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芳
摘 要:在小學教學階段,班主任可以說是對學生影響最直接,同時也是最大的一個教務人員。首先,在日常教學中,班主任不僅要負責學生的學習生活,同時也要對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一定的了解以及管理。其次,在小學教學結構中,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最頻繁的人,其會對學生的基本情況以及生活狀態形成很深入的理解,同時在教學中,班主任也需要對學生的思維理念進行一定的管理以及引導,推動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此外,在大多數小學中,班主任通常都是語文教師。基于此,對語文教師如何在小學教育中充當一個優秀的班主任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班主任教學;教學管理;教學方式
在教育領域中,小學生具有較高的好動性以及好奇心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科任教師還是班主任都需要對學生形成一定的管理以及引導,在保證學生基礎學習質量的同時,推動學生的綜合成長,促使班級能夠更好地發展。現階段,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成為教育領域新的教學任務之一。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作為學生最直接的引導者的班主任,就一定要對自身的教育教學方式進行適當的調整,以保證教學任務的穩定推進。
一、小學語文教師擔任班主任具備的優勢
首先,站在教學本質的角度上來說,語文教學要比其他學科更具有一定的啟蒙性以及基礎性,是學生開展學習生活的先決條件。所以,在開展小學班級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選擇語文教師擔負起班主任的重任,是一個十分正確的選擇。同時,在小學教育階段,語文教育與德育之間存在著較為緊密的聯系,通過語文教育,德育工作難度會有一定的降低,教師的壓力也會得到一定的緩解。
其次,通過調查分析顯示,在我國當前的小學教學中,很多班主任都是語文教師。這是因為,在進行班級管理教育時,語文教師既能夠加強班級的整體素質,同時也能夠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對學生形成語言影響,使學生在溝通中模仿教師的語言方式,從而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最后,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使得很多教師在與之進行溝通時都無法保持長時間的耐心,甚至部分較為年輕的教師會產生過激的行為。但是相較于其他學科的教師來說,語文教師的文學功底比較厚,會對小學生形成吸引以及說服,從而能夠推動班級工作的開展[1]。
二、小學語文班主任教育教學管理的有效結合的方法策略
首先,在開展小學班級教育管理活動的過程中,作為班主任,語文教師一定要轉化自身的教學觀念,不要應用過于狹隘的學科化教學標準去對學生進行管理,比如只注重學生的語文單科學習成績以及學習情況,而是應該加強對學生綜合學習效果的提升[2]。同時,在進行教育管理時,班主任應該加強素質教育的整體重視程度,將培養學生健全完善的心理素質視為教學管理的根本,從而推動學生的綜合發展。在此階段,班主任們還需要調整自身的教育理念,轉變自身的教育地位,不要將自己視為學生的“上級”,而是應該放下傳統教師的架子,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以及溝通,成為學生的朋友,通過和諧的關系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聯系,使學生愿意主動地與自己分享秘密,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使班主任能夠更深層次地對學生進行了解,從而有效地提高教育的整體質量[3]。此外,站在本質上來說,語文教師在充當班主任開展一系列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的一點問題是,應該將自己的學科特點與班主任工作進行合理的融合。在班主任工作中滲透語文教育,在語文教育中使用班主任權利。比如,當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時,就可以融合一些語文類的知識對其進行講解。例如,班主任可以通過《臥冰求鯉》的故事培養學生的孝順觀念,通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加強學生的謙讓精神,通過《負荊請罪》的故事加強學生敢于面對自己錯誤的勇氣等等。最后,在進行班級管理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應該適當地為學生拓展學習以及發展的空間,應用一些激勵性的話語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推動學生的綜合發展。
其次,相較于傳統的小學生來說,當代小學生無論是在學習方式、生活方式還是在思考問題的方面,都存在著較為明顯的變化,所以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班主任不能應用傳統的方式進行這一操作,防止引起學生的不滿,或者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傷害[4]。同時,由于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提升,當代小學生的生活環境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信息技術成為其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自身的觀念會受到直接的影響,最終導致其會形成較為鮮明的個人特點。因此,在與學生進行交流時,班主任一定要加強教育的落實性,對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興趣愛好進行了解,并能夠得知學生的底線以及心理禁區,對其形成尊重以及理解,從而保證教學活動的穩定開展。另外,受各種客觀環境因素的影響,當代學生的心理較為敏感,當其在生活或者學習中遇到問題時,很容易就會形成崩潰的狀態,甚至會故意逃避問題,這對學生的發展十分不利[5]。因此,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作為語文教師的班主任就可以通過文字交流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比如借助寫信來代替面對面的溝通,以此緩解學生的激動情緒,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學生由于帶情緒而與教師形成緊張關系的問題。最后,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適當地穿插一些閱讀性質的活動,通過閱讀來穩定學生的情緒,加強學生的基本素質,通過文字中的信息鞏固學生的心理防衛。同時,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自身的文化儲備以及語言功底也會得到夯實,從而能夠有效促使其語文學習質量的提升。
