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中國誕生的那一天起,歌唱祖國和歌頌中國成為各個歷史階段的時代主旋律。在七十年來的音樂傳播中,歌壇上出現(xiàn)了許多歌名中鑲嵌“祖國”和“中國”這兩個關鍵詞的優(yōu)秀作品,介紹這些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分析這些歌曲創(chuàng)作特點,不但檢閱了我國歌壇的紅歌流行軌跡,還可以記取這些詞曲作家為了謳歌祖國和詠唱中國所作出的豐功偉績。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前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從此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已走過了70年的征程。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艱苦創(chuàng)業(yè),堅持走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特別是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后,更是追逐著強國富民的復興夢想。伴隨在社會不斷進步,人民逐步幸福的各個歷史時期,出現(xiàn)了許多弘揚主旋律的愛國歌曲,激發(fā)出了無窮的精神力量。
70年來,出現(xiàn)在歌壇上的愛國歌曲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盛唱不衰的優(yōu)秀歌曲也不計其數(shù),現(xiàn)只盤點歌名中帶有“祖國”和“中國”關鍵詞的歌曲,就足以能檢閱七十年來直接歌唱祖國和歌頌中國所取得的創(chuàng)作成就。由于很多歌名直接鑲嵌了“祖國”或“中國”,因此能直接引發(fā)出熱愛祖國、自豪中國的歌唱欲望?;仨恳皇變?yōu)秀歌曲的誕生和傳唱,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綜合因素的促成,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旋律富有特色,而走進了歌唱者的心靈?,F(xiàn)按時間順序,大致選介歌名中帶有“祖國”或“中國”詞組的優(yōu)秀歌曲,粗線條地勾勒這些歌曲的產(chǎn)生背景,創(chuàng)作特色和社會影響,從而記取它們在歌壇上所建立的豐功偉績。
歌名中鑲嵌“祖國”的優(yōu)秀歌曲
“祖國”代指自己的國家,只要吟唱一聲,親切感就會油然而生。很多作者將祖國比喻母親,不管輕聲呼喚,還是放聲高歌,都會迸發(fā)出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真情實感?,F(xiàn)介紹70年來有關歌名中鑲嵌“祖國”的一系列優(yōu)秀歌曲:
《歌唱祖國》一鳴驚人
新中國成立后,大家翹首期盼能有歌曲抒發(fā)此時此刻人民當家作主的喜悅心情。一年后,終于美夢成真,由王莘詞曲的《歌唱祖國》一鳴驚人。
歌曲創(chuàng)作于1950年9月15日,適逢新中國成立一周年前夕。那天,著名作曲家王莘先生從天津到北京去購買樂器。當返程乘上公共汽車路過天安門廣場時,只見鮮艷的國旗在霞光中迎風飄揚,不禁心潮澎湃,思緒翻滾。因為1949年10月1號,王莘有幸參加了開國大典,親眼目睹毛主席按動電鈕后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場景。在返津的火車上,王莘思如泉涌,于是“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的歌詞起句已在心中形成,然后三段歌詞一揮而就。譜曲時特意采用富有力度的“屬主音上行跳進”的動機,緊接出現(xiàn)“大三度主和弦”的分解旋法,以求產(chǎn)生熱情奔放的豪邁氣概。就這樣《歌唱祖國》橫空出世,立即不脛而走。不久,這首歌曲榮獲全國歌曲征集一等獎。由于旋律激越,節(jié)奏鏗鏘,后來經(jīng)常在慶典活動或大型集會的壓軸場面演唱,至今還是歌壇上經(jīng)?;仨懙臒岢俊?/p>
《我的祖國》好評如潮
