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一節定語從句公開課為例,嘗試將微寫作引入語法課堂,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同時提高寫作能力。
【關鍵詞】語法教學;微寫作
【作者簡介】陸清嬌,福建省三明市三明一中。
2017版新課標指出,語法知識是“形式—意義—使用”的統一體,與語音、詞匯、語篇和語用知識緊密相連,直接影響語言理解和表達的準確性和得體性。高中階段要求學生根據表達的需要選擇恰當的語法結構。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法教學課中創設豐富的語境,讓學生在語境中理解、運用新知識,并以此進行創造性表達。
而在實際教學中發現,要讓學生在一節課上掌握一種語言現象,并進行創造性表達,耗時長,難度大。鑒于此,筆者嘗試將微寫作引入語法課堂,用時少,難度低,既鞏固了語法知識,提高了表達的準確性,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浙江省陳玲芬老師認為,“微寫作”由“微型小說”一詞衍生而來。它指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英語寫作興趣,加強師生之間的寫作交流,提高學生英語書面表達能力而進行的一項微型英語寫作訓練。它的體裁不拘一格,題材豐富多彩,還具有“用時微”,“寫點微”等特點。微寫作便于操作,學生通過日積月累,能提高寫作水平。
新課標倡導的英語教學語法觀,是以語言運用為導向的“形式—意義—使用”三維動態語法觀。能夠理解掌握特定的語法規則,并準確恰當地使用,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可以利用“微寫作”訓練來培養學生得體使用語言形式的意識。筆者根據不同語法知識特點,在課堂上設計合并句子、續寫單句、段落改寫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現以一節定語從句公開課為例,探討如何將微寫作引入語法課堂。
整體教學設計思路:本節課為語法復習教學課—介詞加關系代詞引導的定語從句。整節課以學生在本學期參加過的綜合社會實踐為話題,主要分四個教學環節進行。
1. General Comments—Leading-in。該環節導入課堂主題。課前播放圖片和音樂—導入社會實踐活動這一主題—學生簡單評論此次行程—教師用三個定語從句自我介紹導入話題。
2. First Impressions—Revising。該環節專注形式—復習什么是介詞加關系代詞引導的定語從句。學生朗讀老師上一環節教師自我介紹的三個句子并觀察——分組討論完成練習并總結規則:如何選擇恰當介詞—完成相關鞏固練習。
3.Unforgettable Moments—Applying。該環節關注意義,同時拓展運用相關知識。學生分享在實踐活動中的難忘時刻—老師用兩個簡單句分享—引導學生將簡單句合并成定語從句—完成相關鞏固練習,為下一環節的輸出做準備。
4. Lifetime Benefits—Creating。該環節遷移創新(使用),利用所學結構表達此行收獲。老師示例,引導學生嘗試表達在實踐活動中的收獲—學生分組合作,在小組組內表達—在全班同學面前表達。其中,第三環節的合并句子和第四環節表達收獲,都運用了“微寫作”作為輸出形式。為方便理解,特將部分教學步驟摘錄出。
Step 3 Unforgettable Moments.該環節中,老師利用兩個簡單句分享自己的難忘時刻。I was moved by the boys in my class. All the boys in my class helped sort out the luggage. 而后,教師將簡單句合并成定語從句。學生模仿著將幾組簡單句合并。并引導學生思考對比,得出結論:合并后的復合句具有簡“簡潔、連貫”的特點。
通過“合并簡單句”這一微寫作形式,學生進一步理解了語法結構的形式,也領悟了其“意義”所在。同時,為下一個環節的創造性表達做了鋪墊。
Step 4 Lifetime Benefits. 該環節中,依然以教師的示范作為過渡。首先呈現一個未完成的句子:The silent canteen, ______, made me more polite. 然后引導學生將句子補充完整。如:The silent canteen, in which we had meals without speaking, made me more polite. 接著,讓學生分組競賽,在指定時間內將相關句子補充完整。部分句子為:
(1) The game called “Trust Fall”(信任背摔) impressed me a lot, from/in…which____.
(2) I was lucky to attend the thanks-giving lecture, after/from…which____.
教師的示范及之前環節大量句子的輸入,降低了創造性輸出的難度。小組競賽提高了學生的熱情。貼近他們生活的情境創設讓學生有“料”輸出。
微寫作對語法知識及寫作能力的促進是毋庸置疑的。當然,學生對語法課與寫作課存在畏難情緒也是不爭的事實。將兩者相結合無疑是難上加難。這就要求老師在此類課型設計時關注以下兩點:1.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這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讓學生在輸出環節有足夠的語料以供輸出。2.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既要有層次,又要整合的多種教學活動,以引導學生發展英語語法意識和能力。不過,以上課例為一種新的嘗試,在實踐過程中還有不足,還有待進一步摸索以達到更好效果。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陳芬玲.積跬步至其千里—初中英語“微寫作”的教學實踐研究[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