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智超 霍文潔



摘 要:本文針對開征環保稅對企業綠色轉型的影響問題,以蚌埠市凱盛科技和中糧生化企業為例,首先將博弈論的觀點和環保稅的概念結合,利用算式推導出企業在環保稅征收下應對治污問題的處理方式;然后引入環境會計理論,選取財務和環境的綜合指標和數據,構建企業綠色發展投入模型,計算企業評分并進行橫向和縱向對比,分析環保稅背景下企業綠色轉型的程度;最后,結合上述分析為蚌埠市工業企業的綠色轉型提出四條建議。
關鍵詞:環保稅;博弈論;環境會計;綠色發展投入模型;綠色轉型
一、引言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部分工業企業對環境的破壞愈發嚴重。為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我國于2018年1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環保稅法。本文在環保稅的征收背景下,提出環保稅的征收是否會促進工業企業綠色轉型的問題。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生態環境的稀缺性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得日益明顯,但在如今的經濟體制下,生態環境資源往往被認為是可以無償占用的,形成“資源無價、原料低價、產品高價”的現象。環保稅作為一種生態環境補償費,把應由資源開發者或消費者承擔的對社會環境污染和破壞后的補償,以稅收的形式進行了平衡,體現了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本文的研究意義在于通過對環保稅作用機制的具體分析,給相應企業提出具體建議,我們認為環保稅的征收可能會倒逼企業進行技術升級,因而企業應當淘汰落后的生產設備,研究和使用碳回收等節能減排技術,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尋找綠色轉型的契機。
二、環保稅征收背景下企業治污的博弈分析
現假設某區域內只有甲、乙兩個企業,它們生產的產品質量相近,市場對它們的產品需求相同且信息對稱。設產品價格為p,總需求為q,污染排放量為 ,產品的偏好系數為 ,則線性條件下企業的需求函數為:
p(q)= | | q ( 為常數,q=q1+q2)
設甲、乙兩個企業的生產變動成本均為v,它由一般變動成本v1和環保稅v2構成,環保稅的大小取決于稅率 和排污量 ,一般變動成本為單位成本v0乘產品數量qi,環保稅金額為稅率 與總排污量 的乘積,總排污量 為產品數量qi和排放率xi的乘積。企業的變動成本為:
v=v1+v2=(v0+ xi)qi
生產利潤wi為:
令wi的一階導數為0,即
求解得到甲、乙企業利潤最大化的最優產量分別為:
聯立得:
為了便于討論產量與環保稅稅率的關系,對最優產量求環保稅稅率一階導數得,,=
當2x1
三、環境會計理論基礎
1.將環境會計納入財務分析體系的必要性
傳統的財務分析方法可以系統的評估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經濟效益,卻無法準確計量其對環境產生的影響,由此得出的財務報告可能掩蓋了企業環境保護、治理等管理情況,企業決策者也就很難對自己的決策,尤其是對環境產生較大影響的決策做出比較客觀的評估。因此,將環境會計納入財務分析體系,既能用明確的指標計量企業生產活動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又能使外部信息使用者全面系統地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
2.環境會計概述
(1)環境會計的含義和適用對象。環境會計是估量某個特定的經濟主體的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的會計。環境會計用會計手段來計量、反映和控制社會環境資源,達到改善社會的環境狀況的作用。環境會計的適用對象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與環境有關的經濟活動,直接涉及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比如環保稅、環境管理支出、由環境引發的負債和損失等;另一類是單純的環境活動,比如企業的環境目標及其完成情況、員工的環境教育、污染物的排放等。
(2)環境會計的目標和科學特性。環境會計的基本目標是對外提供有用的環境會計信息;其更高層次的目標是幫助企業決策者客觀決策,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環境會計作為會計的一個分支,與其他的財務會計有著一定的共性,但也有其科學特性:第一,核算的經濟業務具有不確定性、綜合性和長期性;第二,采用成本計量;第三,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傳統會計研究主要運用政治經濟學和數學的基本理論方法,環境會計則需要涉及更為廣泛的學科領域;第四,報告形式不同,環境會計報告既應揭示財務信息,也應揭示非財務信息,比如企業的環境目標及執行情況、企業治理環境的措施等。
四、基于環境會計探究環保稅對企業綠色轉型的影響
1.基于環境會計下企業財務指標的選取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和詢問相關的專家后,我們把反映企業綠色發展情況的指標理想分數設為100分,然后將其分為環境總體情況(30分)、環境支出結構(26分)、環境收益結構(20分)、環境維持狀況四個大類(24分)。其中,第一大類包括環境設備投資比率、環境污染防治比率、環境費用比率,第二大類包括資本性、收益性、處罰性、預防性環境支出比率,第三大類包括直接收益比率、間接收益比率,第四大類包括環境維持比率、環境投資比率。具體指標見表1。
