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波
【教材簡解】
作為一篇獨幕劇,《公儀休拒收禮物》是小學四年級語文課本當中一篇十分有教育意義的課文。其主人公為公儀休,是兩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魯國的一位宰相。故事的主要內容是某位大夫向他送了兩條鯉魚作為禮物,而被喜歡吃鯉魚的公儀休果斷拒絕。由于這篇課文是以獨幕劇的形式呈現的,在人物簡單的對話和對于場景簡要的介紹當中,就勾勒出了一幅十分生動的畫卷,且將公儀休這一清廉正直的宰相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全文主要以劇本的形式呈現了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人物等內容。接下來,還用方括號的形式,概括了其他人物的活動情況,從而使得整個劇本的畫面感十分立體。而根據劇本發展的線路,我們可以將其劃分為三大部分。全文雖然短小,但卻十分精煉,對于故事背景和人物的刻畫細致入微,成功使公儀休清正廉潔、聰明非凡而又洞察世事的形象展現在小學生的眼前。
【目標預設】
1.從本文中掌握九個生字的讀寫。除此之外,三個在綠線格內的生字只需要識記即可,無須掌握寫法;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獨幕劇的特點,學會閱讀劇本。
3.使學生能夠在朗讀課文的時候,做到讀音正確、閱讀流暢且投入自身的感情,并且能夠以角色分工的方式,來完成這篇劇本課文的朗讀。
4.能夠立足于對人物所言、所思、所做的一切,來形成對于人物整體特征的理解。
5.通過對公儀休最終對子明所說的含義豐富的那段話的深刻理解,來形成對為官品質的深刻認識。同時掌握兩類品質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一是清廉,二是拒絕。
【重點難點】
1.從本文中掌握九個生字的讀寫。除此之外,三個在綠線格內的生字只需要識記即可,無須掌握寫法;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對公儀休最終對子明所說的含義豐富的那段話的深刻理解,來形成對為官品質的深刻認識。同時掌握兩類品質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一是清廉,二是拒絕。
【設計理念】
這篇課文作為對小學生學習劇本有關知識的重要啟蒙篇章,教師必須把握好幾個方面的要點。首先,由于這是小學階段的第一篇劇本類教材,其相較于傳統的課文形式,有較大的引人入勝之處,因此小學生會對這篇課文表現出較為強烈的興趣。因此教師必須對這一點進行有效的利用,趁熱打鐵,在向小學生普及劇本知識的同時,深化他們對文章的哲理性認知。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小組合作的方式,以分工角色扮演等途徑來激發學生學習這一劇本的欲望。
【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除此之外,還指出了教師在學生閱讀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引導者而非主導者。只有化被動為主動,才能使學生能夠不斷深化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而不是囫圇吞棗。因此,本次教學過程當中,借助主動閱讀、分組討論、角色扮演等途徑,代替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除此之外,在學習方法上,注重于情感的滲透以及道理的升華,讓學生能夠從對文字層面的理解,升華到對精神層面的理解上。同時,借助于主動扮演角色等多種形式,學生對于人物刻畫的理解不再流于書面化,而是變得更為形象和立體了。
課前準備:對課文內容進行提前熟讀,并且準備相關資料,如劇本的形式和特點等。
教學時間: 兩個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了解體裁
1.和《祁黃羊》這篇課文一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公儀休拒收禮物》,同樣也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板書:公儀休拒收禮物)。在預習的時候,同學們一定發現了這兩篇課文的不同之處。
2.了解體裁。
(1)是的,這是一個戲劇劇本。大家熟悉的戲劇,其實也可以分為多種形式,最常見的兩種,就是獨幕劇和多幕劇。顧名思義,這兩種形式的劇本,不管是在劇情的復雜程度,還是在其結構的長度方面,都有很大的區別。請看大屏幕了解一下戲劇知識。
《公儀休拒收禮物》是一個獨幕劇劇本,劇本的主要內容是人物對話。
開頭:交代事件、地點、人物。
方括號:交代的是布景和人物活動等。
小括號:交代的是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
幕起:幕布拉開。
幕落:幕布閉合。
(2)本文情節簡單,是一個獨幕劇,按照對話前小括號和方括號里的提示就可以表演這個劇本,大家一定很感興趣。
【設計意圖:借助于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中創造情境,以此來引導學生進入劇本當中。】
二、感知課文,學習字詞
1.初讀課文。
(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懂課文。
(2)思考:這個獨幕劇講了哪三方面的內容?
【設計意圖:讓學生能夠在有目的性引導的情況下閱讀課文,以此獲得興趣的提升。】
2.檢查自讀效果。
(1)學習生字,出示PPT。
拒 魯 宰 盛 腥 奈 違 犯 悟
①指名讀,正音,領讀,齊讀。
②指導書寫,重點教寫“魯”“犯”。
(2)學習生詞,出示PPT。
拒收 魯國 宰相 幕起 麻煩 務必 腥味 嘔吐
違犯 法紀 無可奈何 恍然大悟 日夜操勞 心滿意足
①指名讀,正音[大(dà)夫],領讀,齊讀。
②師生對話,討論理解詞語。
魯國:春秋時期的一個國名。違犯:違背和觸犯國家法律等。
宰相:我國封建王朝輔助君主掌握國事的最高官員的通稱。“宰”是主持,“相”是輔助的意思。
大(dà)夫:古代官職。 務必:必須。 ?法紀:法律和紀律。
心滿意足:形容稱心如意。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及時掃除攔路虎,以便能夠更好地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當中,并真正理解詞語的意思,可以幫助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3)按照劇情的發展,這個獨幕劇講了哪三方面的內容?說出這三部分的起始位置。指名匯報。根據學情板書:愛吃魚 ? ?拒收魚、談原因。
(4)師過渡:請找出描寫公儀休愛吃魚的語句,做上記號,讀一讀。
(5)出示:嗯,剛吃過。(回味似的)鯉魚的味道實在是鮮美呀!我已經很久沒吃魚了,今天買了一條,一頓就吃光了。
只要天天有魚吃,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抓住“回味似的”“實在是鮮美”“一條,一頓就吃光了”指導朗讀,體會公儀休對鯉魚的喜愛之情。
【設計意圖:讓學生意識到,閱讀的方式有很多種,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強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6)回歸課題,總結學習。
師:公儀休這么愛吃魚,可是當有人給他送魚時,他卻巧妙地拒絕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又是怎樣拒絕的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總結和歸納本次課程的知識,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水平。】
三、布置作業
1.完成習字冊。
2.熟讀課文,熟記臺詞,為表演課本劇做準備。
【設計意圖:讓知識走出課堂,讓課堂所學的知識能夠內化到學生心中,影響他們對他人內心感受的覺察能力,豐富他們對劇本的認知。】
3.板書設計:
公儀休拒收禮物
(獨幕劇)
愛吃魚 拒收魚 談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