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生
摘 要:英語是學生的第二語言,也是傳遞信息的重要途徑。隨著國際經濟的發展,英語作為世界的官方語言,在國際交流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世紀80年代,有這么一句名言“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現在很多人把這句話改成“學好英語,走遍天下都不怕。”充分說明了英語的重要性和廣泛性。因此,廣大教師要在充分認識英語重要性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英語的教學質量,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優化策略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聽說讀寫是學習和運用語言必備的四項基本技能。其中,閱讀是其他三項能力的基礎,學生只有在大量的閱讀中,才能積累豐富的語言詞匯,才能正確地聽說讀寫。因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正處于英語學習的啟蒙階段,這一階段的閱讀學習直接關系到他們今后的英語發展。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優化教學策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現狀
(一)閱讀教學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受傳統教育影響,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教學的重難點放在詞匯、語法的教學上。他們認為學生剛剛接觸英語,理應多學習發音、多認識幾個單詞、多掌握幾個句型。很少給學生英語閱讀的時間和機會,影響了閱讀教學的進程。
(二)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不高
由于英語是學生的第二語言,周圍沒有英語交際的環境,因此,學生沒有養成說英語、用英語、學英語的習慣。這也直接影響他們的閱讀興趣。我們可以看到,現代的小學生很少有人有英語課外書。此外,英語閱讀需要學生整段、整篇的閱讀,這對于剛接觸英語的三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他們的詞匯量有限,在閱讀中很多單詞不認識,進而讀不懂整句話的意思,更不用提整段話、整篇文章了。再加上教師缺少有效的指導,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得不到調動,讓閱讀教學陷入泥潭中。
二、提高小學生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想讀”
興趣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動力,閱讀也不例外。它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只有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去讀,才會興致盎然地讀,才會帶著問題讀,才會邊閱讀邊思考,才會提高閱讀的自主性,從而提高閱讀的質量。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呢?這就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心理發展特點,整合一切教學資源、運用一切教學手段,設計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活動。如游戲、兒歌、故事等。教師把所要閱讀的知識融于這些活動中,讓學生以這些趣味化的活動為出發點,引發對其中蘊含的英語知識的關注和思考,促使他們產生急切閱讀的沖動,從而為高效閱讀做好充分的準備,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教學人教版三年級英語Unit 3 At the zoo.,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能聽、說、認讀單詞tall,short,fat,thin并能用來描述動物的外形特征。圍繞這一教學內容,在導入開始,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出示“Guess”的圖畫,圖畫上是六扇門,每扇門后面都有一個小動物,讓學生根據門上的英文描述猜測動物。如第一扇門上寫的是“Its fat and likes to eat bamboo leaves.”可是,這些單詞、句型學生都不認識。于是,為了猜出最終答案,學生不得不投入到閱讀中。
小學生對一些“猜一猜”活動具有濃厚的興趣,教師正是抓住學生的這一身心特點,結合教學內容,設計與閱讀教學相關的活動,喚起他們的好奇心,學生為了解決心中疑惑,會自主投入到閱讀中。由此可見,興趣是提高閱讀效率的一條有效捷徑,只有基于興趣的閱讀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會讀”
1.猜測閱讀
對于小學生的閱讀指導,不要太在乎語法知識。要能根據上下文猜測句子或陌生單詞的意思。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先通讀全文或先看要回答的問題,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有些問題的答案,就在原文里。接著,再重點讀一些關鍵語句,如每段的第一句話,最后一句話或者與答案相關的語句,認真猜測它們的意思。最后,找出文中的一些標志性的詞語,如“she”“he”“have”“like”等表明身份以及說明喜好的關鍵詞語。因為很多問題答案都以這些關鍵詞語為突破點。
三年級下冊英語測始中有這樣一篇文章:閱讀短文,判斷正誤,正確的寫T,錯誤的寫F。(10分)
Amy is ten years old. She is a third grade student. she lives in Guang Ming Street. She likes apple. She doesnt like animals,especially dogs.
