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莉 龍俊玲
(重慶三峽中心醫院江南婦女兒童分院 急診科 重慶 404000)
急性喉炎是兒科常見急性炎癥,多見于冬春兩季,主要由于病毒、細菌感染引致,臨床表現以犬吠咳嗽、聲帶嘶啞,喉部淋巴豐富,容易出現堵塞、腫脹表現,導致喉部狹窄,病情惡化,若未及時確診、治療,會對患兒生命安全造成威脅[1-2]。本文選取我院在近年來收治的喉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針對護理的治療和護理干預方式整理如下:
隨機選擇2018年4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門診治療的 138名急性感染喉炎患兒納入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實驗室檢查、臨床檢查確診為急性喉炎;②合并嚴重心臟、肝、腎疾病;③不配合治療者;男73例,女65例,年齡為8個月~4歲,病程為5h~2d,平均病程為(7.2±1.3)h,其中,87名患兒出現不同程度的喉梗阻。根據護理方法的差異,將138名患兒分為干預護理組(n=69)和常規護理組(n=69),兩組患兒在檢查結果、年齡、性別、病程、喉梗阻情況上沒有顯著差異(P>0.05)。
對于兩組患兒,均采用抗生素+局部霧化吸入方式,霧化藥物布地奈德與腎上腺素,根據患兒病情控制吸入頻率。
在護理方式上,常規護理組采用“生命體征監測”、“用藥指導”、“病情觀察”等常規護理方式,干預護理組采用系統化的干預護理措施:
1.2.1 加強基礎護理
飲食上,指導患兒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禁食辛辣、刺激食物,環境溫度、濕度分別控制在22~24℃、60%~70%,保持科室處于良好的通風環境中。并根據患兒年齡、興趣來通過講故事、游戲等方式緩解恐懼心理,讓患兒對醫護人員產生信任感,確保治療、護理工作可以順利開展[3]。
1.2.2 做好口腔護理
口腔護理干預措施可以緩解患兒不適,迅速消除炎癥,在每餐進食前,指導家屬為患兒漱口,若患兒嚴重嚴重,可在進食前用氯化鈉溶液為患兒沖洗口腔,沖洗時保持側臥狀態。
1.2.3 并發癥干預
對患兒病情做出實時監測,若發生“高燒不退”、“眼部水腫”、“排尿困難”等表現,及時通知醫師處理。
1.2.4 霧化宣傳教育
在霧化前,用通俗語言為家長介紹霧化裝置的使用、藥物作用、配合事項等,霧化結束后,指導家長為患兒清潔口腔,避免藥物殘留,告知家長霧化裝置的清潔和保存方式。
1.2.5 健康宣傳
在患兒結束治療前,開展系統的健康教育,告之家長在冬春季,尤其要做好保暖工作,飲食上再三注意,避免讓孩子食用有渣食物,以防對咽喉位置造成損傷,并遠離粉塵環境。建立交流微信群,提供包括“病情答疑”、“詢問”、“健康指導”等方面的解答。
評估本組療效和護理滿意度,療效:顯效(咳嗽、聲嘶、呼吸困難完全消失或者基本消失)、好轉(咳嗽、聲嘶、呼吸困難減輕)、無效(病情無變化或加重)。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利用均數±標準差(±s)來表示,組間對比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使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護理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6%,高于常規護理組91.3%,干預護理組1例復發,常規護理組9例復發,干預護理組在各項指標上,都好于常規護理組,上述數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數據如表1:

表1:兩組療效示意表
小兒急性喉炎為聲帶、喉粘膜急性炎癥病變,主要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犬吠咳嗽、聲音嘶啞[4],由于小兒喉部尚未發育完全,在發生喉炎時,容易引發喉梗阻,導致患兒缺氧,情況嚴重時會危及生命,對于急性喉炎患兒,科學有效的治療與護理干預方式十分關鍵。在具體護理工作中,由于小兒抵抗力差、年齡小等因素的影響下,常存在治療依從性差的表現,增加了治療和護理難度[5],在本研究中,對于干預護理組患兒,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了系統化的干預指導措施,通過“心理”、“環境”、“飲食”、“延伸護理”等措施,讓患兒、家長可以處于最佳狀態,降低了各項并發癥發生率,提高療效,改善預后。本組數據顯示,干預護理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6%,高于常規護理組91.3%,干預護理組1例復發,常規護理組9例復發,干預護理組在各項指標上,都好于常規護理組,上述數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對于喉炎患兒,采用干預化的護理措施可以改善患兒體征,提高療效,該種治療方式值得在臨床中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