1956年,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了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戰(zhàn)爭題材的電影《上甘嶺》,影片講述了發(fā)生在朝鮮戰(zhàn)場的一次激烈的上甘嶺戰(zhàn)役,志愿軍某部八連在連長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展開了浴血奮戰(zhàn),最終取得了勝利。電影公映后,大家被殘酷的戰(zhàn)爭場面所震撼,特別被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的電影插曲《我的祖國》所感動。由于歌詞清新,曲調(diào)優(yōu)美,而好評如潮,立即廣泛傳唱。
據(jù)作者介紹,當他們接受創(chuàng)作任務后,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才鄭重下筆,然后經(jīng)過反復修改才最后定稿的。歌曲為二部曲式,A段是旋律舒緩的女聲領唱樂段,描繪了祖國大好江山的旖旎景色;B段是情感激越氣勢磅礴的混聲合唱樂段,由于速度變化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抒發(fā)了對祖國的滿腔熱忱。全曲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而且音域寬廣,音勢跌宕,又有領唱和合唱的主副歌對置形式,所以后來經(jīng)常響徹在文藝舞臺上,成為選唱率較高的歌曲之一。當時,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蘭英領唱,音色甜美,情感細膩,更增強了這首歌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祖國頌》氣壯山河
在歌唱祖國的題材中,除了需要小型的齊唱和獨唱歌曲外,還需要藝術性較高的大型合唱歌曲,以滿足抒發(fā)多彩情感的需求。1957年,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八周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拍攝了我國第一部大型寬銀幕文獻紀錄片《祖國頌》,并特邀喬羽作詞、劉熾作曲,創(chuàng)作了與紀錄片同名的《祖國頌》合唱曲,錄音后融于影片的紀實畫面中,情景交融,氣象萬千。
整首歌曲意境高遠,撼人心魄,對祖國的摯愛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令人回腸蕩氣。全曲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采用曲折領唱和平直合唱的聲部相對置,熱情贊頌了祖國的壯麗山河;第二部分采用直抒胸臆的男女聲領唱形式,三段分節(jié)歌音線寬廣,描繪了祖國各條戰(zhàn)線繁榮昌盛的景象;第三部分為歌曲第一部分的再現(xiàn),由偶拍子變成了奇拍子,律動更靈秀,色彩更瑰麗,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豪邁氣概。全曲結構宏大,聲部豐富,由于旋律氣壯山河,成為一首經(jīng)典合唱歌曲,喚起了一代又一代民眾的愛國熱情。
《我為祖國獻石油》不同凡響
由薛柱國作詞、秦詠誠作曲、劉秉義原唱的《我為祖國獻石油》誕生于1964年。當時,國家倡導自力更生,為了解決能源困難,許多石油工人背井離鄉(xiāng),趕赴東北大慶地區(qū)勘探石油。以王鐵人(王進喜)為隊長的1205鉆井隊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打出了第一口油井。為了宣傳先進典型,組織上特邀富有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著名作曲家秦詠誠深入生活,準備創(chuàng)作一首歌頌石油工人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歌曲。秦詠誠一行到達工地后,被火熱的勞動場面所感動。翌日,大慶黨委推薦了由薛柱國撰寫的《我為祖國獻石油》歌詞,秦詠誠讀之激動,一氣呵成地譜寫出這首歌唱石油工人豪邁氣概的優(yōu)秀歌曲。
歌曲為小型三段體,A、B段為典型的起承轉合結構,C段節(jié)奏時而緊縮、時而舒展,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不但受到石油工人歡迎,而且也受到了所有產(chǎn)業(yè)工人的青睞。這種以第一人稱切入的寫法,后來在歌壇上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如后期產(chǎn)生的《我愛祖國的藍天》《我為偉大祖國站崗》等,與《我為祖國獻石油》一樣,都產(chǎn)生了異曲同工之美感。
《祖國一片新面貌》鮮為人聽
