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仁嵩
摘 要:好的體育游戲總是能夠完美地促進體育課堂教學的開展,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統籌考慮,科學地組織有關體育游戲,有助于課堂上師生的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體育課;游戲化教學
體育游戲是學生最喜愛的有益活動,是增強體質、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求異思維的有效手段,把體育游戲作為一種創新和教學方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將有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培養合作創新意識與能力,有助于課堂上師生的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從兒童心理發展學的角度而言,低年級學習的注意力存在易分散、不穩定的特點。因此小學低年級教學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愛學習,樂于學習的良好習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力圖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游戲為主線,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達到人人參與,全體發展,主動探索為目的的游戲化教學。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活躍,能使較難接受的內容的學習過程在玩中進行,促進學生不斷地學好新知識、新技能,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應該在體育教學中設計一些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和玩耍特點的游戲,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這樣既能補充體育課堂的容量,同時又能讓體育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讓同學們在愉快的活動中得到精神的愉悅。那么應該怎樣設計體育游戲呢?
一、要在體育教學的框架內實施
雖然體育游戲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它畢竟是為了完成體育教學,實現教學目標而設計的輔助教學活動,所以我們不應該喧賓奪主,有意夸大體育游戲的作用,或在體育課中長時間組織開展體育游戲,影響了正常的體育教學秩序。
最合適的做法就是在體育教學的整體內容中,穿插進行體育游戲,使體育游戲能最大限度地輔助體育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這就需要我們明確體育游戲在整節課中的分量和實踐分配,避免盲目開展體育活動或者將體育游戲作為體育教學的全部。
還要在游戲中充分體現體育鍛煉的特征,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娛樂性,建議在體育游戲開展前進行準備活動,在游戲環節對學生的身體關節等進行充分鍛煉,在設計體育游戲的時候一定要體現教學內容的銜接,幫助學生溫故知新,完成體育訓練任務。
二、游戲設計的原則
(一)鍛煉性
1.必須要有某些基本動作,將1~2個基本動作滲透到游戲的情節中。游戲可以以1個基本動作為主,如:助跑跨跳(跳過一定高度)。也可是融合多個基本動作的綜合練習游戲。如:爬、跳、平衡等。
2.要有一定的運動負荷量。運動負荷量是指人在運動過程中所承受的生理負擔量和心理負荷量。只有運動負荷量保持適宜,才能達到較好的鍛煉效果。過小過大都不行。過小,則達不到鍛煉的目的;過大,又超出了幼兒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不利于學生身體的健康和游戲的完成。
(二)趣味性
1.選擇學生熟悉和喜愛的角色,安排簡單有趣的情節。角色可以是小朋友,也可以是各種小動物(小兔、大灰狼、狐貍等)、各種人物名稱(爸爸、媽媽、運動員、機器人等)、各種物體名稱(樹葉、雪花、汽車等)。可以只設計一個角色,也可設計多個角色。角色安排方面;可以設計同一個角色或者不同角色共同完成一個任務,也可以選擇不同角色相互對抗。
2.靈活多變、推陳出新。教師要認真研究班級學生的發展水平、需要以及本園的活動條件,對游戲構成的要素(基本動作、情節、角色、規則、環境、器械等)做出適當的調整,使體育游戲常玩常新。
(1)改變或提高基本動作的要求。
(2)增加或更換游戲角色、豐富游戲情節。
(3)改變游戲規則。
(4)在同一個游戲中改變場地的設置條件,賦予游戲新的目的。
(5)改變器械的玩法。
(6)就地取材,利用本園、本地區的資源,替換游戲中的器材。
(三)教育性
體育游戲的內容以及開展體育游戲的過程,應該滲透各方面的教育。
1.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如:收拾整理器械、不隨地扔紙屑、碰到了器械及時扶起等。
2.要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態度和能力。當學生在游戲中遇到困難時,教師應鼓勵學生互相幫助,完成任務,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品質。還應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創新的玩法,培養其勇敢、大膽、勇于創新的優良品質。在游戲中,要求學生遵守規則,培養學生遵守規則的意識等。
(四)安全性
在設計體育游戲時,教師要考慮各種安全因素。
1.活動的范圍要適當。不能太大、太分散,又不能太集中。
2.在內容的安排上,不要出現跑步后立即做爬或者平衡的動作。
3.往返的路線、投放的器械不能太擁擠,避免造成碰撞。
4.根據游戲內容選擇不同地面。如:騎小車等選擇硬質地,跳躍和翻滾等,要選擇比較松軟的橡膠地或者草坪。
總之,好的體育游戲總是能夠完美地呈現體育課堂教學的開展,我們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統籌考慮,科學地組織有關體育游戲,讓體育游戲成為體育課堂教學中的一片綠葉,成為課堂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參考文獻:
[1]陳鈞,楊鐵黎.體育教學中游戲運用的方法與技巧[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11.
[2]姚維國.體育游戲[J].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09.
[3]熊健,劉義峰.中小學體育教材教法[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7-03.
[4]張振華,毛振明.學校體育教材教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08.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