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清 周君峰
摘 要:長期以來,一直實行著應試教育,忽略了對孩子情感方面的培養。老師們對學生的理論知識給予了極大的幫助,過分注重了認知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情感方面的教育。而語文是一門具有感情的學科,因為語言本身就是用來表達情感與想法的。教育者在教導學生學習語文的時候忽略了情感的教導,這實際上是阻礙了語文教學的發展與進步。那么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呢?下面會提出淺顯的看法。
關鍵詞:情感教育;語文教學;滲透分析
21世紀,全球經濟的一體化、高速的信息傳遞都向我們顯示了教育的世界趨勢: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中國的教育改革中也提到了素質教育,除了理論知識的重要性,素質與情感的教育又起著什么樣的作用,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我們該如何看待情感教育并且發展情感教育。
一、什么是情感教育
百度百科給出的解釋是一種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當然最主要說的是:通過情感交流可以發展學生豐富的情感,激發他們對未知知識的興趣,建立正確獨立健全的人格與個性。
也就是說:語文這門學科不僅僅教會學生基本的語言知識文學常識,還要引領孩子建立正確的情感意識及健全的人格。近年來,教育發生了改革,不再只重視應試教育的知識,提出了素質教育。老師應該用情感進行教育,因為學生的認知過程是與情感過程是有機的統一體。
換句話而言,情感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內心感受到真情實意,讓他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道路上遇到困難有解決的勇氣和信心,并且遵從自己內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羅杰斯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發展學生的潛能,形成積極向上的自我概念和價值觀體系,最終使學生自己能夠教育自己。他突出了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如果只進行智商方面的教育,一味注重答題技巧方面的教育。長此以往,智力訓練占據了學校老師教學的重要及中心地位。在教育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需求,或者為了維護教育者本人的權威,對學生的人格進行侮辱,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正確的情感交流。對學生的人格、性格,乃至三觀的形成都有著很大的惡劣影響。我們應該注意的事情是學生在學校的時間,與老師同學相處的時間比家長還要多。所以老師對學生的教育以及影響是不可忽略的。
忽略學生的情感也不利于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語文的一個富有感情的學科,語文的寫作要求具有真情實感。應試般的教育,讓學生的作文變得格式化。教育者應該在學習上引發孩子們的興趣,而不是打壓孩子們的特長與天性。如果有厭學、逃學的現象。老師們的教育無疑是失敗的。這個時候老師是不是應該考慮自己的情感教育是否沒有做到位呢?
所以說情感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學習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進行情感教學
(一)注重學生的情感培養
每個班級都有一些學習吃力的同學,跟不上進度。這些學生往往比較敏感,大多情緒不穩定。老師一定多加于關注,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不要讓他們壓抑著內心的情感,適當對他們進行疏導。給他們一個快樂的氛圍,才會有利于他們的學習和成長。
除此之外,老師在課堂上還要注重學生三觀及情感的正確建立。比如說在講《出師表》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們應該讓學生有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意識,并告訴他們這是值得稱贊的。
在講《背影》一課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同學們說一說,有哪些時刻感受到父母為了養家的不易,有沒有那些時刻感受到父母正在變老。這樣更能讓學生體會到《背影》中作者對于父親的情感。
老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回到家對父母說一聲:辛苦了!教導孩子學會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
(二)在課堂上讓學生釋放情感
初中課本上有《雷雨》這篇文章,并且它已經被拍成了影視作品。老師可以讓同學們一起進行觀看,然后在組織學生進行話劇表演。讓學生充分地融入人物當中,體會并分析人物內心活動以及情感。初中語文課本的文章都是經過專家學者挑選出來的,涉及的情感豐富也極具學習價值。
當然還有其他的像《紅樓夢》《孔乙己》這些都是很具有時代性的代表作,老師們都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表演。
(三)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
老師們可以適當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愛心活動,比如捐贈自己不穿的衣物,給山區小朋友捐贈課本,還有一些自己看過的書籍。這個時候老師可以鼓勵同學們給山區的小朋友寫信,讓學生激勵那些孩子努力學習,以后去看更廣闊的世界,為國家以及家人做貢獻。這樣我們可以教育同學,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有很多孩子沒有課堂,沒有書,所以你們應該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帶領同學去社區做義工,這些可以培養孩子們的社會責任感,并且能讓他們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并且他們會感受到奉獻的快樂。
老師在學生的成長中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教育者一定要對得起“教育者”中教育這兩個字。不僅僅要教授知識,還要育人成長。要在授課的過程中逐步滲透對學生情感的教育與培養。
參考文獻:
[1]葛娟.論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D].蘇州:蘇州大學,2010.
[2]于漪.語文可以這樣教[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