2.基于環境會計下企業的綠色發展投入模型
為了最大化利用指標數據并提高模型和求解的精確度,我們選取2015―2018年上半年的相關財務指標和環境投入、環境費用以及環境財務比率等指標,以2015年上半年的各項指標分數為基準,通過同期各個指標的比值和該指標分數所占總分比率,構建基于回歸方程下的企業綠色發展投入模型方程。
其中Yn表示第n年上半年企業的綠色發展綜合分數, i表示第i個指標對應的分數或所占總分的權重,表示第i個指標第n年上半年的數值,xi|n表示第i個指標第n年上半年與上一年同期的比值。
運用上述方程,可以得到凱盛科技公司2018,2017,2016上半年的評分為:
同理,可得中糧生化公司2018,2017,2016上半年的評分為:
由以上結果可以分析出凱盛科技2017年上半年的環保投入和重視程度比2016年上半年有所下降,在環保稅開始征收后,2018年上半年的評分較去年同期有了明顯的提高,有超過100分的趨勢,這表明凱盛科技對環保稅的敏感程度較大,環保稅的征收已經引起凱盛科技的重視并開始促進企業綠色轉型,并取得初步成效,正在逐步改善企業綠色發展投入情況。同理可以分析出中糧生化2016,2017,2018年評分較為穩定,波動不大,2017年上半年的環保投入和重視程度較2016年有所提高,然而2018年的評分較2017年有所下降,數值基本與2016年持平,這表明中糧生化對環保稅的敏感程度較小,環保稅的征收并沒有大幅度改變企業對環保投入的重視和措施,環保稅的征收可能尚未大規模地促進中糧生化企業綠色轉型。
綜上所述,不同類型的企業對環保稅的敏感度會有區別,結合實地調研總結的企業類型和發展概況分析,凱盛科技更專注于使用新材料和開發新技術,在增強材料利用率的同時節約成本、減少能耗,發展更具有持續性,因而該類企業在應對環保稅時能夠第一時間做出應對,利用已有的環保設備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從而在減少環保稅的支出的同時又不影響自身的產量,因而它們迅速實現綠色轉型的可能性較大。而中糧生化作為化工類企業,企業的歷史悠久導致觀念和生產設備變動幅度較小,因而這類企業在面對環保稅征收時會顯得較為遲鈍,無法第一時間積極應對,因而這類企業在現階段的轉型程度較小,環保稅的征收暫時無法對中糧生化這類企業產生較大的影響。
五、相關建議
1.順應時代潮流,促進企業轉型
環保稅的開征是國家重視環保的具體措施,旨在用法律的方式約束企業對資源的無節制利用和污染的隨意排放。因此,企業應當意識到環保的推進是必然的趨勢,不應該懷有僥幸心理,轉型升級才是當下最明智的投資,改進生產工藝,研發綠色產品,從源頭上降低成本,獲得經濟收益和環保效益的雙贏。物質循環規律和生態環境必須得到企業的高度重視,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合理開發資源,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真正的競爭力。
2.培養創新意識,實行全過程管理
正如前文中的凱盛科技,十分重視新材料的使用和新技術的研發,從原材料到生產工藝再到污染物的再利用,實現了全過程的管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這樣的企業能夠第一時間應對改變和挑戰,迅速調整戰略,進行轉型升級。同時企業有必要進行全過程管理來應對排污成本的不斷提高,選擇安全穩定的原材料,加強排污監測管理,有效降低排污成本。
3.引入環境會計,完善財務體系
目前,我國的環保還處在定性描述的階段,缺少一個固定的指標來衡量一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否符合科學發展觀。而環境會計可以準確計量企業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全面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彌補了傳統財務體系的不足。全方位了解一個企業的信息是正確決策的基本前提,將環境會計納入財務體系,有利于實現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的雙贏。
4.緊密聯系政府,確保積極溝通
環保稅是一項地方稅,從政策制定到征管執行,地方政府在各環節中均被給予充分授權,因此,企業應當與當地政府保持積極的溝通。一方面,環保稅開征時間還比較短,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健全,當企業遇到不確定事項,如排污系數不清楚、提供對比的數據和監測數據不一致等,應該主動咨詢相關部門,避免多繳或漏繳環保稅。另一方面,企業要充分利用其他稅收優惠政策,合法合理地降低環保成本。
參考文獻
1.凌語陽.可持續發展背景下環境會計的發展問題研究.中國商論,2019(03).
2.徐素波,等.環境會計:理論綜述與研究展望.財會月刊,2019(03).
3.李鵬飛.低碳背景下的綠色會計問題研究.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12).
4.王洪海,葛百安,戴鴿.開征環保稅的“囚徒困境”博弈分析.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6(09).
5.李愛霞.環保節能技術管理促進工業企業綠色轉型發展研究環境與發展,2018,30(02).
6.夏光.推動環保裝備創新發展? 支撐經濟綠色轉型.中國生態文明,2017(06).
7.侯慧慧.關于環境保護的稅收政策研究.山西財經大學,2016.
8.宋來忠.綠色會計初探.新經濟,2015(Z2).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