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鵬
【摘 要】 我國高校法治教育經歷了三大階段,分別是初始階段(1978-1984年)、定型階段(1985-2011年)、成熟階段(2012年至今)。而在當今高校的法治教育過程中,為了使法治觀念深入人心,也應采取多樣化的手段來進行,比如利用學生會、社團等組織,在學校開展法治教育的相關活動;利用網絡等現代技術,開展法治科普教育
【關鍵詞】 高校法治教育 發展階段 知識競賽 網絡
引 言
以大學生為主體,讓法制教育走進高校,使法的精神深入人心,是我們國家當前法制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過程中,要將法治觀念、法律知識為主要內容,要提高高校學生的法制觀念,學法懂法,并能以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當然,我國當前高校的法治教育也是和當前的方針政策密切聯系,牢不可分的。
一、高校法治教育的發展歷程
首先,通過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法制的政策發展,可將其發展的歷程劃分為三大階段,分別是初始階段(1978-1984年)、定型階段(1985-2011年)、成熟階段(2012年至今)
(一)初始階段(1978-1984)這個階段中,由于剛經歷文革,處在改革開放的初始階段,所以此時我國高校的法制教育過程中,各種制度都非常欠缺和不完善,主要的教育內容也多體現在政治的課程教育中,缺少獨立的法制課程教育,沒有專門的法制特定教材,更沒有專門的教師來進行相關課程的教學。當然,這一時段對培育法制教育的萌芽的貢獻,還是值得肯定的,更為可貴的是,此時的法制教育并未拘泥于早期的法律專業的教育,而是立足于全民的普法教育,我國高校法制教育的大船,正式揚帆起航。
(二)定型階段(1985-2011)這一階段過程非常漫長,歷經“一五”普法[1]到“六五”普法[2]。在這個過程中,我國的高校法治教育從最初的萌芽,慢慢走向成熟。過程雖然漫長,但是也相對順利,并未出現突擊前進和停步不前的情況,每一步驟都按部就班的進行。在進行每一步驟前,也都有提前做好相關完整的計劃,從而保證了后面所有工作能夠順利的開展和實施。當然,不可避免的,中堅出現了很多挫折,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整體平穩,為后來我國的法制教育的成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成熟階段(2012年至今)此階段是從十八大召開開始的。十八大上,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做出了重要的調整和部署。也對當前高校的法治教育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和更高的定位。這一切都為高校法治教育的長久開展提供了先期條件,而且經過前兩階段早期的積累,今天的高校法治教育主要側重于對大學生法律素養的提升,使之成為大學生發自內心的觀念。
二、高校法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而在當今高校的法治教育過程中,為了使法治觀念深入人心,也應采取多樣化的手段來進行,比如利用學生會、社團等組織,在學校開展法治教育的相關活動;利用網絡等現代技術,開展法治科普教育等,下面僅以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的一次法律知識競賽為例進行說明。
在2018年5月29日晚,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運輸管理學院第一屆法律知識競賽在厚德廳舉辦。這次活動是由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運輸管理學院學生分會權益維護部主辦,在活動開展前就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包括知識競賽內容、競賽規則、活動開展流程、活動開展目的、參加對象等,相關領導和輔導員老師也給予大量前期指導,但主要還是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充當后盾和仲裁者。比賽開始前,輔導員老師以懇切之言辭,簡明扼要的對活動進行介紹。表示:“大一大二的學生剛剛踏入社會,很容易受到詐騙等損害自身合法權益的行為,所以我們希望能通過這次比賽幫助同學們學習法律知識,明白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了解如何用法律規范自己的行為。”
比賽正式開始后。第一環節是“穩扎穩打”環節,分必答題24題和搶答題10題,每題5分,答對加5分,答錯不加分不扣分,每題10秒答題時間,根據分數高低選拔六名選手進入第二環節。在必答題階段,12位選手都獲得了全對的好成績,而最熱鬧的搶答題階段,12位參賽選手們紛紛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度將氣氛推向高潮。當活動進行到此時,所有與會的學生,基本都已經浸入其中,整個會場的氣氛被完全調動起來。第三環節是 “風險投資” 環節,共有搶答題12題,每題15分,每題10秒,答對加10分,答錯扣10分。進入搶答環節,場上六名選手的競爭更加激烈。最后一個環節是“心有靈犀”環節,有選擇、判斷、填空共10題,由在場的觀眾們搶答,答對的觀眾可以獲得小獎品。由于此前氣氛已經被調動起來,場上學生的精彩表現,已經將場下完全帶動,所以最后和場下觀眾同學的互動,很快就活躍了起來,大家紛紛舉手搶答,將氣氛一度推向高潮。
最后,大家共同觀看了普法節目視頻,并由評委們進行分數匯總。來自鐵運1701班的劉云強憑借扎實的理論基礎獲得第一名;來自軌運1703班的王榮榮在搶答題環節中表現優異,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來自軌運1705班的鐘瑤璐沉著冷靜,獲得第三名。
一次過程簡單的活動,由于前期準備充分,目的性明確,活動的內容貼合實際,所以在活動中很快就能將學生帶動,讓在場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法治的相關知識。如此下來,同學們的法律意識得到了增強,不僅學會了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也懂得用法律法規來約束自己。
三、總結和展望
總而言之,從我國高校法治教育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從早期的萌芽階段,到中期的定型階段,經歷了非常漫長的過程。而現在的成熟階段,一方面是建立在從前兩個階段堅實的基礎上,也得益于從前的扎實和穩步推進,但與此同時,也由于網絡的發展和普及,新生代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網絡已經占據非常大的比例,所以這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把握好網絡這塊陣地,將是以后高校法治教育的重要問題。“只有我們現行的高等教育體制下功夫引入‘法育理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如何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之后成為一個合格公民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大學生法治教育》曹智,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10.25.
[2] 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姚仁權,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
[3] 羅英.高校法治教育的制度反思與路徑選擇[J].法制與社會,2016.
[4] 徐蓉.當前高校法治教育發展的障礙與突破[J].思想教育研究,2016.
[5]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