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君
摘 要:正面管教在美國已有近40年的歷史,目前已經(jīng)成為60個國家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正面管教的理念和方法也早就被中國的父母以及教育工作者接受并廣泛傳播。鼓勵是正面管教的基石,是賦予學生力量和改變行為的關鍵。但并非所有的表揚都是鼓勵,教師必須走出表揚等于鼓勵的誤區(qū),踐行正面管教理念,運用正面管教工具,對學生應該多鼓勵、少表揚,多描述、少評價,發(fā)揮鼓勵的強大功能。
關鍵詞:正面管教;鼓勵;表揚
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得到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是啊,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鼓勵,學生更是如此。說到鼓勵,人們很自然地就想起表揚,耳畔也會回想起兒時經(jīng)常聽到的“你真聰明!你真棒!”至今還有很多低年級課堂上當一個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其他同學就會說:“棒!棒!你真棒!”等類似的語言。然而所謂的表揚并不是鼓勵,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踐行正面管教理念,可以讓教師更有效地發(fā)揮鼓勵的強大教育功能。
一、鼓勵的重要性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魯?shù)婪颉さ吕卓怂拐f過:“孩子需要鼓勵。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勵對于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鼓勵,作為一種教育教學手段,特別是在創(chuàng)造師生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在轉化后進生方面,具有突出的效能。學生的成功源于學生的自信,學生自信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師的鼓勵。適時、充分、恰當?shù)貙W生進行鼓勵,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效果。
二、走出鼓勵等于表揚的誤區(qū)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鼓勵的教育功能呢?首先,我們應該走出表揚等于鼓勵的誤區(qū)。一直以來,筆者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認為表揚就是鼓勵,事實上,表揚與鼓勵存在巨大的差別。
1.定義不同
正面管教中關于鼓勵的定義有兩個:一是激發(fā)人的勇氣;二是鞭策,激勵,鼓舞。而表揚則是表達一種許可,好評,贊美,特別是完美的一面。
2.指向不同
鼓勵是指鼓勁而支持,注重的是過程和態(tài)度,承認對方的成就源于自身的奮斗與努力,注重跟自己的比較,鼓勵是無條件的,因為它接納并支持每一個人,無論其努力的結果如何;表揚則是給予那些取得成就或成功的人,指對一件事或品行的宣揚,針對做事的人,更注重的是結果和成效,注重與他人的比較。
3.效果不同
鼓勵則激發(fā)孩子內(nèi)在的自尊,形成積極和健康的自我認知,是內(nèi)在的自醒與自我評價,覺得自己有價值,是為自己而改變,而非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這非常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品格和技能,能讓孩子越來越自信;表揚可能讓孩子當時感覺良好,能短暫地激發(fā)孩子的良好行為,但過多的贊美會帶來嚴重的后果:孩子會對他人贊揚性的評價產(chǎn)生依賴,當?shù)玫絼e人的認可時,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如此將導致孩子們做事是為了尋求別人的認可,為他人的改變,從而成為“討好者”。不僅如此,經(jīng)常受表揚的孩子容易滋生驕傲情緒,聽不進任何表示批評的話語,并會因此產(chǎn)生對抗情緒。
斯坦福大學著名發(fā)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和她的團隊曾經(jīng)花了十年時間研究鼓勵與表揚對孩子產(chǎn)生的影響。實驗結果令人匪夷所思:所有孩子都受不了被表揚聰明后遭遇挫折的失敗感。
基于這個原因,作為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對學生應該多鼓勵,少表揚;多描述,少評價。這樣可以避免孩子過分依賴表揚而經(jīng)不起批評與挫折,甚至做出過激行為。
三、基于正面管教理念的鼓勵更有效
鼓勵是正面管教的基石,是賦予學生力量和改變行為的關鍵。那么,教師要怎樣鼓勵學生,才能發(fā)揮鼓勵的強大功能呢?
