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傳琦 王帥
[摘 要]城市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城市發展水平得到了長足進步,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轉型和鄉村振興等戰略的提出,逆城鎮化現象在我國逐步顯現,城鄉協調發展成為城市農村經濟的共同發展目標。從產業轉型升級角度解讀我國城鎮化與逆城鎮化,厘清了三者之間的內在影響機理與邏輯關系,產業結構轉型作為中軸力量,與城鎮化、逆城鎮化進程有著密切聯系,在促進城鎮化與逆城鎮化進程中均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當前我國城鎮化與逆城鎮化應相互協調、相得益彰,共同助力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產業轉型升級;城鎮化;逆城鎮化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9)04-0040-03
Abstract: The level of urban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of a country or reg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urbanization level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the level of urban development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the phenomenon of counter-urbanization has gradually emerged in China, and urban and rur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city. The common development goal of the rural economy. This paper interprets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counter-urban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clarifies the internal influence mechanism and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urbanization and counter-urbanization, a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promoting urbanization and counter-urbanization. Therefore, Chinas current urbanization and counter-urbanization should coordinate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jointly contribute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Keywords: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urbanization; counter-urbanization
[作者簡介]吳傳琦(1992-),男,山東濰坊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勞動力市場理論與政策;王帥(1992-),男,山東泰安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產業結構升級與經濟增長,通訊作者。
城市的發育和發展是經濟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隨著經濟增長,城鎮化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從17.92%增長到了58.52%,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已經將近六成,大量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就業,推動了城鎮化進程。然而,在解決“三農”問題、鄉村振興、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等戰略背景下,逆城鎮化現象也被推上中國城市發展的舞臺,2018年兩會期間,黨中央提出“城鎮化”與“逆城鎮化”要相得益彰,這從政策層面為城市發展奠定了發展基調。而在城鎮化和逆城鎮化過程中,產業的戰略發展和轉型升級是影響和制約二者發展的主要因素,產業轉型升級在推動城鎮化和逆城鎮化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此,城鎮化、逆城鎮化與產業轉型升級有著密切聯系,本文從產業戰略轉型升級出發,以城鎮化與逆城鎮化為研究重點,從理論上探尋產業轉型升級對城鎮化與逆城鎮化的作用,理順三者之間的內在邏輯和作用機理,并且提出一定思考和建議。
一、城鎮化與逆城鎮化的內涵與外延
城鎮化與逆城鎮化,顧名思義,代表了由農村向城市發展過渡及其逆向過程,逆城鎮化的現象與概念最早在先行工業化國家出現,霍華德及其“田園城市”構想可以說是“逆城鎮化”概念的早期智慧結晶。國外研究的結論認為,逆城鎮化即當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人口由向城市集中轉變為城市人口分散或農村人口回流狀態,進而推動農村和城市均衡發展(Mitchell和Bryant,2009),這種現象大多在美國、德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出現(Mitchell,2004)。無獨有偶,國內也有學者展開了城鎮化和逆城鎮化的相關研究,有學者認為我國應該基于自身國情,有著自己的城鎮化和逆城鎮化發展的特色模式,發揮規模經濟效應和要素集聚效應,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助力農村發展(孫祈祥等,2013)。因此,城鎮化和逆城鎮化在我國并存,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既要大力發展城市經濟,也要顧及城市外圍以及農村發展,實現區域協調、城鄉和諧的發展格局(張強,2018)。
二、產業轉型升級在城鎮化與逆城鎮化中的作用
(一)產業轉型升級在城鎮化中的作用
進入工業化時代之后,產業的進步帶動了經濟發展,在城市發展進程當中,產業集聚、產業疏解、產業戰略轉型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宏觀角度講,推動城鎮化率升高的關鍵因素在于當地的經濟增長,從微觀角度講,企業的扶持發展以及勞動力個體在城鄉之間的流動是促進城鎮化的重要因素,而從中觀角度講,產業的協同發展決定了城鎮化的速率和質量,因此,從某種角度上講,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經濟的增長和企業的壯大,進而決定了一個地區城鎮化水平。