( ?)1.Amy is a girl.
( ?)2.Amy lives in Guangming Street
( ?)3.Amy likes dogs
其中,第二個問題原文中直接有答案,學生一眼就能看出來。而第一個問題就需要學生在閱讀中找到一些關鍵詞語“She”。這樣就可以得到第一問題的答案。對于第三個問題,雖然學生沒有學過“animals”“especially”等單詞,但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上下文猜測這些單詞的意思,前一句較簡單,我們翻譯后是:艾米喜歡蘋果。由這一句話可以猜測下一句是介紹艾米不喜歡的事物。并且單詞“doesnt like”也驗證我們的猜想。“她不喜歡什么事物呢?”再結合下一句的單詞“dogs”我們可以猜測應該是不喜歡動物。經過這樣的上下文猜測,就可以得到第三個問題的答案。
經過猜測閱讀,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防止依賴思想的產生。有效發散他們的閱讀思維,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量。
2.作閱讀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由此可見,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也要充分發揮小組的優勢,組織學生合作閱讀,極大促進學生的分析能力與參與意識。在具體的操作中,教師可以列出閱讀提綱,學生按照提綱有針對性地閱讀,讀完后,小組成員圍繞提綱進行提問及回答,充分體現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對小學英語教學的要求。
如閱讀以下材料:Tony is a 60-year-old man。What is he doing? He is walking his dog. The dog is tall and strong. Other small animals are afraid of it. But it was Tonys only friend。
教師用列出這樣的框架:中心是Tony,其分支有age,friend,friend的分支又有a dog...讓學生圍繞大綱自己互相提問回答。如的提出:How old is Tony?回答對后繼續提問,如此循環,直到再也提不出問題。這樣的閱讀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還可以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但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由于年齡的原因,肯定有不會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做好有效的指導工作,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合作閱讀的價值,提高閱讀質量。
3.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化的記憶圖像,它通過層次鮮明、直觀形象的圖像,把錯綜復雜的關系清晰明了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清閱讀思路、梳理閱讀內容,從而提高閱讀效果。因此,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善于運用思維導圖,優化閱讀教學。
如教學三年級英語Unit 2 My family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在學生閱讀之前,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這一單元的思維導圖,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有效的記憶,提高閱讀質量。
教師可以畫成樹枝狀,中心是My family,四個主干分別是boy,girl,man,woman,每個主干上又分出許多側枝,像boy連著brother,girl連著sister等。其中,還有句型“Who is that man/woman/boy/girl...就這樣通過一張有機的知識網絡把本單元的詞匯、句型、人物等一目了然地連接起來,學生參考這張思維導圖,就可以把閱讀中的零散的知識總結歸納起來,豐富知識的輸出途徑,加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推進教學進程。
(三)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讓學生“多讀”
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單靠課堂有限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有“大閱讀”的思想,把學生的閱讀范圍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買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英語書籍或期刊。如《小學英語故事樂園》《每日10分鐘》等。這些故事生動活潑、語言簡短易懂,很適合小學生閱讀。強化閱讀能力的同時,還豐富語言儲備,一舉兩得。不僅如此,為了進一步鼓勵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師還可以舉行“讀書會”,讓學生把一些有趣的英語故事講出來。以此激勵學生閱讀更多的課外書,提升閱讀能力。
總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堅持不懈的過程。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多總結、多反思,尋求出更多、更有效的閱讀方法,讓學生想讀、會讀、多讀,從而讓小學閱讀教學更精彩。
參考文獻:
[1]楊彩云.小學英語課外閱讀面臨的問題與優化對策[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8(12).
[2]何順玲,陶紅艷,王格,金梅.有效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的策略研究[A].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八卷)[C], 2017.
[3]謝巖.如何培養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A].全國智慧型教師培養體系建構模式學術會議一等獎論文集[C],2016.
[4]楊愛英.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A].2015年7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