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香
摘 要:隨著課改工作在初中教育領域的深入落實,生物教師需要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做出改進和更新。教師需要以素質理念為基準,就授課模式進行創新,從而保證生物課堂更具有教學有效性。鑒于此,主要就初中生物教學如何實現素質改革展開有效分析。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生物;課堂教學
新課程改革針對初中生物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情感需求,組織豐富、有趣的課堂活動,讓學生擁有有趣的學習體驗,實現學生生物思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有效培養。因此,在今后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需要就教學思想和方法手段進行更新,積極打造高效的生物課堂。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育理念滯后
就目前而言,初中階段的生物教學工作,整體來講所呈現的課堂效果不太理想[1]。部分教師在執教的過程中,仍然受到傳統理念的影響,以提高學生成績為主導理念,在課堂講授的過程中,注重理論教學,忽略學生實踐技能培養,導致學生學科素質建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時,在當前的教學工作領域,教師仍然遵循以教師為核心的理念,而對于素質教育和新課改針對教學提出的具體要求,缺乏思想認知,缺乏學生主觀需求考慮和滿足,導致教學效率和品質比較低下。
(二)教學方法單一
據了解,在當前的初中教育領域,生物教師在教學方法的貫徹上,比較單一[2]。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通常以灌輸教學為主導,根據生物教材中的概念和定理,進行硬性灌輸和講授。而學生在課堂上,通常是以被動的學習狀態為主,機械記憶課程內容。此種方式下的課堂環境,雖然便于管理,但是不利于學生的生物思維、能力的培養,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課堂參與性較低。此外,教師在教學渠道的開發與拓展上,所做工作并不到位。單純依賴生物課堂組織教學活動,導致學生的學習空間存在一定局限。
(三)教學評價不合理
在初中階段的生物教學中,教師在評價體系建設方面,所做工作并不到位,可以說目前的評價體系與課程改革標準存在一定差距。首先,在評價理念上,教師仍然延續以成績為主導的思想,只針對學生的生物成績進行考核,判斷學生的學習水平。其次,在評價方法上,教師通常以師評為主導,以自己為核心,針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評價,而學生在評價活動中參與積極性較低,導致評價結果比較單一、片面。可見,在當前的生物教學中,教師所組織的工作仍然存在一定弊端。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改進,并順應改革理念,積極創新教學方法,保證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二、新課改下初中生物教學創新的路徑探究
(一)合理設計導學案,培養自主學習意識
在新時期教育領域,教師需要以素質理念為主導,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培養[3]。因此,教師需要鼓勵學生自主預習,根據課程內容合理設計導學案,以便學生可通過科學、規范的自主預習,掌握課程內容。同時也能夠方便教師順利開展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效率。比如,教師在進行“細胞的分裂與分化”教學時,則可以先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鉆研,然后站在課程目標的角度整合課程資源,設置導學案。比如,要求學生掌握分裂與分化的概念、特征和現象等。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導學案中的學習內容,就課堂環境進行優化,從而保證課堂教學更加高效率和高品質。
(二)創設趣味課堂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就課堂環境做出優化與改善[4],以滿足學生興趣需求為目標,合理創設課堂情境。讓學生通過直觀性的視覺體驗,對課程內容加深理解,同時也能夠強化學生的生物邏輯思維。因此,在課堂上,教師需要積極創設課堂情境,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直觀的圖片或者視頻等有助于學生理解的素材,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生物學習的樂趣,也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比如,教師在組織“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學時,則可以借助多媒體,構建光合作用生物模型。通過設置流程圖的方式,讓學生對光合作用機理形成準確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能夠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和體驗,強化生物思維邏輯,為學生全面理解光合作用提供良好、便利的學習條件。
(三)組織課堂探究討論,培養探究意識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重點培養初中生的探究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課堂環境,營造開放性、探究性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參與生物課程深入探究活動,從而強化學生的生物思維,也能夠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品質,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相互幫助,共同提高生物學習水平。在執行小組合作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在課堂教學之前,合理劃分學習小組,確保各個小組在人數、性別和探究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均衡性。之后,教師結合教材內容設定探究任務。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部,就自身所掌握的生物知識進行探討和交流。比如,教師在“性狀的遺傳”教學時,則可以引導學生根據現實生活中關于遺傳性狀的具體表現,進行課堂互動。學生可以從自身出發,分析自己與父母之間形狀的相似性,如單眼皮、發際線等,讓學生在課堂互動的過程中,全面提高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深度和高度。
