邊做示范動作,也可以一名同學負責講解,另一名同學負責做示范動作。仍然以足球課堂為例,有的小組講解的是“我最喜愛的足球明星”,組內成員分工一一講解足球明星的基本情況、參加的主要賽事、獲得的主要成就、喜愛的原因等內容,單獨安排一名組員進行球星漫畫、海報等展示。通過本小組的講解與展示,其他同學對該球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圓了學生的“追星夢”。
3.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是課前展示活動的必要環節。小組討論可以是當堂展示的小組提出問題,其他小組圍繞進行討論交流。也可以是其他小組對當前展示內容的疑問、看法與觀點等。如在進行耐久跑課堂教學中,展示的小組成員向學生提出“你們認為什么是耐久跑中的‘極點現象?如何克服‘極點?”的問題。其他小組成員根據以往耐久跑的經歷,積極討論,最后歸納各小組討論的結果得出,“極點”是指在耐久跑中出現的胸部發悶、呼吸節奏混亂、四肢無力、眼冒金星、面部發白、動作速度減慢等一系列現象。當跑得過程中出現以上現象,可以通過加深呼吸、加大擺臂、放慢跑步節奏等來克服“極點”現象。學生通過討論得出的結論基本正確,課堂教學中采用這種學習方式要比教師單純的講解效率要高很多。
4.評價反饋
評價反饋是課前展示的收尾環節,也是保證課前展示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環節,包括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學生評價既有自評也有互評,通過展示活動要看到他人的優勢與亮點,談談對自己的啟發及值得借鑒的地方,同時對比自己的缺點與不足進行自我反思,不斷完善自我。教師評價要圍繞學生的亮點和進步進行,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閃光點,通過不斷激勵逐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同時還要善于運用恰當的引導,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加以改正。評價的目的不僅僅是評出優勝者,而是要求學生學會關注他人,要求教師評價當堂展示小組的展示情況以及評價全班同學對展示活動的參與情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研究發現,恰當的點評能夠激發學生對體育課堂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課前展示應用于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課前展示,已經在不知不覺中使教學發生了改變,它不再是簡單的導入新課,而逐漸變成學生自由學習、展示個性、自我創新的舞臺。學生在課前展示活動中所表現出的學習態度、學習主動性、學習方法、思維、性格等方面的積極變化,使課前展示的意義越來越明顯——它不只是一項活動,還是一種學習方式。課前展示在其他學科中的廣泛應用,足以證明這是一項有效的教學手段。
將“課前展示”應用于體育課堂教學,要充分考慮體育課堂教學的特點,達到“1+1>2”的效果。眾所周知,體育課堂教學大多在體育場館、學校操場上進行,相對于教室,學生擺脫了桌椅的束縛,身體活動變得更加自如,這在一方面為學生的“小動作”創造了有利條件,換言之,體育課堂教學組織不好很容易出現紀律渙散的現象,尤其將“課前展示”這一學生可以自由發揮的活動引進體育課堂,無疑是一次新的挑戰。其次,體育課堂教學中經常會用到體育器械,這與教室內的展示活動有很大的不同,由此課堂安全問題也是在學生課前展示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所以在將“課前展示”活動應用于體育課堂教學的同時,一定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在進行有器械的活動時,教師務必做好引導工作,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等。只有從體育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將“課前展示”與“體育課堂教學”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課前展示”活動的作用,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
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證明,課前展示作為一項有效的教學手段,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合作意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這與《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能力,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位學生受益”的課程基本理念不謀而合。因此,課前展示活動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是可行的、有效的。
但是課前展示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也存在一些問題。(1)研究時間短,研究對象有限。本研究用時近9個月,但是真正的教學實踐只有一學期時間,并且課前展示這一活動只應用于本人所教的八年級四個班級的學生,這難免會造成研究的結果與成效存在局限性。(2)研究的場地器材有限。眾所周知,體育課堂教學大多在體育場館、學校操場上進行,沒有教室內白板、PPT等便利的教學手段,學生所要介紹的球星只能通過幾張靜態的漫畫或海報來展示,所要講解的技術動作也只能是自己或同伴進行示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展示活動的枯燥性。
參考文獻:
[1]馬平.課前展示在構建“少教多學”課堂中的作用[J].中學語文,2015(1):30.
[2]畢孝梁.“課前三分鐘”自主學習展示的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6):29-30.
作者簡介:田莎莎(1987.9—),女,漢族,遼寧大連人,大連市第十九中學,中學一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