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娟
摘 要:隨著新時代社會快速發展,對于小學階段的課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滿足現代教育發展需要下,還需要結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展開深入的分析。小學數學課程在開展教學過程中,不能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必須要幫助學生樹立主體地位,但是很多老師仍然霸占著權威角色,并沒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在課堂提問環節沒有面向全體學生,所以整體來看,現階段小學數學課程提問過程中,需要老師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課程學習中都能夠參與互動,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才是當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工作的重點,也是提升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效果的有效性保障。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對策
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工作中,必須對小學課程教學開展組織性課堂教學,所謂組織性課堂教學最重要的就是把課堂提問這個環節做好,確保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提問過程中來,老師根據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素材作為提問的依據,激起學生學習的動機,從而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優勢。在課堂提問環節,一定要確保問題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因為課堂提問的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對于學生建立主動思維能力有著很重要的保障。同樣需要關注到在課堂提問環節,把課堂提問作為一種催化劑,讓學生和老師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保證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這才是有效性課堂的重要體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很自然地和老師進行互動,把老師當成自己的朋友,從而讓整個課堂教學環境變得十分自然。那么,針對當下小學階段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要進行改革,能夠確保課堂提問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提高課堂提問環節的教學質量,進一步強化老師的教育能力,為學生提出更多有效性的問題。
一、問題的提出一定要具有啟發性
對于小學階段數學課程的教學工作,首先需要校領導能夠重視起來,關注到每一個孩子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愿望,促進每一個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在數學這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關注到提問環節,確保提出的問題能夠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快速地融入課堂環境之中,讓學生和老師的積極配合變得更加有效率。如果問題情境相同,那么,老師就需要為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問題的指向性直接影響到最后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所以說,老師在提問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問題的有效性和指向性,問題的指向性能夠確保知識學習過程中符合教學大綱,另外,還需要注意到,提出的問題一定要讓學生感興趣,從日常生活中選擇學生熟悉的教學素材,把這些教學素材作為提問的依據,讓學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積極地配合老師,老師提出的問題要讓學生感興趣,老師需要把握好課堂提問的度,讓學生能夠根據老師的提問進行深入思考,引領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應用,這是提高小學生數學能力的關鍵,也是幫助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的保障。
二、問題類型一定要具有指向性和廣泛性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有限,而且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大多數小學生的自控能力都比較差,所以說,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一起,在此基礎之上,實現高效性的教學。對于數學這一學科的提問,首先,需要數學老師能夠重視起來,在此基礎之上,對問題類型的把握要合理,問題類型要具有指向性和廣泛性的特征,也就是說數學老師在提問環節一定要關注到知識的種類,同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提出的問題一定要涵蓋所有的知識點,一問一答的問題,盡可能不要再出現,而是提出的問題要具有廣泛性,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能夠根據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實現小組性的合作。老師為每一個小組分配好任務之后,把具體的工作落實好。在分組合作學習下,學生能夠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快速解答。另外,還需要注意到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老師提出的問題要具有現實性,能夠和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讓學生能夠看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身影,這同樣也是激發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建立濃厚興趣的重要保障。同樣在數學這門學科提問環節,教師必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能夠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問題的指向一定要明確,要緊扣課標的具體任務和要求,根據每一堂課的重難點知識進行深入的分析,讓學生能夠在大腦中快速地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結構,老師需要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確保問題的指向性和廣泛性,才能夠讓小學生在數學這門學科學習過程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在問題探索過程中,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建立對這一學科濃厚的學習興趣,這對于數學成績的提升做了良好的鋪墊。
