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茹



關鍵詞:圖書館;智庫;知識管理;開放式;構建;效果
摘 要:文章主要從開放式創新智庫知識管理流程及內容出發,分析智庫知識管理的必要性,并在上述基礎上深入挖掘基于開放式創新的智庫知識管理模型中的核心內容,對我國圖書館創新智庫管理現狀進行了分析,研究了智庫知識管理模型的應用效果,以期為圖書館智庫發展提供參考。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08-0084-03
2015年,我國出臺了《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圍繞智庫形成了新型戰略發展體系,實現了系統管理、運營的全面優化。尤其是在圖書館領域,智庫將圖書館資源進行整合,以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數據處理技術等為核心,構建了多元資源體系,使圖書館建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1]。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傳統智庫已經無法滿足圖書館的發展需求,構建開放式創新智庫知識管理模式、形成高效的智庫知識管理模型刻不容緩。
1 開放式創新智庫知識管理概述
智庫是在互聯網環境下由智囊團逐漸發展形成的,具有高度的信息集成性,能夠對理論、方法、思維、策略等加以綜合運用,得到建設或發展的最優方案,全面提升工作效益。我國智庫建設過程中對智庫知識管理模型較為重視,以智庫知識服務模型為核心構建了全面智庫體系[2],具體情況見表1。
我國圖書館在工作過程中主要依照圖書館建設情況落實服務內容,缺乏服務的主動性、合理性、科學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圖書館的服務效益。開放式創新智庫從綜合性服務出發,對信息流中的各項數據信息加以全面運用,并將其轉化到服務內容中,有效地提升了服務的深度和廣度。這種開放式的集數據采集、信息分析、經驗總結于一體的智能化信息系統能夠實現信息資源的高效整合和運用,融合知識開發、知識梳理和知識維護,全面提升了知識服務的效益,已經成為新時期圖書館智庫建設的重中之重。
2 開放式創新智庫知識管理模型的構建
2.1 智庫知識管理框架的構建
2.1.1 組織框架。在組織框架建設中,圖書館要明確開放式創新智庫的運行機制,制訂日常工作規范,保證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能夠嚴格依照要求落實各項服務內容。尤其是在知識獲取制度、知識整合、知識交互方面,圖書館要加強對信息、服務聯動機制的重視力度,減少由信息沖突引發的決策問題,提升智庫服務效益;要對智庫服務人員進行嚴格篩選,確保人員能夠滿足開放式創新智庫知識管理模式的服務要求。尤其是在知識水平、能力水平和個人素養上,圖書館要嚴格把關,以高標準、嚴要求形成高水平的圖書館智庫工作隊伍。
2.1.2 運行模型。智庫人員要在資源整合中運用OA技術、數據處理技術、智能檢索技術等形成特色資源庫,對圖書館數字資源、文本資源進行優化和完善;要合理分析和運用動態增長機制,依照動態變化趨勢分析知識、信息之間的關聯,進行開放式知識匹配和科學性知識歸類,將所需的知識和信息進行篩選和整合后形成智能化決策[3];要構建良好的交互模型,把握知識之間的關聯,準確掌握知識和信息的內在聯系,形成科學的圖書館智庫知識管理模型;要做好圖書館資源的采集,以資源采集為前提,做好各項服務內容的設置。在資源采集的過程中,智庫人員要對圖書館的館藏資源、智庫成果、灰色文獻及用戶資源等進行整理,形成RDF/XML元數據,以上述數據形式實現數據的標注和整合,并采用統一的URI標志進行數據的集成和關聯,形成高效的圖書館開放式創新智庫知識管理體系[4]。
2.1.3 知識模型。圖書館在開放式創新智庫知識模型構建的過程中,首先要強調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專業知識、期刊資源、電子資源、紙質資源等的整合,并在上述基礎上構建數據庫,為圖書館智庫知識服務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要重視知識生產過程,與企業、研究所等積極開展合作,細化知識管理過程中的各項內容,還可以與政府、企業等聯合舉辦各種開放性論壇,實現信息共享。圖書館要積極參加各種開放性會議,做好智庫知識服務內容的更新和完善,保證智庫支持服務能夠符合新時期的發展需求。最后要做好知識的創新,通過傳統媒體、網絡媒體、網絡社交平臺等對智庫知識管理過程中的各項內容進行更新,形成系統化、全面化、開放創新的智庫知識管理模型體系。