近些年來,黨中央及各級政府出臺了產業戰略轉型等重大產業調整政策,這對于我國城鎮化進程影響頗深。從農耕時代到工業化時代,由農業到第二產業的轉型成為各個國家的產業戰略,也促進了城市的發展,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來,第三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戰略轉型升級自然成為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共同目標和導向,進一步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動力。產業轉型升級代表了經濟發展動能的轉換,這在城鎮化過程中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黃勤等,2014)。
(二)產業轉型升級在逆城鎮化中的作用
如同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城鎮化發展一樣,其對近些年來新產生的逆城鎮化現象也有一定影響。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進入了以中高速增長、創新驅動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為主要特點的經濟新常態,在這一背景下,結合鄉村振興、城鄉協調發展等戰略,我國逐步完善城鄉一體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這不僅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國促進農村發展、推動逆城鎮化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在這其中,產業轉型升級起到了產業疏解、促進勞動力就業、推動城鄉協調發展的作用,解決了我國逆城鎮化過程中的許多難題(王春雷,2018)。
隨著城市發展和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城市興起,農村凋敝,產業發展不均衡,環境污染問題加重,大城市人口開始向中小型城市或農村地區轉移,城市發展出現“瓶頸”,逆城鎮化現象出現。產業轉型升級在這個階段起到了產業疏解和促進就業的關鍵性作用,能耗巨大、污染偏多的重工業在進行能源更新的條件下,逐步向中小城市轉移,達到“三去一補一降”的效果;在城鄉協調發展過程中,第三產業服務業的平衡發展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目標之一,城市和農村要達到產業齊備、充分發展的效果;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恢復農村良好村貌、推進農民增收、加大農業補貼,使得城鄉經濟協調發展,避免農村出現凋敝現象;隨著產業轉型升級,部分勞動力轉移到中小城市,農民工得以返鄉創業,支持家鄉發展,勞動力就業問題得以緩解。
綜上所述,產業轉型升級在城鎮化和逆城鎮化過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推動了城鎮化與逆城鎮化相得益彰。
三、城鎮化、逆城鎮化與產業轉型升級三者的內在邏輯
產業轉型升級既推動了城鎮化,也影響到了逆城鎮化,現階段的中國,城鎮化和逆城鎮化并存,產業轉型升級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務之一,三者的內在邏輯如圖1所示。
從圖1中可以看出,產業轉型升級對城鎮化和逆城鎮化皆有影響,可以說是我國城鎮化和逆城鎮化過程中的中軸力量。產業轉型升級主要通過產業結構和三大產業的調整促進城鎮化進程,同時可以通過振興農業農村、轉移過剩產能、改善就業結構等方式影響我國逆城鎮化進程。大城市發展到一定水平之后,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就業困難等問題接踵而至,這也為逆城鎮化提供了前提,因此,產業結構性調整可將過剩的產能轉移到中小城市或鄉鎮,推動農業和鄉鎮企業發展,達到振興農村發展的目標,產業轉移同時帶動了勞動力轉移,這樣一來,疏解了大城市的勞動力就業擁擠問題,有效改善就業問題。
總體而言,產業轉型升級促進了城鎮化進程,也為逆城鎮化提供了一定條件和幫助,城鎮化和逆城鎮化互相推動、相得益彰。
四、結論與討論
本文通過闡述產業轉型升級對城鎮化、逆城鎮化的影響,理順三者內在邏輯關系,得出以下結論:第一,產業轉型升級對我國城鎮化和逆城鎮化皆有影響,是我國城鎮化和逆城鎮化過程中的中軸力量。第二,產業轉型升級主要通過調整三大產業結構帶動城鎮化和逆城鎮化發展,使得產業、資源、勞動力分配均衡化。第三,現階段我國城鎮化與逆城鎮化并存,二者在產業轉型升級的帶動下,互相推進,相得益彰。
結合本文結論以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提出以下延展性思考和政策建議:第一,保持高質量經濟增長和產業轉型升級。經濟增長是促進我國城鎮化的根本途徑,因此,保持高質量的經濟增長是必須的,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不容忽視,過剩產能的轉移、城鄉勞動力的轉移就業、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同樣解決逆城鎮化中的難題。第二,提升城鄉勞動力就業質量。破除勞動力流動障礙,改善城鄉二元體制,削弱城鄉就業歧視,鼓勵農民工市民化和農民工返鄉創業,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第三,致力推動城鎮化與逆城鎮化相得益彰。當前我國城鎮化與逆城鎮化現象并存,要處理好二者關系,在促進城鎮化發展的同時,減弱大城市發展過程中對經濟增長不利的負面效應,適時轉移過剩產能,改善流動人口生活質量,推動城鎮化與逆城鎮化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Mitchell C J A . Making sense of counterurbanization[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04, 20(1):15-34.
[2]Mitchell C J A , Bryant C R . Counterurbanization[J].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Human Geography, 2009:319-324.
[3]孫祁祥,王向楠,韓文龍.城鎮化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再審視——基于經濟學文獻的分析[J].經濟學動態,2013(11):20-28.
[4]張強.致力推動城鎮化與逆城鎮化相得益彰[J].經濟與管理,2018,32(4):1-5.
[5]黃勤,楊爽.通過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J].經濟縱橫,2014(1):44-47.
[6]王春雷.新中國建立后我國“逆城鎮化”現象及其城鄉均衡效應[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1(2):114-121.
[7]齊紅倩,席旭文,劉巖.福利約束與農業轉移人口逆城鎮化傾向[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8,28(1):16-25.
[8]沈東.當代中國逆城鎮化研究的爭鳴及展望[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1(2):107-113.
(責任編輯:張彤彤 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