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秀 李凱 周欣
摘 要 愛國奉獻精神是新時代革命軍人的價值追求。軍校學員將愛國主義錘煉成自己的人生底色,對國家的忠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本文從愛國的科學內涵,愛國的時代價值,軍校學員愛國的正確打開方式談談幾點認識。
關鍵詞 軍校學員 愛國主義 教育
作者簡介:孫艷秀,陸軍工程大學軍械士官學校法律教研室講師;李凱,陸軍工程大學軍械士官學校教務處參謀;周欣,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091
一、愛國的科學內涵
愛國不是一句口號,它根植于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內心。從我們記事起,就已經懂得要熱愛自己的祖國。有國才有家,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沒有像祖輩父輩那樣,經歷戰火的紛爭,流離失所,甚至妻離子散,家不成家。我們在和平的年代里平安出生、健康成長,是祖國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讓我們能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斷奮斗!愛國主義體現了人民對自己祖國的熱愛,是我們個人情感的寄托和安身立命之所,無論將來我們身處何方,祖國和人民永遠是中國人民的堅強后盾。
愛國的主要表現是愛祖國的山川河流、同胞、輝煌文化和國家等。“國家”,只有“國”,才有“家”。國家是實現家庭幸福的前提,建設好小家,貢獻于國家。國家是我們精神和肉體的依存所在。并且愛國主義是具體的。在軍校里工作,我更能深切的感受到愛國主義已經滲透到了我們每一位軍人的血液和骨髓里,保家衛國不是一句口號,廣大人民的安危、社會環境的和平,都要靠軍隊來維護好,只有根植于內心深處的愛國主義,才能在危難之時給予我們信心來保家衛國,這是一種信念,使我們永遠不能懈怠!
同時,隨著國際化和多元化的發展,我們廣大軍校學員應該明白以下道理:一是愛國與愛黨的一致性。黨的宗旨與此緊密相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98年來從沒有更改過自己的性質,做到了“不忘初心”。由此可見,愛國與愛黨是一致的。二是愛國與愛社會主義的一致性。新中國慢慢的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才能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社會主義給中國帶來了蓬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我們并不否認資本主義國家的優點,但根據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人類最終實現共產主義。但在當下,我們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愛國與愛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二、愛國的時代價值
(一)愛國是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現實要求
時代不斷變遷,但人民會永遠牢牢記住英雄的故事。“報國縱有千般愛,為有犧牲情更至”。我們中國革命軍人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利益都隨時準備著。在國家大義面前,所有的事情都是小事,祖國是我們堅實的后盾,祖國強大了,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不管身處世界的哪一個角落,都有底氣和自信,能夠自豪的稱自己為中國人!
人總是要靠著一點精神活著的,我的理解,這種精神就是民族精神。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們有家庭,有民族,有國家,我們靠著相同的精神為紐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奮力拼搏,才能創造出更強的戰斗力,創造更多的中國奇跡。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有個著名的1081號高地。1081號高地封鎖美軍最后的退路的關鍵地點,但美軍進攻的時候,卻非常輕松,只投入了一個營,1081號高地就失守了,原因是志愿軍戰士將槍口對準敵人,一動也不動,他們不是被敵人打死的,而是凍死的,也就是我們這代革命軍人所經常提到的“冰雕連”。在當時那么惡劣的環境里,天氣嚴寒,缺衣少穿,這些困難都沒有動搖我們偉大的志愿軍戰士保家衛國的決心與意志。這就是中華民族精神!正是因為中華民族精神,志愿軍戰士的家國情懷,才讓我們這群最可愛的人做到不畏強敵,不畏饑餓,不畏嚴寒,不怕犧牲,才有了新中國近七十年的和平。
(二)愛國是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具體表現
“善莫大于作忠”。我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對黨忠誠就是大善大德。王繼才同志堅守孤島32年,用“守島就是守國,國安才能家寧”,一百多面紅旗和一麻袋的日志記錄了他的32年,將一個足球場大的荒島帶來了生機和活力,留下我們世人的歌頌與贊美。許許多多的王繼才們,愧對于父母妻子兒女,但是對黨對國家是沒有虧欠的。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軍人的家國情懷,看到了一名黨員對黨的忠誠。英雄們一心為國,保小家,護大家,舍小我,顧大我,給予我們后來人莫大的鼓勵,也像燈塔一樣照亮我們前行的路,沿著英雄們未完成的事業繼續向前走。對黨忠誠,牢記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我們的黨就像一支熊熊燃燒的火炬,照亮我們的心扉。風風雨雨98年,九千萬黨員的心聲,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理想之光與信念之光的帶領下匯聚成氣勢磅礴的奮斗力量,最終匯成一句,不忘初心!
(三)愛國是推進新時代強軍事業的重要保證
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在大變局中有機遇也有挑戰。我國處在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階段。軍事實力的發展是我國在國際上站穩腳跟的堅實的底氣。屈辱歷史時刻都在警醒著我們,在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戰爭中,薄弱的軍事力量和落戶的裝備武器,最終淪為造成“人為魚肉我為刀俎”的悲慘結局,再次證明弱國無外交。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衛。從八一南昌起義開始,我們這支英雄的人民軍隊已經走過了92年的歷史,在戰火中創造了滄桑與輝煌,中國軍人不是雇傭軍,中國軍人有自己的信仰,我們這支英雄的人民軍隊正在向世界一流軍隊邁進,甘做和平年代的守護者,帶著正義之師的光榮傳統續寫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