(四)組織探究實驗活動,強化實驗精神
在生物課堂上,教師需要側重于實驗活動的組織。考慮到學生在實驗方面的學習興趣,轉變活動組織形式,構建開放性實驗環境,引導學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參與生物實驗科學探究,強化學生生物思維,提高探究能力。通常情況下,為保證實驗探究活動科學、有序進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實驗探究。在小組內部做好職責分配,共同合作開展實驗探索項目。比如,教師在圍繞“種子的萌發條件”實驗教學時,則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利用實驗室條件進行實驗探究。學生可以先在小組內部,進行種子萌發條件因素假設,之后合理設置觀察組和對照組,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在自主觀察和探究的過程中,全面觀察實驗現象,正確理解生物學科性質和定理,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形成科學探究的優秀品質。
(五)組織課外實踐活動,豐富知識視野
在初中階段組織生物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順應新課程理念,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同時,更要重視實踐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首先,教師需要聯系生活實際,組織課外探索活動,引導學生自主觀察生活中的生物現象,促使學生從生活中發掘更多的生物素材,從而進一步完善初中生的知識體系。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生物知識設置實踐課題,實施任務驅動教學,讓學生在課外拓展探究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學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六)引進現代化教學手段,拓展教學載體
在初中生物教學領域,教師需要順應課改發展趨勢,積極引進和開發現代化教學手段,拓展和創新教學載體,從而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空間,保證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高效率和高品質。首先,教師要以信息技術為載體,構建微課教學體系。將課程內容通過知識形式轉化,以微課視頻的方式,系統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生物課程,正確掌握課程內容,同時也能夠強化學生生物思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構建在線教學平臺,構建課程資源學習中心,讓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學習需求,自主下載課程資料進行自主學習。而在現代化教學平臺的支撐下,教師也可以實現遠程教學與輔導,針對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困惑和挑戰,進行針對性講解。同時,教師需要積極鼓勵學生利用終端,自主搜集和整理與生物學科相關的素材以及社會資料,如生物在生活中各個領域的應用,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意識。
(七)創新教學評價體系,強化教學反思
在新時期的教育環境下,生物教師需要重視教學評價與反思,以素質理念為導向,對評價思想和方法進行更新,從而全面提高評價結果的精準性,為學生自主優化學習策略,強化教學反思提供具體依據。首先,教師需要更新評價思想,要樹立全過程評價理念。重視學生在生物課程學習和探究活動中的評價,從而保證評價結果更加貼近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同時,教師需要更新評價方法,合理引進信息技術,利用微課視頻直觀展示學生學習和探究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借助信息技術構建學生電子成長檔案,以便針對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進行統計和分析。此外,教師需要豐富評價主體,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評價,引導學生就自身學習表現進行反思,通過小組互動彼此分享學習經驗。或者,鼓勵學生針對當前的生物課程體系以及活動組織形式進行評價,為教師改進和完善教學工作體系,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綜上所述,在素質課改的教育新背景下,教師需要積極樹立素質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構建全新的生物課程體系。在生物課堂上,教師需要積極設計導學案,構建課堂情境,組織課堂討論以及探究實驗,借助現代化手段創新教學,優化評價體系,從而保證生物課堂環境更加優質,改善學生學習品質,促進初中生物教學順利完成素質改革,讓學生在全新的學習環境下,全面提升自身學科素養,實現素質型生物學科人才儲備。
參考文獻:
[1]王秀娟.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9,10(7):86-87.
[2]吳盼.關于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學的幾點建議[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2):125.
[3]劉杰.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J].亞太教育,2016(8):144.
[4]張圍圍.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19):41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