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改的進一步改革和發展,眾多的教育工作者與家長都開始更加重視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小學階段是教育的基礎,會對學生一生的教育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門課程,是培養理性思維的素質教育。所以,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教學方式來進一步增強對小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而有效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重視提高學生的科學意識與理性思維,為完成這一教學目標,對如何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進行了理論與實踐上的研究。
關鍵詞:思維;目標;發展;認知
在小學的教育過程中,數學主要是為了增強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所以,教學時提高學生的科學意識與理性思維,這對于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加強學生學習興趣訓練,提高學生的理性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如果想讓家長與學生覺得數學不再“難學”,則一定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使學生了解思維的好處,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在小學階段,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發現更簡單的方式,進一步了解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把理性精神的提高加入教學實踐活動中去。例如,為了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數學美妙之處,教師可以通過德國著名數學家高斯年幼時的例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高斯在上小學時,有一天老師出了一道題讓學生進行計算訓練,1+2+3+4+5+6+7+…+99+100=?老師出完題目之后,同學們都在努力地埋頭計算,而小高斯卻很快計算出答案等于5050。小高斯為什么算得又快又準呢?原來他通過細心觀察發現100加1等于101,99加2同樣等于101,而1至100正好存在50組數兩兩相加等于101現象,所以他通過這一規律,發現解答這道題時可以用101乘50,得出答案5050。學生通過數學家高斯的小故事,主動思考的意識進一步獲得提升,進而增強他們解決數學疑難的本領,這也是提高理性思維的一種方式。因此,教師利用合適的教學內容,加上相應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自己去進行理性思考,根據數學的基礎原理,基于數理關系來處理實際過程中遇到的數學問題。該過程就是為了轉變數學留給人的固定概念,有效地提高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從而使得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以及數學學習興趣可以進一步得到增強。
二、確立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理性精神的教育目標
如果想轉變人們唯分數論的應試教育理念,就必須將提高學生的興趣與理性思維當作小學數學教育的最終目標。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按照教育的基本原則,重視公平公正,尤其是小學數學的教學。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把培養興趣與理性思維作為基礎,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表現出來。例如,學生剛開始學習加減乘除計算時,首先要指導他們了解具體事物的數量關系,使得他們可以自己構建抽象數的理念與掌握運算方式,從而真正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這就是提高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的過程。小學生關于數的認識,若是不能由實際的物體開始,就不能真正掌握有關的數量關系。構建關于數的認知和掌握數量關系,還需要進行足夠的運算,提高其運算能力,這樣才可以使其進一步認識數的美妙之處。因為現在學生回家之后有可能會通過計算器、電腦或者是手機等輔助工具來完成計算,所以對教學來說產生了新的難題。學生若是不能進行足夠的計算練習,也就難以真正了解與掌握數及其運算。
例如,在四則混合運算中,幫助學生了解為何必須先乘除后加減,比要求學生記住該原則要更重要,只有使得學生知其所以然,才能夠真正提高他們的運算能力。例如,某花圃需要為900棵樹木澆水,有300棵已經完工,其余的樹分成3次澆完,平均每次需要澆多少棵?根據題目要求我們可以知道,這種題目需要先減后除,如果依據“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則算式需要加括號:(900-300)÷3,如果依據“先加減,后乘除”的運算順序,算式可以不用括號:900-300÷3;還有就是:一個工廠需要生產4000噸產品,若是一天的產量是150噸,加工12天之后,還有多少噸產品未完工?按照題目要求我們可以知道,這種題目需要先乘,后減,如果依據“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則算式不需要用括號:4000-150×12,如果依據“先加減,后乘除”的運算順序,則算式是需要括號的:4000-(150×12)。從上述的舉例中可以得出,運算規則在進行運算的時候,一是為了便捷,二則是表明了四則運算間的關系,使學生可以在實踐中進行了解,讓他們主動研究運算規則的來源,比只告訴他們規則要更重要。這就是注重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與能力,而不只是為了提高他們的考試成績。
三、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培養理性思維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就像綜合素養的核心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一樣,在小學數學中也是運用增強學生的理性思維來推動學生的整體進步的。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眾所周知,其本身就具有嚴謹與邏輯性,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理性與科學思維能力。核心素養體系特地把理性思維融合進來,是為了可以進一步擴大理性思維能力及提高科學精神方面所產生的作用。數學學科是比較抽象的一門學科,為了達到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目的,數學教育必須要一直堅持這一目標。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時期,若沒有奠定牢固的數學基礎,那么他們在初高中以及大學時期若想學好數學就需要耗費非常多的精力。從這個方面上來看,小學數學教學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必須要奠定牢固的基礎,才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方面更加優秀。因此,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越來越重視實踐性的題目,主要就是為了使得學生有效理解數學存在的作用,進一步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1)放寒假了,我隨家人回老家過年。這天,爺爺告訴我準備買張大圓桌過年:我們一大家子共有11人,考慮每人就餐位置為0.5米,商店現有直徑1.5米和直徑2米的兩種圓桌,那么買哪種規格的圓桌比較合適?(2)正月初一早上,我們堂兄妹幾個在一起交流除夕夜各自拿到的壓歲錢。堂哥告訴我:他和堂妹共得到壓歲錢4300元,如果堂哥的壓歲錢支出23%,那么堂妹的壓歲錢就會比堂哥多52元。算一算堂妹和堂哥原來各有多少壓歲錢?(3)新年越來越近了,爸爸決定為自己買一套新衣服過年。正好趕上商場“迎新年大酬賓”活動,服裝一律降價20%。由于爸爸有優惠卡還可以再優惠10%。爸爸買了一套衣服花了450元,這套衣服原價是多少元?這種題目就存在相應的生活現象,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比較接近,學生在研究這些問題時也會有熟悉的感覺,而且可以有效應用有關的數學理論來分析題目,找到合適的答題方式,得到準確的答案。這就是理性思維的過程,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在平常教學中必須要足夠重視,學生才可以有所收獲,這是數學教育的基礎性原則。在小學階段,學習數學的難度并不大,但是學生學習結果卻低于期望水平,主要就是因為我們太重視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因此,老師必須要積極培養對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的訓練。
四、加強數學史料運用,引導小學生提高理性認知
數學家對數學研究的源泉就是數學家的理性思維,這也是數學家在了解世界過程中理性思維的體現。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應用數學史料來提高小學生關于理性精神的認知是不可忽視的一項內容。例如,陳景潤屈居于六平方米的小屋子中,借助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通過大量時間的演算之后,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這樣積極活躍的思維方式對小學數學的教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提高小學生對理性精神認知的有效教學資源。
小學數學教育和理性思維的關系密不可分。把理性思維教育與小學數學的教學進行有效整合,不僅能夠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還能有效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基于批判精神的潛在影響,使得小學生可以形成正確的數學學習習慣。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必須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進而完成我國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趙冬臣.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的特征分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2]王維花,王永紅.對小學數學教育幾個問題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2(7):5-9.
[3]邱學華,張良朋.2010年小學數學教育熱點問題探討[J].小學教學(數學版),2011(3):6-8.
作者簡介:林國添(1979.4—),男,漢族,本科,福建莆田人,一級教師,莆田市秀嶼區埭頭第一中心小學,一級教師,副校長。研究方向:小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