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雨純
摘? 要:國有企業是我國社會經濟的主體,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國有企業經過有效的改革和發展之后,已經逐步的適應市場經濟的外部環境。尤其是在民營企業興起之后,國有企業的作用更加的突出和有效。然而,目前國有企業的行政管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問題,制約了國有企業發展,需要我們正確面對并且及時做出有效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國有企業;行政管理;企業改革
行政管理是企業自我發展、自我調節,實現整體戰略目標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國有企業,結構比較龐大,更加需要一個科學合理的行政管理機構來運行,才能使企業健康的運轉。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我國的經濟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有許多國有企業無法適應市場經濟模式,而變得效益低下,甚至破產倒閉,這給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敲響了警鐘。尤其是在新時期的發展中,我國的社會經濟又會出現新的面貌,國有企業的行政管理普遍存在的問題依然是影響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原因,需要認真對待。
一、國有企業行政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行政管理規章制度不健全
行政管理規章制度的不健全,是當下影響國有企業行政管理的主要原因,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當下的行政管理制度,對于大型的國有企業來說,沒有按照時代的發展繼續進行補充和完善,還是按照過去最早的規章制度來進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行政管理人員缺乏先進的工作和管理理念,并沒有發現在規章制度中存在的弊端,或者發現之后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國有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眾多,部門之間關系復雜,規章制度涉及到各個部門錯綜復雜的關系,許多人員因為不愿引起糾紛而放棄整改,這就導致了行政管理部門的規章制度普遍與當下先進的辦公環境和社會經濟狀態不相適應,最終影響了國有企業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缺乏現代化的行政管理理念
我國的國有企業,特別是一些掌握重要生產資料的國有企業,都是在新中國成立后的計劃經濟時代所建立起來的。其行政管理機構與政府部門的機構基本類似,而且與政府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在計劃經濟時期,大部分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都是由政府官員直接任命,在生產和銷售任務上都是有政府來直接調配的。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國有企業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國有企業不再只是依賴政府的宏觀調配,而是向民營企業一樣面向市場,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進行經營。在市場經濟的模式下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國有企業行政管理的許多人員沒有充分的轉變思想,尤其是一些年紀比較大,在計劃經濟時期就開始參與管理的人員,自身的管理觀念比較陳舊,與現代化的市場經濟不符,嚴重降低了國有企業的行政管理質量。
(三)行政管理人員職業素養不高
國有企業的行政管理人員,在計劃經濟時期就參與到行政管理中來,一直是以管理者的身份自居。而現代化的企業的行政人員則是體現的一種服務意識,能夠為企業員工提供健康、便捷的辦公服務。這兩種觀念的沖突導致了目前國有企業的行政管理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某些行政管理人員態度傲慢,導致企業和員工之間產生了矛盾,還有一些行政人員,缺乏基本的職業素養,對現代化的辦公設備缺乏最起碼的操作技能。國有企業的行政工作是連接員工和企業的重要紐帶,而現代化的國有企業,員工與企業之間是一種單純的雇傭關系,這就需要行政管理對員工的基本權益問題上更加的重視,尤其是行政管理人員的素質,也基本代表了企業在員工心中的形象。若是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缺乏必要的職業素養,則對勞資關系和企業的對外宣傳都會造成十分不良的影響。
(四)行政管理的效率偏低
國有企業作為大型的社會經濟團體,機構十分龐大,在其實際的發展中行政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實際的行政管理中,國有企業依然存在著其計劃經濟時期的弊端,在企業進入市場經濟的轉型后依然能夠從中顯示一些問題。比如有些行政領導存在著嚴重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工作作風,甚至在現代化的生產企業中大搞封建迷信,嚴重破壞了國有企業的形象,以及行政管理的效率,對于行政管理的科學發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行政管理領導者的不作為或者陋習,對于整個行政管理機構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甚至還會帶壞整個行政管理機構的人員風氣,對企業的發展造成不可估計的損失。
二、國有企業行政管理的改革思路
(一)構建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