由原戰(zhàn)友歌舞團資深作者生茂作曲,石祥、劉薇作詞的男女二重唱《祖國一片新面貌》,由該團黃金搭檔張振富、耿蓮鳳首唱于六十年代中期。由于歌曲富有鮮明的民族風格而獨領風騷。那時,張振富、耿蓮鳳是當時深受歌壇歡迎的男女聲二重唱的最佳組合,他們的演唱吐字清晰,韻味濃郁,運腔圓潤,音色和諧,在歌唱舞臺上獨樹一幟,所以歌曲一經(jīng)亮相,立即受到了廣大歌迷的追捧。
歌曲描繪了祖國日新月異的新貌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節(jié)奏活潑,情緒歡快,唱出了“天也新、地也新,你看那祖國大地滿園春,形勢無限好呀”的愉悅心情。曲作者富有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歌曲一開始就采用不落俗套的詞曲結合形態(tài),令人耳目一新,然后采用“句句雙”的發(fā)展方法,使曲調(diào)流暢上口,通俗易記。而且,二聲部設計得既簡單,又合理;既有演唱情趣,又有和聲效果。素材采用悅耳的羽調(diào)式,中段襯腔一波三折,沁人心脾,成為一首鮮為人聽的贊美祖國的男女聲二重唱歌曲。自誕生以來,一直受到歌壇的熱烈歡迎。
《我和我的祖國》盛唱不衰
1985年,李谷一首唱了由張藜作詞、秦詠誠作曲的《我和我的祖國》。當時,詞曲作家正當年富力強,歌手也正當功成名就,這樣強強聯(lián)手的合作,更使歌曲引人注目。
歌曲創(chuàng)作一般先有詞再有曲,據(jù)曲作者介紹,《我和我的祖國》是先有曲再填詞的作品。當時,秦詠誠創(chuàng)作的《海濱音詩》器樂旋律優(yōu)美動聽,同地的詞作家張藜非常喜歡這首結構清晰,音線跌宕,音區(qū)寬廣,拍子新鮮的曲調(diào),很想為之填詞。可能詞作者也能熟練視唱,所以填出了這首愛國題材的歌詞,與曲調(diào)結合得天衣無縫,成為一首朗朗上口的優(yōu)秀歌曲。
《我和我的祖國》是以第一人稱訴說了“我和祖國”唇齒相依的親密關系,歌詞妥帖地粘合在具有流動感的6/8、9/8三拍子律動中,主歌音線曲折流麗,副歌音線異峰突起,樸實無華地抒發(fā)了對偉大祖國的衷心依戀和真誠歌頌。三十多年來,歌曲盛唱不衰,不但作為獨唱曲演繹,而且還被編配成合唱曲綻露。到了2018年末2019年初,由于歌曲平易近人,觸動著每一位公民的愛國神經(jīng),所以再次熱唱起來,成為一首家喻戶曉的優(yōu)秀歌曲。
《祖國,慈祥的母親》平易近人
多年來,歌壇一直呼喚能有獨具中國特色的國產(chǎn)藝術歌曲產(chǎn)生,以能滿足美聲歌手的需求。1981年,由張鴻喜作詞、陸在易譜曲的《祖國,慈祥的母親》終于唱響歌壇,曾由張建一、魏松、莫華倫、廖昌永、霍勇等當代著名歌唱家先后演唱錄音,成為廣大美聲歌手追捧的樣板。
歌詞將“祖國”比喻為“慈祥的母親”,既有深情傾訴的抒發(fā)對象,又有清新真摯的敘述方式,表達了億萬中華兒女對祖國母親赤誠的愛戀。歌曲旋律樸實自然,品位高雅。全曲由兩個樂段附加曲尾襯腔構成。第一樂段由兩個復句構成了復樂段,曲調(diào)流暢地在中低音區(qū)進行,似誦似唱地敘說對祖國母親的深切摯愛;第二樂段的開始處,由間奏琶音大跳到全曲的最高音,營造出情感飽滿的高潮,然后旋律線逐漸下行,沉浸在甜蜜的美感中。此歌于1985年在央視春晚上亮相后流行更廣。由于受到這首小型美聲歌曲的影響,一時間,具有美聲歌曲潛質(zhì)的如《共和國之戀》《祖國,我在你的懷抱里》等小型愛國題材藝術歌曲在歌壇上此起彼伏,風靡起一種清新、高雅的新歌風。
《祖國不會忘記》情動于衷
歌曲《祖國不會忘記》由張月譚作詞、曹進作曲,誕生于2001年,既有獨唱版本,也有合唱版本。歌曲贊頌了為祖國默默奉獻的人們,他們甘于寂寞,長期隱姓埋名,卻干出了驚天動地的業(yè)績,但祖國不會忘記他們,永遠記取他們的卓越貢獻。歌曲委婉動聽,深沉感人,不管演唱,還是聆聽,都會叩擊著每一個感恩人的心靈,因此深受歌壇歡迎。
據(jù)作者介紹,一次他們在地處深山荒漠中的導彈部隊體驗生活時,發(fā)現(xiàn)那里交通不便,好像與世隔絕,條件異常艱苦,但官兵們長年駐守在那里,任勞任怨地以苦為樂,在荒涼貧瘠的土地上長期堅守,為祖國的尖端科學事業(yè)貢獻了畢生精力,創(chuàng)作人員禁不住涌起了要為他們歌功頌德的寫作沖動,于是就以“祖國不會忘記”的獨特角度,謳歌了他們?yōu)樽鎳I身的高風亮節(jié)。
旋律采用了委婉的小調(diào)式,經(jīng)過多段體的層層推進,弘揚了愛國情操,渲染了崇敬心情。后來,每當在表彰先進人物唱起這首歌曲時,就會親切感人,情動于衷,感動那些為祖國建功立業(yè)而勤勤懇懇又默默無聞的普通勞動者。
楊瑞慶 ? ?研究館員、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