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芬 羅俊禮 楊芳
摘 ?要:人工智能(AI),它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AI科技基于程序設計取得突破性進展,配合大數據數據分析進行深度學習。把“人工智能”與傳統高職人才培養的相關內容統一起來,形成符合我國現狀的人工智能驅動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思路,也及時回應了當前我國大力發展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相融合的時代新要求。
關鍵詞:人工智能 ?高職教育 ?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6(b)-0252-02
人工智能技術與學校教育融合成為一種未來趨勢,這為個性化學習和個別化學習的實現提供技術保障,成為教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智能教育”已作為重點任務被寫入2017年頒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成為人工智能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部于2018年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也提到要推送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支持下的教育模式變革和生態重構。
1 ?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學術研究
1.1 國外相關研究
人工智能與教學相融合已成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一些發達國家對該領域的相關研究已開始起步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美國因科技發展迅速,工作由機器或AI取代的現象較其他國家早,因此率先提出以STEM教育,培養動手做、發明、創新的下一代。所謂STEM即Science(科學)、Tech-nology(科技)、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數學)科技整合教育,透過動手實踐活動,培養整合理論與實務的能力;俄羅斯也十分重視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中的影響,其總統普金在2017年9月面向全俄中小學生的公開課上宣稱,發展人工智能不僅代表著俄羅斯的未來,也是全世界的未來,該領域的領先者也將成為世界的統治者。
1.2 國內相關研究
我國對于人工智能驅動未來高職教育的相關研究目前也逐漸成為了學界研究的焦點與重點,已開展的科研與教學實踐多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
第一,針對人工智能與高職教育的宏觀思考。如陳婕(2018)就在介紹人工智能的現狀基礎上分析了人工智能時代下高職教育的發展思路并以技術為鏡,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認為不管技術如何發展,即使知識價值發生了變化,但是教育中的本質始終不會改變。
第二,人工智能與高職教學相融合的微觀教學案例研究。這類具體教學實踐研究多集中在高職會計、財務管理、計算機、物流管理等專業中。然而現階段,高職院校大多以培育核算型會計人才作為目標,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該專業學生的未來就業。針對這一問題,高職院校應該教育出熟練掌握人工智能技術的學生,時常對學生進行與管理和人工智能相關的課堂教育,引導學生成為會計行業的管理型人才。
綜上可知,目前對于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是國內外學界關注的重點問題,國內相關研究一方面從宏觀層面討論人工智能給高職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另一方面從各個專業特點出發,探討人工智能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的作用與教學方法。
2 ?發展研究框架
人工智能與高職教育深度融合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具體框架如圖1所示。
3 ?人工智能驅動未來高職高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路徑探索
包括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組織、教學評估等教學實踐方面的改革和學生、教師兩類教學對象的改革。
3.1 教學實踐層面
3.1.1 教學內容
人工智能時代機械、簡單、重復的工作都由機器人或機械手臂完成,對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就有更高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減少死記硬背的內容,著重訓練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關于人工智能的相關課程要成為學生的必修課,使學生掌握最基本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知識。
3.1.2 教學形式、教學組織
傳統教學活動中一般為師生面授。人工智能驅動下的未來教學形式要改革這一教學形式,倡導在平等師生關系之上運用人工智能這一教學手段更好地指導學生們的學習。同時也要注意到,將智能設備引入教學活動中可能會導致學生和機器交流增加,和同學、老師交流減少。因此在教學組織方面要有意增加學生發言、討論、協作等環節,培養學生多元獨立思考能力、多元價值觀念和同理心等。
3.1.3 教學評估
傳統高職教育教學評估通常由考試手段完成,該方式較為刻板,尤其對于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來說,傳統的考試難以對其實踐能力加以評估。
3.2 教學參與者層面
3.2.1 教師層面
教學理念上進一步調整教學理念,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實施“高新人才”工程,著力培養適應人工智能發展的社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人才配備上,具備“雙師型”師資,還應具備新技術領域的科研人員、新教育技術應用人才和新人力資源開發人才。教學手段上,使AI成為教學的媒介,使教學樣態更豐富、多元,利用AI背后海量信息數據的特質,運用云平臺分享教學方式,借此延伸出更多元的教學形態,調整課程設計。
3.2.2 學生層面
多學科融合,發展跨領域的多元專業,凸顯人類思考模式的價值;學會思考。AI伴隨的是大量知識與數據的累積,人腦在知識積累能力上一定無法與計算機相比,在巨量知識中獲取關鍵要項,增進后設認知能力,學習發展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才能使學習更有效率;提高信息化素養,能運用現有的數字科技,將AI作為學習、工作成長的有力工具。
4 ?結語
人工智能技術近年來在我國各行業發展過程中的運用逐漸增多,人工智能技術給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都帶來了歷史性的變革,使我國人工智能促進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步伐加快。人工智能技術是改變現代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理念和目標的客觀條件,也是改變高職院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必然手段。因此,對人工智能助推我國高職院校未來教學改革中的實踐研究能夠為我國高職人才培養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參考借鑒,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和人才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衍.人工智能時代,職業教育準備好了嗎[J].當代職業教育,2017(4):1.
[2] 陳曉珊.人工智能時代重新反思教育的本質[J].現代教育技術,2018,28(1):31-37.
[3] 陳婕.人工智能時代高職教育的思考[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3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