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平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方法是由江蘇省泰興市洋思中學老校長蔡林森及其團隊在教學實踐中創立的一種課堂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自20世紀80年代末問世以來,已在全國中小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譽為“洋思教學模式”,是洋思經驗的核心要素。
根據蔡林森校長的解讀,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種方法的核心內涵由三個輔助環節和三個主要環節組成。
關于三個輔助環節。它指的是一節課最初的部分,即“板書課題”“出示目標”和“自學指導”這三個環節。我們知道,現在許多中小學的課堂教學已經PPT化了。一節課開始后,這三個輔助環節的內容可以通過PPT形式依次呈現,而無須多加解釋,因此所用時間很短。蔡校長認為,大約只需一分鐘。
關于三個主要環節。這里的主要環節指的是一節課的主體。它包括:“先學”“后教”和“當堂訓練”這三個部分。所謂先學,就是同學根據這節課的要求讀書或看書,思考和探究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或問題,在此基礎上來自我檢測學習的成果,或對不理解、難掌握的問題進行提問。先學階段的用時大約是15分鐘。應當強調,這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使用的時間。所謂后教,是指教師根據學生先學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及時肯定正確的,糾正錯誤的,同時對那些較為復雜的、一時難以理解和把握的問題組織學生開展合作與探究學習,通過大家的討論、探索來逐步掌握這些內容。后教階段的用時大約是10分鐘,這是一節課中教師講課的主要部分。所謂當堂訓練,是指學生在課堂上經過先學與后教環節之后,開展實踐、思考活動,獨立完成本節課所對應的作業。這一階段的用時大約是20分鐘;加上先學部分的15分鐘,每個學生在一節課中自主使用的時間可達到35分鐘左右。
大量的課堂實踐案例表明,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符合人的認知規律。哲學基本理論告訴我們,人的認知往往從實踐開始,通過實踐學習,然后逐步形成理性的認識。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深刻體現了“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基本認知規律。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江蘇省泰興市洋思中學、河南省沁陽市永威學校等都是典型的案例。目前,全國許多省、區、市學習洋思教學模式和洋思經驗的學校達到數萬所,全國各地到洋思中學來學習、取經的中小學教師已達數百萬人次之多,這種“洋思現象”已成為全國基礎教育界的奇觀!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有其現實的基礎與條件。根據浙江省教科院專家團隊的研究,在我國現行的初中教材知識體系中,有20%的知識是同學們已經掌握的,另有70%的知識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學可以獲得,只有大約10%的知識需要老師講授或通過組織課堂討論與合作探究來完成學習。根據這一研究結論,我們認為,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教學模式具有較為充分的可行性。
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一是教學方法具有先進性。“洋思模式”所倡導的是一種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模式,本質上屬于建構式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被充分地激發與調動起來,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培養和提升,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而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他們不再像過去那樣“滿堂灌”,大搞“題海戰術”,而是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成為學生發展的發現者和引導者。
二是教學效果十分突出。實踐表明,“洋思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自從采用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種教學方法之后,洋思中學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農村初中發展為全國聞名的課改名校。“洋思現象”已成為我國基礎教育戰線上一道絢麗的風景線。蔡林森校長把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方法引入到河南永威學校以后,又成功地打造了永威這一全國知名的課改典型學校。
三是教學效率大幅度提升。先學后教、當堂訓練主張教師要少講一些,廢止注入式、“滿堂灌”,有效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啟發式教學,極大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大幅度提升了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本質就是強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全過程建構式的自主學習。因此這種方法值得大力倡導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