三、提問環節也需要注重循環漸進的原則
小學數學專門學科對于小學生來講,要求小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對數學情境能夠十分熟悉,用課堂上所學習到的基礎知識來解決具體的問題。在提問環節,同樣需要注重循序漸進的原則,主要體現在一個問題提出之后,學生給出回答,要馬上接著追問另一個問題,使學生的注意力能夠緊跟老師的思路去思考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往往能夠讓課堂時間變得很快,把學生的注意力都凝聚到了一起,提高了課堂效率和課堂質量,讓他們能夠在數學提問和解答環節學習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掌握學習數學這門學科的好方法。但是我們需要關注到,由于小學生群體認知能力比較差,所以在問題的追問環節就比較困難,對于數學老師有一定的教學難度,如果老師不能把握好課堂的整體進度,還會影響到最后的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因此,老師可以選擇一些新穎的教學素材來激起他們對這方面知識的學習興趣,在老師提問過程中能夠主動地融入思考的過程中去,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時,學生給的回答也許簡短而含糊,通過另一個問題,讓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加以驗證,就能夠讓學生認識到上一個問題的錯誤點,能夠用這種追問式的提問方式,讓學生建立對這一學科濃厚的興趣,積極地配合老師完成具體的教學任務。也就是說,在追問環節,老師可以通過各種新的問題讓學生做出部分的正確回答,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體現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程度,在一次次追問過程中,讓學生的思維能夠轉向正確的方向,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給學好數學這門學科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基礎。
四、需要老師把握好提問的時間段
在數學學科教學過程中,數學學科的教學要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把整堂課的思路理清楚,能夠讓學生在短暫的課堂時間內對知識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理解,所以說,這個過程中就需要老師去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結構,讓整體的思路變得更加清晰,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靈活運用都能夠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因此,就需要老師在課堂提問環節把握好具體的提問時機,因為在提問環節,每一個問題都有一個最佳的時間,在整堂課的教學時間內只有很少的瞬間時刻是提問的最佳時間。所以說老師就需要總體上把握好學生的學習情況,善于觀察學生的反饋和表情,抓住學生的心理,選擇最恰當的時刻進行提問,一般情況下,很多數學老師在提問過程中往往體現在導入新課提問、復習提問、啟發學生思考提問和課間引導提問,對于整堂課的提問次數沒有確切的規定,這需要老師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整體上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狀態,讓學生能夠和老師積極的配合,在學生注意力十分集中的時刻進行提問,讓它們能夠快速進入,認真思考,而且問題的提出一定要具有指向性,問題提出的次數不需要很多,但是問題一定要確保質量,這需要老師在教學設計環節做好工作,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才能夠順利地開展。
五、能夠對最后的問答結果進行有效的處理
這問題提出之后,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通過小組討論或者獨立思考進行問題的解決,當學生給出老師問題結果時,就需要老師進行有效的處理。另外也需要注意到,當學生回答不出老師的問題時,老師不能夠體罰學生,也不能辱罵和責備學生,而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耐心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和教育,充分地尊重學生,維護學生的自尊心,能夠和學生進行交流,來找到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回答也需要尊重,這才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性保障。當學生回答錯誤時,老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耐心地對學生進行教導,對出現的錯誤進行及時糾正,鼓勵學生再接再厲,這是提高學生對數學這一學科濃厚興趣的有效條件,同時能夠幫助老師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總體來講,不管最后的問答結果如何,老師都需要對學生進行耐心的指導,引導學生快速地找到問題的答案,發揮出教育機智的優勢,提升課堂提問的效果。
對于小學生群體來講,想要確保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讓小學生能夠快速融入學習過程中去,就需要在小學階段數學課程教學工作中,關注到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興趣。在課堂提問環節確保提出的問題,要有指向性和廣泛性,能夠找到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和素材,并且確保問題的提出一定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讓小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學習能更好地解決實際的問題,認識到數學應用層面的廣泛,建立對數學這門學科濃厚的興趣,從而幫助他們在問題思考過程中提高動力。
參考文獻:
[1]崔鈺笛.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19,5(4):224-225.
[2]曾偉.巧設數學課堂: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對策[J].學周刊,2019(11):110.
[3]焦貴民.淺析提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8(27):88-89.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