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宗
潘天壽先生一生無數次為荷花傳神寫照,這幅《璞石紅荷圖》無論在構圖、落墨、著色、題款、畫印上,都有很好的巧思妙構。
此幅畫在構圖上清新蒼秀、雅致精巧,墨葉為輔,而花為朱,大片的墨葉占據畫面中端,一朵荷花在墨葉中亭亭玉立,荷花的盞瓣是由天然的三角觚和不同的尖尖角組成。
《璞石紅荷圖》的構圖奇崛縝密、出奇制勝,布局縱橫開張,指墨功夫雄健有力。鉤花點染恰到好處,筆墨簡練而又神完氣足,畫面極為奇特而又嚴謹和諧。荷葉采用大面積潑墨與指墨來表現,體現出荷葉的形和質,荷葉在掌抹指擦中求變化,但又十分整體,體現了潘天壽“潑墨須在平中求不平,在不平中求大平”之理。荷花枝干以濃墨急速而成,強健具有張力。頑石用指頭勾出輪廓,棱角分明,重墨及赭石點苔,增加了畫面的厚重感。幾枝桃花從頂部垂下,與主題荷花交映成趣,平衡了畫面。一只蜻蜓飛下立于含苞待放的骨朵上,增加了畫面的情趣,意境高遠。
潘老每作必有奇局,先造險后破險,在險中求平衡,他會把畫中主要事物放在險處。在這幅作品中,左方兩條荷梗加一朵荷花造成險勢,頂部長枝桃花從上部垂下得以破險,使得畫面險而又穩,形成精簡而意遠,回味悠長,趣韻無窮,而畫面靈動,引人入勝。
潘先生的題款書法,蘊含了更多的畫意,它們對畫面的平衡、對稱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