1.孩子的努力與行為比聰明更值得鼓勵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對學生的評價應從甄別式的評價轉向發(fā)展性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比如當你發(fā)現(xiàn)一個學生寫了一篇優(yōu)秀習作時,可以這樣鼓勵他:“我非常欣賞這篇文章,你能運用典故來作為文章的開頭,引人入勝,激起讀者讀下去的欲望,實在不容易。我還發(fā)現(xiàn)你在文章中運用了比喻、夸張、擬人等修辭手法,對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進行具體生動的描繪,結尾處能集中表達情感,既照應開頭又總結全文。通篇文章通順連貫,首尾呼應,一氣呵成。說明你平時非常注意觀察和積累,為了寫好這篇文章一定付出很大的努力。”
例如,筆者對一位朗讀有進步的學生給予這樣的鼓勵:“老師發(fā)現(xiàn)你口齒清晰,通篇課文朗讀都很流利,而且沒有讀錯一個字,我敢肯定,你昨天一定作了充分的預習。”對取得好成績的學生說:“看到你這樣的成績我和你一樣高興,看來之前你的汗水沒白流。你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這樣的成績說明你很棒,老師希望你能再接再厲。我相信下次你通過努力一樣能取得好成績。”這樣的鼓勵會讓學生明白,努力與勤奮才是他最應該發(fā)揚的行為,而且我還對他提出了新的希望,這也會使他不至于沉浸于夸獎中無法自拔。
2.教師的鼓勵越具體,效果就越好
籠統(tǒng)、沒有針對性、不具體的夸獎,會讓學生搞不清他該在哪方面繼續(xù)做得更好。類似“你真棒!”“你真聰明!”的夸獎如同“隔靴搔癢”,并沒有起到太好的鼓舞作用。具有針對性的鼓勵,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自信。鼓勵有很多種形式,正面管教眾多原則中的每一種,都是為幫助孩子感覺更好(受到鼓勵),從而有動力做得更好而設計的。因此,當我們鼓勵學生時,可以運用正面管教中“我發(fā)現(xiàn)——”或“我注意到——”的描述性鼓勵、賦能性鼓勵以及感恩或欣賞性鼓勵。
例如,當學生在默讀課文找句子時,筆者給予這樣的評價:“我發(fā)現(xiàn)咱們班的同學很會自學,一邊默讀一邊在書本上做批注,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對平時書寫潦草的學生這樣說:“我發(fā)現(xiàn)你今天的作業(yè)書寫比之前工整,而且沒有一個錯別字,希望繼續(xù)努力哦!”對聽課有進步的學生說:“老師發(fā)現(xiàn)你今天上課非常認真,不但能專心聽講,認真做筆記,還善于思考,積極回答問題,希望再接再厲哦!”對平時行為較為魯莽的學生說:“我注意到小青同學剛才下課時主動向不小心撞到的小軍道歉,我相信他已經(jīng)明白了文明禮貌的重要性。”對做好值日的學生說:“我注意到昨天的值日生工作做得很認真,在短短的十分鐘內(nèi)就把地掃得干干凈凈,桌椅擺得整整齊齊。感謝他們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對一個朗讀好的學生這樣說:“讀得真好!感情多深啊!謝謝你,你的朗讀令大家感受到了主人公堅強勇敢的品質。”
3.教師的鼓勵要充滿真情實感
陶行知先生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只有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學生的感覺都是敏銳的,對于老師的贊賞與鼓勵,如果缺乏真情實感,一定會讓他們覺得這是老師在敷衍他們,不但沒能達到激勵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因此,筆者在鼓勵學生時總會面帶微笑,注意表情和眼神,語氣適度夸張,配合運用肢體語言。例如,筆者有一次進行異地教學《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課文時,當一個戴眼鏡的男生回答問題非常精彩時,筆者兩眼放光,臉上洋溢著熱情的微笑,激動地說:“同樣是戴眼鏡的,你注意到了連老師(我也是戴眼鏡)都沒關注到的細節(jié)。不過你的答案如此精彩我一點也不感到意外,因為我發(fā)現(xiàn)你聽課非常專注。”
另外,非語言溝通也可以是非常好的鼓勵。在學生上課偶爾走神時,我們可以走過去溫和地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或撫摸著他的頭發(fā),用眼神暗示他坐端正;當有學生回答問題很精彩時,豎起大拇指為他點贊或情不自禁地給予擁抱。
魯?shù)婪蛘f過,當孩子們感覺好的時候做得更好,一個行為不當?shù)暮⒆邮且粋€喪失信心的孩子,改變的最有力動力就是鼓勵。那么為了讓優(yōu)秀生更卓越,讓中等生更優(yōu)秀,讓后進生重拾自信,就讓我們用愛心去捕捉機會,運用正面管教工具,竭盡全力地鼓勵學生吧!
參考文獻:
[1](美)簡·尼爾森,(美)琳·洛特,(美)斯蒂芬·格倫.教室里的正面管教[M].梁帥,譯.北京:北京聯(lián)出版公司,2014.
[2](美)簡·尼爾森.正面管教[M].玉冰,譯.北京:北京聯(lián)出版公司,2009.
[3]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4]楊艷麗.談正面管教理論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