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亮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特別是近些年新媒體行業的興起,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新聞媒體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本文通過分析“互聯網+”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的新特點,從而總結出廣播電視新聞新的應對策略和采編技巧,希望可以供采編人員借鑒,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的服務質量和競爭力。
【關鍵詞】廣播電視 ? 新聞媒體 ? 互聯網
一、“互聯網+”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的新特點
1.傳播方式多樣化。在“互聯網+”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的傳播不再依賴原來的收音機、電視機這樣的傳統方式,通過互聯網支持下的電腦與智能手機傳播廣播電視新聞,具有不受時間、空間、信號傳輸條件、收聽收視設備限制等優點,逐漸成為視聽節目傳播的重要渠道。很多人都會習慣性地使用手機刷一下當天的新聞。這種新興的傳播方式,對廣播電視新聞的形式與內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2.受眾對象多元化。在“互聯網+”時代,新聞傳播方式多樣化決定了受眾對象的多元化。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逐漸轉向智能手機,手機上的新聞平臺與軟件也是各種各樣,比如說“兩微一端”(微博、微信及新聞客戶端)、各個自媒體平臺等,形形色色的新媒體終端覆蓋著不同類型的人群。這樣的時代新特性讓廣播電視新聞的受眾對象不再局限于某個特定的人群,除了傳統的聽眾、觀眾以外,還有不同年齡段、不同領域的人們,受眾對象趨向于多元化。
3.視聽時間碎片化。在生活節奏加快、社交網絡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時間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當然也包括碎片化的收聽收看。在這種情況下,集中時間、固定時段播出的廣播電視新聞已經無法滿足很多受眾的收聽收看習慣,通過智能手機隨時隨地收聽收看新聞,就成為越來越多受眾的選擇。
4.新聞采編制作方式多樣化。長期不變、傳統的套路式廣播電視新聞往往容易引起受眾審美疲倦,從而導致受眾對廣播電視新聞不感興趣。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受新媒體的影響,廣播電視新聞制作方式也開始變得多樣化,如,在線直播、嘉賓在線評論、熱線或微信互動、短視頻、微視頻等,這樣就更能滿足受眾的需要。
二、“互聯網+”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策略
1.廣播電視新聞主動融入新媒體。“互聯網+”時代,新媒體應運而生并且逐漸流行,對于廣播電視媒體而言,帶來的不僅是挑戰,從長遠來看,更多的還是機遇。廣播電視新聞人作為先進文化的傳播者,應該放棄“老大”思想,順應時代潮流,主動擁抱新媒體、融入新媒體。不僅要在新聞欄目上嫁接“兩微一端”、拓展傳播渠道,還要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上進行改革,全方位地深度融入新媒體,既揚我所長,又博采眾長,打造公信力、傳播力領先的“廣播電視+互聯網”全媒體新聞平臺。
2.廣播電視新聞分發入駐其他新媒體。“互聯網+”時代,盡管新媒體方興未艾,但傳統廣播電視新聞在公信力、精細化以及總體技術水準方面,還是具有明顯的領先優勢。我們可以借助自身的“內容”優勢,打破門戶界限,探索內容分發合作新模式,把傳統廣播電視新聞分發入駐到其他新媒體平臺,“借船出海”“借梯上樓”,最大限度地拓展廣播電視新聞的傳播與覆蓋。
3.堅持“內容為王”,弘揚自身優勢。“互聯網+”時代,廣播電視新聞要與時俱進,主動融入新媒體、借力新媒體,但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完全放棄自我、盲目跟風。相反,我們更應該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在“內容為王”方面深耕細作、狠下功夫。一方面要實施親民化的新聞策略,堅持“三貼近”原則,把話筒和鏡頭對準基層大眾,讓廣播電視新聞能夠反映他們的生產生活與訴求,最終保證傳播出來的新聞能夠受到大眾群體的喜愛。另一方面,要發揮人才和技術優勢,精心策劃選題,精心采編制作,保證廣播電視新聞的公信力和質量水平。
三、“互聯網+”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技巧
1.多做短稿。要適應許多受眾“時間碎片化”的新形勢,最大限度地提升短稿率,多發短消息,多做短視頻、微視頻、微評論、微圖文等,使得受眾有時間、有興趣收聽收看。對于某些影響較大的、典型的新聞事件,可以從不同的側面著眼,制作成若干條短稿,發到新媒體平臺上。
2.先聲奪人。在受眾碎片化、刷屏式接觸新聞的情況下,如果3秒鐘之內抓不住受眾的眼球,他就會走掉了。因此,在新媒體平臺上播發的廣播電視新聞,如果再沿襲傳統的“主持人播報導語——新聞由頭——主體正文”路子,就吸引不了受眾,也就實現不了新聞傳播的目的。因此,借助新媒體平臺進行傳播的廣播電視新聞,應該直奔主題,并且注重現場聲音、畫面的沖擊力,做到先聲奪人,牢牢抓住受眾。
3.時效+權威。廣播電視新聞記者要有新媒體思維,學會全媒體采編的方法技巧。抵達新聞現場后,可以利用移動傳輸設備,第一時間向新聞主編傳送新聞事件的現場音視頻或圖片資料,以便搶占新媒體先機。同時,還要發揮傳統主流媒體的優勢,采訪有關方面負責人,發“官方消息”;邀請有關權威人士作為嘉賓,做“官方評論”,使廣播電視新聞以無以倫比的權威性、公信力牢牢占領新聞輿論主陣地。
4.吸引受眾參與。“互聯網+”時代,受眾參與廣播電視新聞的形式很多,除了熱線電話、微信參與互動交流以外,在智能手機普及和手機拍攝高清化的今天,受眾在新聞事件現場的“隨手拍”視頻,往往更能被受眾所喜愛。廣播電視新聞媒體應該開設專門的平臺和通道,方便受眾傳稿。還可以圍繞一些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如交通違章),開展“隨手拍”有獎征稿活動,吸引更多的受眾參與和關注廣播電視新聞。
5.創新制作技術。采用虛擬主持人、三維動畫等后期制作技術,增強電視新聞的新穎性、可視性。
四、結語
在“互聯網+”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面臨著新媒體的沖擊,既是挑戰,更是機遇。面對新形勢、新特點,只要我們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創新采編制作技巧,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就一定能夠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贏得新的發展。
(作者單位:固始縣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