2.2 智庫知識管理服務的開展
2.2.1 服務要求。圖書館在開展智庫知識管理服務時要從用戶感興趣的內容出發,圍繞系統框架體系合理設置各項服務內容,以實現服務效益的最大化,具體情況見圖1。
服務要求具體包括:一是圖書館要將多元化理念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各項內容的整合,從不同角度出發搜集相關的信息數據,在多元化基礎上提煉規律,以保證其符合社會發展需求,更加具有實際價值。圖書館要結合時代要求,不斷進行知識庫的更新,將傳統的線形分析轉變為非線性分析和線性分析相結合的模式,形成群體性決策模式。二是要合理運用人性化理念,做好人性化建設,依照用戶服務需求合理設置各項服務內容,使其更加契合用戶需求。三是要全面把握信息化技術,做好信息技術的選擇和信息系統的構建。圖書館要形成集主體、過程、目標等為一體的高效服務體系,將互聯網技術、智能化技術、數據處理技術、檢索技術等進行整合,全面運用到圖書館服務系統建設中。
2.2.2 服務內容。圖書館在構建智庫服務體系的過程中要重視信息推送服務,做好線上和線下信息推送模式的設計。在線上服務方面,圖書館可以網絡推送為主,通過APP智能數據源推送、網絡廣告推送等形式,使用戶能夠及時進入智庫獲取所需的智能決策。在線下服務方面,圖書館可以通過線下宣傳,如宣講會、宣傳標語、宣傳欄等,對智庫知識服務的各項內容進行講解,根據用戶的咨詢偏好和決策需求形成個性化服務[5]。在咨詢服務中,圖書館要做好咨詢體系的構建,形成包括智能服務、人工在線服務等在內的綜合型服務系統。圖書館在開展參考咨詢服務時還可以形成專一化知識匹配路徑,如:政府、企業及用戶可以通過咨詢入口向智庫進行決策咨詢,由智庫問題解析器完成問題的解析,并依照參考咨詢中的檢索技術獲得相應的資源,便于用戶依照自身需求抽取相關的智能服務信息,以保證自動應答服務的可靠性、有效性和科學性。當智庫的自動應答服務無法提供準確答案時,則根據用戶的問題聯系相關人員進行實體識別,由相應的專家進行解析,以確定下一步的決策方案,形成完整的智庫知識服務鏈。
除上述內容外,圖書館在開展服務的過程中還需要做好開放式創新智庫知識服務評價,以客觀事實為前提,制定科學的評價準則,保證用戶能夠在上述基礎上根據自身使用情況及智庫服務效果進行評價和反饋。一般評價內容包括對開放式創新智庫、知識服務管理制度、RDF庫知識關聯情況、分類集成成效、使用情況等的反饋信息。智庫服務人員對上述評價信息進行整理后,借助模式識別和實體識別構建評價內容庫,形成更有針對性的服務,不斷完善智庫體系。
3 開放式創新智庫知識管理的應用及優化
我國圖書館在開放式創新智庫知識管理模式構建過程中實現了知識的實時交互和動態分析,依照不同領域的文化需求和服務需求,進行智庫服務的內容調整,在交叉匹配、歷史查詢和案例分析的基礎上融入了“成長式”管理,實現了信息的實時互動和智能拓展,真正提升了共享協作和創新效益,為圖書館競爭力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已經成為新時期圖書館發展的關鍵。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開放式創新智庫知識管理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亟待解決和完善,具體情況見表2。
4 結語
圖書館在構建開放式創新智庫知識管理模式的過程中必須搭建開放式服務的系統框架,重視資源整合和技術創新,完善知識結構、服務結構和運行管理結構,構建知識模型、交互模型和實施模型,以保障開放式創新智庫知識管理模式在圖書館建設中的高效運用。
參考文獻:
[1]劉春艷,趙麗梅.我國智庫知識管理與情報服務創新研究現狀與展望[J].現代情報,2018(2):48-52,61.
[2]耿瑞利,申靜.基于開放式創新的智庫知識管理模型構建及應用[J].圖書情報工作,2017(2):121-128.
[3]陳華,徐琰,沈婕.關聯數據環境下的圖書館智庫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7(15):89-97.
[4]都平平,李雨珂,郭琪,等.富媒體環境下新一代高校圖書館戰略規劃中的知識管理框架[J].現代情報,2017(8):92-97.
[5]衛肖曄.打造新型智庫 服務決策咨詢:以貴州省社科院圖書信息中心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6(9):99-100.
[6]安淑新.加強我國智庫內部管理的對策建議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2(58):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