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龍,任碧瓊,陳 維,陳 星
(1.湖南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院檢驗教研室,湖南長沙 410007;2.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檢驗科,湖南長沙 410007)
非感染性疾病是各種非病原體因素誘發的以全身炎性反應為核心的一系列疾病。非感染性疾病發生率高,治療措施與感染性疾病完全不同,因此,明確診斷十分重要。非感染性疾病包括缺血再灌注損傷結晶所致的關節炎、創傷、老化、癌癥、動脈粥樣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研究報道,2000-2012年創傷患者的死亡人數約占全球死亡人數的10%,較以前有顯著的上升[1]。此外心腦血管疾病病死率逐年升高。2015年,約有4 000萬人死于非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占據總死亡人數的70%。在2015年全球5 640萬例死亡患者中,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的病死率最高,2015年共造成1 500萬例死亡。急性創傷、急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死等非感染性疾病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重視。
C-反應蛋白(CRP)及血清淀粉樣蛋白A(SAA)是機體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組織損傷等炎癥性刺激時肝細胞合成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臨床上通常將血清SAA、CRP作為感染性疾病的輔助診斷指標,卻很少研究它們作為可溶性模式識別受體在非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旨在通過檢測血清SAA、CRP在疾病中的水平,探討SAA、CRP水平在非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價值,并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找尋最難臨界值來輔助鑒別感染性疾病與非感染性疾病,為臨床診斷提供參考依據。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5月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住院的明確臨床診斷的非感染性疾病患者91例為非感染性疾病組,女29例,男62例,平均(56.1±9.5)歲,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0例,急性胰腺炎30例,急性創傷31例。感染組60例,平均(53.1±13.2)歲,其中顱腦外傷、骨折12例,膿毒血癥4例,肺性腦病2例,呼吸衰竭1例,腦梗死5例,冠心病19例,精神疾病2例,腦出血8例,重癥肺炎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腎結石、結腸梗阻及肺癌各1例。診斷標準:有微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支持的各種病原體感染,或者是無微生物學支持但臨床表現典型高度懷疑感染,如肺炎有影像學支持。健康對照組納入體檢健康者30例,平均(53.8±4.3)歲,排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腫瘤、自身免疫疾病等各種慢性疾病及應激患者。
1.2方法 采集所有患者入院首次靜脈血6 mL,在4 ℃下,3 000 r/min離心10 min后取血清。分離血清后,標本置-80 ℃深低溫冰箱保存待測。SAA、CRP檢測均采用乳膠增強免疫比濁法,檢測設備為西門子ADVIA 2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SAA試劑由安徽伊普諾康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提供,CRP試劑由北京九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嚴格按照儀器、試劑說明書和標準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2.1一般資料比較 急性心肌梗死組、急性胰腺炎組、急性創傷組、感染組與健康對照組在年齡、性別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一般資料比較
2.2非感染性疾病組、感染組與健康對照組血清SAA、CRP水平比較情況 非感染性疾病組、感染組與對照組血清CRP水平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448,P<0.001),血清SAA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993,P<0.001)。非感染性疾病組與感染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4.32,P<0.001),見表2及圖1。

表2 非感染性疾病組、感染組與健康對照組血清SAA、CRP水平[M(P25~P75)]
注:a與對照組相比,P<0.001;b與非感染性疾病組比較,P<0.05

圖1 非感染性疾病組、感染組以及健康對照組血清SAA、CRP水平
2.3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胰腺炎、急性創傷患者血清SAA水平與健康對照組比較 在非感染性疾病組中,血清SAA水平在急性胰腺炎組與急性創傷中升高最明顯,急性心肌梗死組次之。各組與健康對照組間SAA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3.534,P<0.001)。SAA組間兩兩比較發現,急性心肌梗死組、急性胰腺炎組、急性創傷組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4.547、-6.409、-6.708,P=0.000),其中急性胰腺炎組與急性創傷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0.15,P=0.88),見圖2及表3。
2.4急性心肌梗死組、急性胰腺炎組、急性創傷組患者血清CRP水平與健康對照組比較 在非感染性疾病組中,血清CRP水平在急性胰腺炎疾病中升高最明顯,急性創傷疾病次之,急性心肌梗死組也有升高。各組與健康對照組間CRP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6.504,P<0.001)。組間兩兩比較發現,急性心肌梗死組、急性胰腺炎組、急性創傷組與對照組比較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5.005、-5.287、-5.914,P=0.000),其中急性胰腺炎組與急性創傷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0.15,P=0.286),見圖2及表3。

