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亮亮
摘 要:在中學物理教學中開展“任務驅動式”合作學習,教師在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要注意從小組的組成、座位的安排、組員的任務分工等方面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課型,在任務的選擇、設計上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在任務設計中要注重滲透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在物理教學中開展“任務驅動式”合作學習,能使教學更有針對性,更加有效。
關鍵詞:任務驅動式;合作學習;中學物理教學;應用研究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要以任務或問題相結合,通過提問來激發、保持和延續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豐富他們的學習動機,再通過創造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拋棄以往學習的盲目性,帶著真實的任務去學習和探究。“任務驅動式”合作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將任務驅動教學和合作學習教學融合起來,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這一教學方式以問題作為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的驅動力,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使得整個教學環境和氛圍更加民主、和諧。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后,積極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解決問題,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對問題解決的建議、方案進行論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學習小組的分組問題
“任務驅動式”合作學習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科學應用,離不開科學分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將學生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每組4~6人。在此基礎上,可將學生按照四個人前后座的形式進行編排,這樣的方式有利于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交流和討論。確定了座位次序和人數之后,便可對組員進行分工。在一個小組中,可設置組長、表述員、監督員、聯絡員及記分員,通過分工合作,來完成小組任務,取得小組榮譽。
二、學習任務的設計
教師在任務設計時,要確立明確的目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科學設置總體目標的框架上,將總目標進行細分,使其變成一些小目標。有了教學目標之后,便需要對任務進行選擇和設計。在這一環節,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狀況出發,使任務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如充分考慮學生的文化基礎、認知能力、興趣等。在此基礎上,采用循序漸進的原則,從而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任務教學、分層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和彈性教學的科學融合下,習得知識,提高物理學習能力。
任務設計時,中學物理教師要注重靈活采用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和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在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時,要注重個別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和諧、統一。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要科學設置個別學習和合作學習任務的比例,并根據不同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不同的能力。如在合作學習中,通過讓若干個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來共同完成任務,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其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在個別學習中,通過讓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和工具獨立完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任務驅動式”合作學習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任務驅動式”合作學習的教學共包括四個階段,分別為設計任務、分配任務、小組合作學習、展示與總結。在設計任務階段,教師可根據教材、課程、學情等來設置教學目標,并將教學目標細化,分解為學生的學習任務。在此環節,教師設置的目標不應過于簡單,也不要太難,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宜。分配任務則是教師在教學中設置問題教學情境,并提出各小組的任務和具體要求,并發給各小組完成任務所需的材料。小組合作學習階段則是指學生在小組內通過分工合作,對完成任務中的難點和疑點等進行交流、討論,并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環節,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引導者和啟發者的作用,通過到各個小組了解情況來提醒學生要注意的問題,通過提問啟迪學生思維,為完成任務奠定扎實的基礎。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對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監督,使不認真、不積極的同學積極加入到“任務驅動式”合作學習當中。在展示和總結環節,教師可讓一些小組當堂匯報本組的學習結果,分析任務完成情況。在此環節,教師可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評價,并對優秀的小組和個人進行表揚,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
如:在講解初三《電流與電壓和電阻》這一課時,我給各小組的任務為:①實驗的電路圖是什么?②探究電流與電壓關系時,什么物理量是不變的,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什么?……之后,我組織各學習小組開展合作探究,解決上述任務,最后進行展示與總結,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N].中國教育報,1995-12-29.
[2]牛利平.任務驅動教學法初探[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21(6).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