首先,國有企業行政管理領導人員,需要意識到的是,完善的規章制度是企業行政管理運行的最基本的準則,只有健全、合理、科學的管理制度,才能使一個龐大的組織機構健康的運轉起來。在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下,許多民營企業也都初具規模,甚至有些企業憑借著自身的發展與良好的市場環境,建立了龐大的企業規模。這種企業在進行行政管理中,基本上都是借鑒了國外的先進的管理模式,其行政管理在企業的發展和內容運轉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國有企業在現代化的市場經濟體制下,也同樣的需要構建先進的行政管理機構,通過合理的規章制度將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市場的要求進行規范,才能夠更好的使企業與市場相接軌。
(二)提高行政管理的人員職業素養
從目前的國有企業的管理來看,部分人員尤其是領導者沒有認識到專業化的行政管理的重要性,也沒有認識到職業行政管理人員的重要性。而現代化的企業必須要有一套專業的行管理機構和職業的行政管理人員,不能要求其他領域的人員在行政崗位尸位素餐,影響正常的工作。在國有企業行政管理的人員安排上,要從兩方面來進行改進。首先在行政管理人員招聘上,要重點引進一些在大型民營企業工作經驗的行政人員,或者是年輕的行政管理專業畢業生,在后期進行全方面的培養。只有對企業注入新鮮的專業的年輕血液,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行政管理的整體效果。另一方面,對于非專業及工作效率不高或者思想落后的行政管理人員,要及時的清退或者安排在其他崗位任職,避免個別人員的個人行為影響整個行政管理機構的對外形象。另外,建立完善的行政人員投訴和舉報機制,采用企業內部監督的方式,規范行政管理人員的行為和工作狀態。
(三)提高行政管理的辦事效率
從當下我國國有企業的通病來看,普遍存在著人員機構復雜,辦事效率偏低,不僅部門之間存在互相扯皮的現象。同時由于工作和生活區域比較集中,人員之間存在著十分復雜的人際關系,這些直接影響了行政管理的實際工作。而現代化的企業行政管理,盡量避免出現工作以外的個人情感,有些企業甚至存在著十分缺乏人性的規章制度。國有企業在提升行政管理效率中應該從兩點來進行,首先約束領導的工作方式和作風,杜絕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等不正之風的產生,最大程度上避免個人對行政管理的干擾。另外對于行政管理的部門進行改進組建,除了按照現代化的行政管理模式進行重新劃分之外,對于人員之間的復雜關系也要進行考慮,在保證行政管理人員團結穩定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改善各個部門的工作銜接情況,避免出現部門之間推諉扯皮現象,提升企業的行政管理效率。國有企業內部高效的行政管理機構,有助于企業對市場有更好的把握,也能夠使企業對員工的狀態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使企業的管理機構與員工形成一個整體,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
(四)建設現代化的行政管理體系
國有企業在行政管理體系構建中,應該適當的引進先進的行政管理制度和人才資源。國有企業領導者可以向我國的一些民營企業或者國外相同領域的大型企業吸取經驗,找到企業發展的共同點,學習在全球化的經濟模式下如何構建先進的行政管理體系。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也已經逐步的實現了信息化的轉變,不管是現在興起的服務業還是傳統的制造業,都已經逐步實現了先進的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我國的大型國有企業也開始進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但是相對其他經濟組織來說,真正實現信息化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目前國有企業的行政管理已經基本形成了現代化的辦公網絡,和信息化的管理體系,這對國有企業的管理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不僅提高了國有企業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時也使國有企業能夠更加有效的與市場環境相融合。
我國國有企業的行政管理在經過多年的改革和發展后,取得了十分有效的成績。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我國政府對國有企業體制改革進行全方位的戰略部署,以及國有企業人才資源戰略的有效實施。在進入社會主義新時期后,我國的市場環境也將會迎來新的轉變,在各個領域都會產生新的機遇和挑戰,國有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的領導力量,應該能夠認清和理解當下的形式,按照中央和各地政府的戰略部署,發揮出自身的優勢,更好的承擔新時期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 蘇偉明. 我國國有企業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創新[J]. 現代國企研究, 2018, 140(14):136.
[2] 張會平. 國有企業行政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強化策略[J]. 管理觀察, 2017(4):19-21.
[3] 羅旭, 唐冰開. 新時代提升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效率的路徑研究[J]. 中國商論, 2018, No.762(23):182-183.
[4] 時萌. 關于國有企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的幾點思考[J]. 中外企業家, 2017(6):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