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曉東
摘 要: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動、愛玩,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與疑惑,但對危險的認知能力極低,嚴重缺乏安全防范意識,這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極其不利。基于此,主要就小學體育教育中應加強樹立學生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其危險辨知與應對能力,并優化教師安全教學模式等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育;安全意識
“學生無小事,安全是大事”,小學是學生身心成長的重要階段。危險事故的發生,不僅會給學生的身體造成傷害,還很容易在其內心留下巨大心理陰影,影響其個性與人格的發展。這就需要學校與教師加強對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視,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與能力,以保證其健康快樂成長。
一、樹立學生自我保護意識
想要培養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需要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學生擁有自我保護意識后,才能真正理解安全防范對于自己的重要性,進而形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識。所以,在小學體育教育過程中,學校可以通過印刷安全防范手冊、組織危險應急逃生演練、開展民警合作安全知識宣講、請消防工作人員示范消防器材使用方法等,使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理論與生活相結合,既可以提高學生對安全學習的興趣,又可以形象、立體地加強學生對危險的理解,增強其危險應對能力。而教師可以在實際體育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對體育課的普遍熱愛與體育教學場地使用的靈活性,言傳身教,為學生詳細講解安全事故案例,引起學生對危險的重視。此外,通過對常見安全隱患的反復強調,加深學生對安全防范重點知識的深刻記憶,進而引發學生對安全與危險的仔細思考,提高其自我保護意識,使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得到徹底加強,減少潛在危險的發生概率[1]。
二、提高學生危險辨知能力
造成小學生缺乏安全防范意識的關鍵因素是其對危險的辨知能力過于薄弱。因此,在小學體育教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應特別注重對學生危險辨知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使學生不管是在學校里,還是在現實生活中,都能對安全與危險有一個清晰、準確的認識與區分。對此,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安全事件案例學習與常見安全隱患分析,使學生對之前發生過的安全事件產生足夠重視,對周圍可能存在的危險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并在學生學習后開展安全知識問答活動,問題中既要包括教師在課堂上講解過的安全防范知識重點,也要包括對生活中有可能發生的危險事件的隨機拓展提問,并對表現主動、優秀的學生給予表揚與獎勵,使學生能夠真正將老師講解過的安全防范知識通過自己的思考運用起來,在潛在安全隱患一旦發生時可以及時發現,冷靜解決,從而切實提高小學生對危險的辨知能力,阻止潛在安全隱患的發生[2]。
三、注重學生安全技能培養
當小學生擁有了自我保護意識與危險辨知能力后,就可以在學習和生活中增強對身邊環境的觀察,提高對危險的防范與認識。但是,當學生一旦真正遇到困難或者發生危險時,還是需要掌握更為行之有效的生存技能與應對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除了教授相關的體育技能之外,還應重視對學生生存技能的傳授。體育教師應全面了解與掌握和學生生活、生命息息相關的運動技能與逃生技巧,并積極增強這方面的教學能力。在課堂中向學生具體、形象地傳授游泳、防身術等逃生技能。這些技能與學生的安全密切相關,溺水、車禍、綁架、拐賣、故意傷害等都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重大安全隱患,且一旦發生就極有可能威脅到學生的生命安全,當教師將這些生存技能傳授給學生之后,學生在遇到危險時就可以擁有更好的逃生能力,避免造成重大傷害,有助于保障小學生的生命安全,促進其健康成長。在生存技能的教授過程中,教師除了自身對技能的講解要詳細、準確之外,還應留出合理時間,安排學生進行充分實踐,以保證學生對技能的靈活掌握,融會貫通,更好地應用到實際情況中。
四、優化教師安全教學模式
在小學體育教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優化安全教學模式,并利用小學生對體育課的普遍熱愛以及體育課豐富的場地、器材資源積極開展安全防范知識教育。場地與器材的合理利用,可以使學生通過這些環境要素熟練地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并加深記憶。例如,在體育課開展安全防范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障礙接力跑比賽”,通過在賽道上設置障礙,并采用接力跑的比賽形式,使學生在比賽過程中可以逐漸輕松通過障礙物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體育教師也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設備將相關安全防范以及應對知識通過圖片、視頻的方式展現給學生,這樣既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其學習興趣,又可以引發學生對安全防范的思考。
總而言之,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著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甚至國家的長治久安。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將小學生的安全教育問題重視起來,優化體育安全教學模式,培養其安全防范意識與危險應對能力,進而促進小學生身心的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會麗.淺論新時期小學體育教育[J].現代交際,2019(1):191-192.
[2]張歡.小學生安全教育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渤海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