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娜
摘 要:語文是基礎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并不濃,語文成績也差強人意。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新課改的深入,新的課堂模式層出不窮,并在互聯網普及、高科技發展的背景下,翻轉課堂應運而生,翻轉課堂助推語文教學走向高效。就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翻轉課堂的問題,談談做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翻轉課堂;實施途徑;有效課堂
翻轉課堂是在現代教育背景下新興起的教育模式,并被廣泛運用,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因此,翻轉課堂,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得力措施。
翻轉課堂,與傳統的課堂相對而言,較之于傳統課堂模式,具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借助于課堂的翻轉,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發展,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互動交流,提高課堂的參與率,提升教學效果。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翻轉課堂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論題,談幾點思考。
一、自主先學環節運用,優化自主學習方式
新課改的主題是培養學生自主先學的習慣,激發學習興趣。“凡事預則立”,有效的預習是提高課堂學習的基礎和保障。傳統的預習方式,無非讓學生讀讀課文、掃除生字詞、疏通文本大意、初步感知文本內容。這樣的預習效果差不言自明。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預習的方式落后,沒有收到真正的預習目的。
在翻轉課堂運用的視角下,課前的預習中運用翻轉課堂,改變落后、低效的弊端。課前學習視頻的觀看,是開展翻轉課堂的關鍵。預習中翻轉課堂的運用,可以從閱讀和表達等方面,進行自主先學任務的設計,然后提供或者制作相應的視頻,鏈接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視頻的觀看,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自主先學的興趣。
如《落日》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先根據這篇通訊的內容,制作下面幾個微視頻,讓學生通過微視頻的觀看,提高預習的有效性。
(1)《落日》的背景介紹。
(2)作者照片和簡介。
(3)文體知識回顧——通訊。
(4)詞語過關。
(5)初步感知文本。
……
這些微視頻,讓學生預習有“抓手”,并且,針對性強,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時間短、信息集中、目標明確的微視頻,吸引學生的興趣,優化學生預習方式,提高預習效果。
微視頻、微課的運用,教師可以根據學習和教材情況而制作,也可以精心挑選網絡上的微課,發鏈接給學生,讓學生根據需要選擇性觀看,并且,課前的視頻、微課等的觀看,也分散了課堂教學的重點,學生的充分先學,也解決了課堂完成不了的任務,課前、課后完成的弊端,最終提高教學效果。
二、自主先學督導時運用,提升自主先學的效果
課前有效先學,是有效課堂構建的前提和基礎。課堂上,對于先學的情況的督導和檢查,既是翻轉課堂的一個途徑,也能激活課堂,為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奠定基礎。
對于課前先學的情況的檢查和督導,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為不同形式的交流和展示的方式,促學生主動交流。交流的過程,也是學生對先學的收獲分享的過程、相互啟發的過程,也是促學生互動的過程。如《獲得修養的途徑》的教學前,教師可以設計下面的預習檢測題,而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
(1)給黑體字注音
麻痹 跋涉 沉溺 戕害 給予 斑斕
(2)成語知識
望洋興嘆:
望洋:
(3)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什么是教養?怎樣成為有教養的人?
文章可以分為____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
這些檢查性問題的設計和給出,為激發學生交流和分享的樂趣,可以融入游戲、競賽、搶答、辯論等活動,以趣味性、多樣化的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通過活動的開展,檢查學生預習中的得與失,激勵和促進學生自主先學習慣的養成,提升先學的有效性,為課堂上充分交流奠定基礎。
三、開展探究活動時運用,促進學生積極互動
翻轉課堂的實質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優化課堂結構。為此,課堂教育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講解和灌輸模式,通過設計探究性的問題或者開展開放性的活動,以探究活動的開展,促學生積極互動,改善被動學習的態勢,構建積極、活躍的互動課堂,從而實現課堂的翻轉。
如《獲得教養的途徑》的深入閱讀的環節時,教師可以提出下面的問題,促學生積極思考、創新探究:
(1)教養和修養的相同點和共同點有哪些?
(2)作者為什么說獲得教養的最重要途徑是研讀“世界文學”?
(3)深入研讀世界文學,對我們有哪些作用?
(4)作者為什么提出“愛的閱讀”?
(5)名人讀書觀與黑塞的讀書觀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魯迅的“三性”、朱熹的“三到”、高士其的“三回”、陳景潤的“三心”、歐陽修的“三多”。
(6)作者在論述兩種閱讀方式時,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結合課文,給出例證。
這些問題的設計,基于文本,又高出文本,除了培養學生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之外,還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利于促進學生的積極互動。
探究活動的開展,是實現翻轉課堂的主要途徑。教師還可以結合話題,設計討論、辯論為主的談論問題,實現積極活動交流的效果,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如《前方》的閱讀時,對于作者的“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你怎么看這句話?這個問題提出后,會引發學生不同的思考、發出不同的聲音、給出不同的見解,發生爭論、辯論,為課堂增添活力。《前方》的閱讀時,教師也可以給出話題:文章的結尾寫道:“這坐在車上的人們,前方到底誰家還是無邊的曠野呢?”結合全文內容,說說你的想法。這個話題的給出,促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不同的回答。
話題、問題,是學生探究、互動的基礎,是實現翻轉課堂的主要途徑和得力措施。話題的探究、學生的互動的同時,教師應適時給出點評,實現“畫龍點睛”之效。
翻轉課堂是高中語文改革的形式,也是新型課堂的主題需求。教學中,教師應適當、適時地運用翻轉課堂的模式,顛覆傳統教學模式,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多元互動,促學生主動學習,促課堂有效性的
落實。
參考文獻:
[1]房偉印,陳鳳春.高中語文教學中翻轉課堂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28):136-145.
[2]閆玉林.翻轉課堂模式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創新[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