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偉
摘? 要:我國屬于文學大國,從開始《論語》、《詩經》,再到漢代樂府、南北朝詩歌,以及后期的明清小說,無論是文學作品類型還是文學作品數量都數不勝數,在文學作品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平民百姓與官員都做出了極大貢獻,文學創作延續至今。在文學發展的過程中,文學理論始終是文學的基礎,對其作品進行分析衍生出全新的理念。古代文學與現代文學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其中的差別與統一性理應當做重點研究對象,以此更好的理解我國文化發展脈絡。
關鍵詞:古代文學;現代文學;理論異同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4-0-01
一、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以文興邦
利用文學作品來諷刺當時的情況,借助文章對君主以及當中的政治局面提出建議,屬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一種普遍方法。司馬遷主持編撰的《資治通鑒》、司馬遷的《史記》等著名史書,歷代君王被學習借鑒,當做治世之道學習。與此同時,在國家盛世的時代,文學家們也會被君主鼓勵撰寫文章,統治時期的文化以及統治理念得到發揚。
(二)以文載道
在古代文人思想當中,“道”代表了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同時也代表了文學家們對自己發展的要求。在不同的大環境下,文學家們對“道”的定義存在差異,但是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當中,個人思想以及國家社會精神的表達存在共性。假如文不能載道,文學家的思想與精神就難以得到傳承。因此,在古代文學理論當中,文學作品涵蓋著精神價值是無價的,更是文學理論今后發展的主要方向。
(三)以文志言
文學家在文學作品當中,通過對社會觀察所獲得的感觸與領悟,對自己的生活與情感進行抒發,在文學理論當中,這是文學來源的研究結果。古代文學家在進行古代文學創作的過程中,通過文學作品更加明確的表達自身情感,“以文言志”的理論風格特征得到顯現。在曹操的《觀滄海》中表達了自己的宏圖偉業,在屈原的《楚辭》中標明了自己對國家和君王的熱愛,在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當中,表達了自己“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情操。
二、古代文學理論和現代文學理論的區別
(一)服務對象的不同
在古代社會當中,無論是社會政治還是經濟,集成性相對較高,與我國社會制度與發展情況有著直接關聯。文學屬于社會文明的高度綜合產物,在思想表達方面,具有較強的社會意義與文化意義。例如,唐代著名詩人在文學觀念與觀點上存在一定差異,詩仙李白在作品當中所表達的理念,與盛唐時期的發展情況十分吻合,用詞華麗且浪漫,盛唐時期的政治與文化狀況被直接反應出來 。詩仙杜甫確是在籍籍無名當中辭世的,在半個世紀之后,杜甫的詩歌才被人們認可并稱頌,在他的文章當中,所反映的是當時社會經濟、政治以及社會最底層人們的生活狀態。以現代文學理論作為切入點,文化的作用還有服務性與群眾性。因此,在文學理論當中,能夠更加深入的研究與探究廣大群眾的精神文明,直接面向大眾不需要直接和政府、社會相聯系。
(二)人與文間的區別
在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程過中,無論是文學愛好者還是專業的文學理論研究者,在對文學概念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習慣性將某個文學家的理念和文學作品作為研究基礎。較強的浪漫主義情懷在曹植的《洛神賦》中有所表達,屈原的《離騷》中傳承著滿滿的愛國情懷。相比而言,古代文學理論涉及到的內容較為復雜,代表者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當提及某一文學理論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文學理念的創造者或者傳承著。古代社會的發展較為緩慢,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理念的傳播都不及現代社會,古代文學理論善于以“人”為基礎進行劃分。新中國成立之后,教育的關注與發展逐漸得到加強,為文學創作者提供了更多機會,文化與言論自由的交流更加暢通。縱觀當前的發展情況,明確劃分我國文學理論,不應單純地將 文學家當做標準,更加注重文學理論流派的價值和意義。
三、古代文學理論與現代文學理論的同一性
通常情況下,文學在發展的過程中具有較強的社會功能,從某種程度來看,文學在社會的發展歷程中具有一定推動作用。文學理論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對于教育的發展具有指導意義,在社會教育發展中,文學理論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教育對于文學理論的亦是如此,具有反作用促進作用,因此,文學理論的研究使文學對教育的正面作用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還是現代文學理論,都屬于不可缺失的環節。第二,在社會文化發展中,文化理論也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文學作品當中涵蓋的人權呼吁、生態思想等元素,都能夠借助文學理論進行表達,這是文學理論對文學作用的精神意義,經過再次加工之后,文學作品的時代價值得到進一步發展,既能夠被廣大群眾所接受,還能夠促進不同時期文化的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古代文學理論與現代文學理論的研究內容與方向有著很大區別,在古代文學理論當中,政治意義與價值相對較為明顯,明確的劃分了社會的階級性。但是在現代文學理論當中,更加注重對古代文學理論的繼承、發展、延伸。我國古代文學的價值與功能被古代文學理論進行了全方位詮釋,現代文學理論的發展對古代文學理論具有傳承意義,是現代社會發展和研究方向,將文學理論發展的時代性充分表現出來。
參考文獻:
[1]青年文藝論壇第五十三期“原創”的焦慮——當前文藝的困局[A]. 孫佳山,顏榴,周志強,石一楓.青年文藝論壇:“原創”的焦慮——當前文藝的困局(第五十三期)[C].2015.
[2]從莫言作品在法國的譯介——談中國文學的西方式生存[A]. 袁莉.中國夢: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一屆學術年會文集(2013年度)[C]. 2013.
[3]“在實踐中生長的理論”——讀張永剛的《文學理論的實踐視域》[J]. 降紅燕.曲靖師范學院學報.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