第三,在開展班級管理教育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一定要注意到教學環境創設的重要性。對于小學生來說,班級既是學習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是生活的主要場所。在小學生一天的生活中,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教室中度過的,所以在開展教育活動時,班主任就需要注重創建合適的教學氛圍以及班級風氣,以此對學生形成積極的推動作用[6]。首先,在日常教學中,班主任可以通過班會的形式,公平公正地開展班干部選舉活動,通過民主性的投票方式構建班干部小分隊。小分隊的存在一方面能夠緩解班主任的工作難度以及工作壓力,另一方面能夠加強班主任對班級的了解,從而使得其能夠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其次,在開展教學活動中,班主任一定要結合實際的情況為學生擬定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以及行為規范守則,比如尊重教師、愛護同學、不遲到早退等,以此加強班風的建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空間。最后,在教學中,班主任應適當地滲透語文教學的優勢。比如,在班級布置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書法的形式寫一些名言警句,并將寫得比較好的作品張貼在教室的墻壁上,一方面對學生形成直觀警示,另一方面能夠加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以及學習熱情。再比如,在日常教學中,班主任可以以星期為單位,組織學生進行周記的撰寫,在此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反思能力,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7]。
第四,在小學教學中,小學語文班主任雖然要注重整體班級的管理,需要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視為主要的教學任務。但同時,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也應適當地將注意力轉移到學科教學中,注重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的穩定性。同時,在小學教學階段,語文教學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一方面,語文是學生開展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通過拼音教學,學生能夠形成識字能力,而識字是學生開展一切學習活動的必備條件。另一方面,在語文教學中,通常會滲透較多的教育因素,學生在閱讀以及分析文本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同時也會形成較為穩定的個人意識。因此,在開展語文學科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適當地將其與班級教育進行結合,兩者相互制約,相互滲透,從而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時,就可以通過如下手段對學生形成引導:首先,教師可以結合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為學生制作一份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課件,并且在課件中教師可以適當地穿插一些動畫以及圖片信息,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正式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結合課件信息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紫丁香的圖片進行課程導入,穩定教學基礎狀態[8]。之后,教師便可以按照課文流程進行教學滲透,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最后教師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使學生注意到這篇文章的主題思想,比如體諒教師、尊重教師以及理解教師等。同時,在此階段,語文教師可以分給學生一部分自我展示的時間,鼓勵學生闡述對自己的印象以及想要表達的情感,以此拉近師生關系,同時也能夠增強班級的凝聚力,促進學生學習以及心理的共同發展。
最后,在小學教學中,相較于其他階段的學習來說,小學階段的學生并沒有較為繁重的學習任務,也不會形成較大的學習壓力。在這一階段,素質發展以及思維定性才是班主任主要的教學任務。因此,在開展班級教育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就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推動學生素養的完善。首先,定期開展班會活動是每一名班主任都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通過不同主題的班會,班主任可以就學生發展階段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解決,并且由于班會氛圍較為活躍松散,不會引起學生的緊張情緒,有利于學生心理的發展。其次,在教學之余,班主任可以在班級中成立“讀書角”。比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級后面的某一個角落安置一個小型書架,鼓勵學生將自己喜歡的圖書帶到班級中進行閱讀,并且也可以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當學生閱讀完畢,班主任可以組織其開展讀書交流會,在交流會中鼓勵學生轉述自己所閱讀圖書的內容以及自己所形成的感悟,通過這一方式拓展學生的閱讀儲備,加強學生思維的活躍性。最后,在教學之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出班級,走進社會,在事先與社會公益組織達成溝通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開展公益性的教育活動,比如獻愛心、清潔城市等,并要求學生在活動結束后撰寫小日記,以此加強學生的活動記憶,也能夠完善學生的德育素養以及心理健康素質。
綜上所述,在小學教學階段,選擇語文教師擔任班主任這一角色,在很多層面都會呈現出一定的積極影響。首先,語文是小學生需要接觸的基礎性課程之一,通過語文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以及壓力,使其能夠主動地與班主任進行互動;其次,在語文教育中,通常會在文字間滲透一些德育道理以及人文觀念,通過這些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以及教育引導,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從而推動學生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邵玲.淺論幸福教育之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與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34):179-180.
[2]邵玲.簡析小學班主任教育教學管理工作[J].課程教育研究,2018(27):191-192.
[3]馬鳳君.關于提高小學班主任的教學管理效率策略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14):196.
[4]柳雁.小學班主任教育教學管理問題分析[J].才智,2018(9):54.
[5]金眾花.小學班主任教育教學管理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7(51):199.
[6]于雙燕.試論小學語文班主任教育教學管理的有效結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7(S1):15.
[7]向小清.農村小學班級管理現狀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8]周華.淺析小學班主任教育教學管理工作[J].中國校外教育,201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