圖2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胰腺炎、急性創傷患者血清SAA水平與健康對照組比較

分組nSAA(mg/L)CRP(mg/L)急性心梗組3015.00(5.15~38.70)4.17(2.06~9.52)急性胰腺炎組3067.65(28.77~104.42)19.55(7.76~46.95)急性創傷組3154.40(21.60~100.90)14.42(4.68~32.20)對照組303.65(2.47~5.63)1.05(0.47~1.72)
2.5非感染性疾病組血清SAA及CRP的相關性分析 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可得出,血清SAA與CRP有一定相關性(r=0.649 4,P<0.000 1)。急性心肌梗死組血清SAA與CRP有一定相關性(r=0.818 3,P<0.000 1);急性胰腺炎組血清SAA與CRP有一定相關性(r=0.647 5,P<0.000 1);急性創傷組血清SAA與CRP有相關性臨界(r=0.533 3,P<0.000 1)。
2.6血清SAA、CRP以及兩項聯合在感染組與非感染性疾病組患者間的ROC曲線評價 SAA、CRP單項檢測診斷感染與非感染的AUC分別為0.759、0.747,靈敏度分別為73.33%、 81.67%,特異度分別為74.73%、63.74%;臨界值分別為97.3 mg/L、42.15 mg/L;SAA、CRP聯合檢測診斷感染組與非感染性疾病組的AUC為0.765,靈敏度為68.33%,特異度為79.12%,見表4。
2.7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 對SAA、 CRP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SAA、CRP這2項指標對鑒別感染與非感染性疾病均是有意義的變量(P<0.05)。因變量為感染和非感染,自變量為SAA、CRP的檢測結果。以SAA、CRP及預測變量Pre為自變量,以是否感染診斷結果為因變量,繪制ROC曲線。見圖3。

表4 血清SAA、CRP在感染組與非感染性疾病組患者間的ROC曲線評價結果
注:-表示無數據

圖3 血清SAA、CRP鑒別感染與非感染性疾病的ROC曲線
可溶性模式識別受體是流體相的模式識別分子,與細胞相關模式識別受體不同,它屬于非特異性體液免疫的重要組成部分[2]。并由不同分子家族組成,主要包括五聚體蛋白、纖維膠凝蛋白和凝集素。它們能夠識別各種致病因子并通過共同的機制來消除,包括補體激活、調理作用、凝集、中和炎癥調節。此外,可溶性模式識別受體還與細胞相關PRR-Toll樣受體相互作用并調節其功能,共同有助于識別微生物模式和調節固有免疫應答[3]。CRP是人類最具特征的急性期蛋白質,主要由肝臟合成,它是反應全身性炎性反應的非特異性蛋白,健康者血清中檢測水平極低,一旦機體出現感染或損傷,它在血液中的水平迅速升高,到達幾十倍甚至上千倍。SAA也是一種快速反應的急性期蛋白,與CRP類似。急性期SAA水平在感染或損傷后數小時內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可能大于CRP。研究表明,SAA、CRP是一種模式識別受體[4],CRP通過Ca2+依賴方式與死亡細胞和病原微生物表面表達的磷酸膽堿結合,然后通過與FcR相互作用介導免疫吞噬。SAA可以特異性結合細菌的外膜蛋白A,SAA與TLR相互作用,誘導核因子κB活化,參與介導免疫相關和炎性反應相關的細胞信號傳導[5]。同時作為載脂蛋白參與脂質轉運[6],它們既能識別損傷相關分子模式(DAMP)又能識別病原相關分子模式(PAMP),在宿主防御中發揮重要作用[7]。同時SAA又被認為是DAMP分子[8]。因此急性期反應蛋白SAA、CRP與DAMP和PAMP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急性損傷的無菌情況下,由于機體會出現快速和局部的組織損傷(如缺血、創傷等),隨之中性粒細胞浸潤,增加ROS產生和壞死細胞的炎性反應,進而出現大量的DAMP分子。此時血清中易測的SAA、CRP能輔助臨床快速明確診斷。本文通過分析SAA、CRP在非感染性疾病中表達情況,探究其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價值。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非感染性疾病中血清SAA、CRP和健康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且血清SAA、CRP水平遠高于健康對照組。但與感染組相比較,其水平低于感染組。此外將非感染性疾病組分為3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胰腺炎、急性創傷3組,3組分別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組血清SAA、CRP水平高于健康對照組;通過3組間兩兩比較,血清SAA、CRP水平在急性胰腺炎組與急性創傷中升高最明顯,急性心肌梗死組次之。其中急性胰腺炎組與急性創傷血清SAA、CRP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研究報道SAA、CRP水平升高與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成正比,可作為獨立的危險因素[9-10], 此外,它們被認為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預測標志物[10],本文的研究與報道相符。本文研究了非感染性疾病組中血清SAA及CRP相關性,研究顯示兩者有良好相關性,這與既往研究[11]相似,提示CRP與SAA作為模式識別受體相互影響著非感染性疾病的發展,在宿主防御過程中激活免疫炎癥途徑起到促進作用。本研究分析發現非感染性疾病組及感染組血清SAA、CRP水平均有升高,但升高程度不同,因此通過繪制ROC曲線找尋最優臨界值來鑒別感染疾病與非感染性疾病,結果顯示血清SAA、CRP用于鑒別感染與非感染疾病的AUC分別為0.759、0.747,臨界值分別為97.3mg/L、42.15mg/L。表明兩項指標在鑒別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有一定診斷效能,SAA稍優于CRP。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建立回歸方程,聯合兩項指標繪制ROC曲線,AUC為0.765,兩項聯合未顯著提高其診斷效能,可能需要納入更多指標。此外,由于本實驗樣本量較小,許多地方需要完善。
可溶性模式識別受體SAA、CRP在非感染性疾病中有較高表達,對于鑒別感染與非感染疾病有一定診斷效能,可以作為疾病分類的標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