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純雪 西華師范大學
衍紙藝術屬于紙藝的范疇,起源于歐洲修道院。衍紙因其制作的基本材料是卷曲的紙帶,現如今在國內受到越來越多手工愛好者的關注,衍紙主要將紙進行剪、折、捏、卷、粘等一系列活動來進行創作。
古埃及人利用一種兩河流域盛產的水生植物—“莎草”,將其加工成“莎草紙”,是最早的衍紙制作材料。15~16世紀,衍紙藝術在法國和意大利流行起來,衍紙制作工藝被修道院的修女們所傳承,并帶有相當濃厚的宗教色彩。17~18世紀,衍紙藝術開始在英國王室流行,當時英國的很多貴族學校都設置了衍紙這門課程。
衍紙藝術在國外的發展經歷著不斷的興盛與衰落,近些年,國外的衍紙藝術領域出現了許多卓越的衍紙藝術家,例如,南非的Lavanya Naidoo,著名的莫斯科平面設計師Yudia Brodskaya,她的衍紙作品將衍紙藝術的技藝發揮到了極致,得到了國際社會藝術界的極大支持,推動著衍紙藝術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
衍紙藝術于19世紀傳入中國,“衍紙”一詞最早由中國紙藝大師——朱立群先生提出“仁人絀約,暴人衍矣”,其中“衍”為形容詞,意為豐富的、種類多的、數量大的。“衍紙”意為種類繁多、造型豐富、數量大的紙藝術。朱立群先生一生從事紙藝,在衍紙藝術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中國衍紙藝術的發展比較單一,缺乏創造性和系統的理論指導與研究,衍紙藝術的神韻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呢?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內對衍紙藝術缺乏一定的關注和重視,對衍紙藝術的研究很少,在發展過程中缺乏理論性和規范性的指導。
那么如何改善這一現狀呢?我國是一個教育大國,教育先行,衍紙藝術的發展必須先從教育入手,這既是一種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普及,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希望通過教育的方式,將衍紙藝術進行推廣,并進一步挖掘衍紙藝術領域的人才,不斷推進衍紙藝術走向成熟、走向專業化,不斷開發國內的衍紙藝術市場。因此,筆者建議讓衍紙藝術走進中學美術課堂。
衍紙藝術本身具有獨特的魅力與價值,其制作工藝更是與眾不同,大致可分為五個步驟,即草圖繪制、材料工具的選擇準備、基礎小零件的制作、小零件的固定與組合、裝裱。這幾個步驟缺一不可,整個制作過程包含了美術課程標準所劃分出的四個學習領域。首先,在草圖繪制及小零件的制作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豐富的想象、大膽的構思,設計出獨特的造型、不拘一格的表現形式以及色彩的搭配,在整個過程中反復地進行探索,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和動手能力。其次,衍紙藝術制作過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形式多樣,學生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進行表達,體驗不同工具所具有的功能與表達效果,從而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拓寬學生的視野。最后,衍紙藝術本身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也就是說,衍紙藝術與我們的生活實際是緊密相連的,它可以用作裝飾畫、節日賀卡等,這就使美術課堂的學習與我們的生活實踐相統一,學生可以通過衍紙藝術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由于藝術系統龐雜,不同門類的美術形式需要不同的材料來進行,但是學校各項設施的投資與建設情況給美術的發展帶來了很多局限性,一些美術資源與材料的獲取并不是很容易。制作衍紙藝術的基本材料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紙,除此之外,還會用到一些特殊的工具,但這些材料和工具都是非常經濟實惠并且方便購買的。制作材料易獲取,保證了衍紙藝術能在中學美術課堂中順利開展,更重要的一點是,衍紙藝術能適應各類學校進行美術教學。比如,一些比較偏遠、落后的鄉鎮農村學校,很多美術教學活動可能因為學校設施不完善、經濟投資不足等原因而無法展開,但是衍紙藝術在這些學校的美術教學中非常容易開展,既不需要太多的物質投資,又能讓學生體驗不同的美術學習活動形式,從而有助于縮小城鄉美術教育的差距。
一個嬰兒剛用眼睛來認識這個世界時,最先辨別的是色而不是形,可以說,色比形更富有吸引力。這是人類的天性,色彩是人類對陌生事物產生好奇、進行感知與關注的開始。因此,色彩在美術活動中所占的比重是顯而易見的,它能夠給人們一種最直觀的感受。
衍紙的色彩對比鮮明,顏色會隨著光線的變化而變化,能夠與衍紙的造型相呼應,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中學生對美術的認識還停留在基礎的階段,美術素養和審美能力的局限導致他們對色彩鮮明的藝術作品更有欣賞與操作的欲望,因此,衍紙藝術能吸引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
衍紙藝術是審美價值與實用價值的統一,其背后蘊含著博大精深的人文知識,其在國內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因此,讓衍紙藝術走進中學美術課堂,從教育入手,從基礎抓起,是對衍紙藝術的繼承和創新,能推動衍紙藝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