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 王小琬 陳振廣
[摘 要]我國的對外開放已經形成沿海開放地帶、沿江開放地帶、沿邊開放地帶、內陸開放城市的格局。作為中國最北、最東,并與俄羅斯邊境線長達3千多公里的省份,黑龍江省共有國家一類口岸25個。自1989年第一個對外開放口岸蘿北口岸通過國務院審批以來,黑龍江省沿邊開放的程度與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但是和沿海發達地區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黑龍江省沿邊開發開放對于國家戰略的實施有重大的作用。減小與國內發達地區的差距,尋找適合本地區開發開放的模式成為保障國家安全、推動地區發展。
[關鍵詞]黑龍江省;開發開放;模式
[中圖分類號]F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9)06-0041-03
Abstract: Chinas opening up has formed a pattern of open coastal zone, open coastal zone, open coastal zone and open inland city. As Chinas northernmost and easternmost provinces,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s 25 national first-class ports with a border line of 3,000 kilometers with Russia. Since 1989, Luobei Port, the first open port, was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the opening degree and development level along the border of Longjiang Province have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But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astal areas,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As the bridgehead of the “one belt and one way” national strategy, Heilongjiangs border development and opening up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Reducing the gap with the developed regions in China and finding a suitable mod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opening up of the region not only affects national security, but also is an urgent requirement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Keywords: Heilongjiang Province; Development and Opening up; Model
[作者簡介]徐海(1981-),男,吉林農安人,講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王小琬(1990-),女,黑龍江遜克人,助教,研究方向:中俄政治;陳振廣(1982-),男,山東泰安人,講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
[基金項目]2019年黑河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一帶一路視角下黑龍江省沿邊地區開發開放的策略選擇研究”(項目編號:RWZ20190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沿邊地區的開發開放必然會成為未來開放的前沿。關于沿邊開放,國外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個方面:雙邊貿易、邊界效應和東亞區域發展模式。而國內學者對于沿邊開放的研究比較豐富,主要集中在沿邊開放格局、口岸、沿邊開放模式、沿邊開放的影響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總體來講,國外學者的研究側重于尋找普遍規律,其研究成果頗豐;而國內學者根據本國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側重于解決實際問題,有很強的實踐指導意義。目前針對黑龍江省沿邊開發開放研究的文獻較少,針對開發開放模式研究更為稀少,本文意在針對黑龍江省的實際情況和問題進行研究,試圖填補這方面的空白。
一、黑龍江省沿邊開發開放的必要性
(一)國家國土安全的需要
黑龍江省北部毗鄰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東與朝鮮相鄰,西與蒙古接壤,這三個國家其中兩個都是擁有核武器的軍事強國,歷史上俄羅斯還與中國在黑龍江地區有過邊境沖突。黑龍江平原地帶占全省總面積的37%,尤其是東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全國重要的產糧區,這里還有中國最大的油田——大慶油田。黑龍江省的地理環境在軍事上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要保障國家北部軍事安全最好的方法是本地區的開發開放。沿邊經濟發展可以為地區安全提供物質保證,人口密集和人民生活安定可以為地區安全提供豐富的人力資源和強大的凝聚力。黑龍江歷史上曾成立過生產建設兵團,其目的就是屯墾戍邊,鞏固邊疆安全。現在中俄關系處于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同時俄羅斯對遠東地區的投資不斷放開。黑龍江省作為對俄開放的橋頭堡,必須大力發展經濟,本著開放包容的態度與俄羅斯開展經貿合作。
(二)國家農業安全的需要
黑龍江省是中國產糧第一大省。2018年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量邁上1500億斤臺階,位居全國第一,總產量占全國的1/9、商品量占1/8、調出量占1/3。每當國家出現短缺時的關鍵時期,例如20世紀60年代大饑荒、80年代物價飛漲,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國家最特殊時期,這里糧食能夠靠得住,調得出,及時應對突發事件。但是農業經濟有其脆弱性:糧食是生活必須品,彈性較小,豐收年景容易造成“谷賤傷農”,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但如果農業欠收,又容易引發社會動蕩。在中國工業化的大背景下,農業由于單位面積生產力水平低,很容易被工業代替,造成農業用地減少,影響農業安全。保障黑龍江省農業安全的最根本措施是發展農業相關產業群,增加農業的附加值,讓農業從業者獲利,引導社會資源向農業轉移,保證農業的持續發展。在這一過程中,資金的投入,政策的扶植,對俄貿易通道的打通,技術的研發等措施必不可少。黑龍江省沿邊開發開放是保證農業發展的必備條件。
(三)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需要
2018年黑龍江省GDP增長率為4.7%,在全國的排名靠后。經濟增長乏力給黑龍江省帶來很多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人才流失,2018年黑龍江省本地人才流失率(本科或者本科以上)為53.1%;其次是投資下降,2018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不含農戶)比上年下降4.7%;最后是政府財政赤字。2018年全省實現公共財政收入1282.5億元,比上年增長3.2%;全省公共財政支出完成4675.7億元,比上年增長0.8%,赤字3393.2億元。可見,黑龍江省經濟正處在一個尷尬的時期,加快沿邊開發開放是發展經濟、吸引人才和改善政府收支的迫切需求。
二、黑龍江省沿邊地區開發開放優劣勢分析
(一)有利因素
1.黑龍江省的政治優勢
目前中俄關系處于歷史最好時期,在我國的沿邊9省區中,黑龍江省所面臨的政治環境對本省的沿邊開發開放最為有利。我國沿邊9省區分別與越南、朝鮮、內蒙古、尼泊爾、哈薩克斯坦等國相鄰[2]。在諸多鄰國中,俄羅斯與我國政治關系友好,又有一定經濟科技實力及豐富石油資源,能與我國展開深入合作。2018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達到1070.6億美元,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同年黑龍江省對俄羅斯進出口總值達1220.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4.7%,高于同期中國對俄進出口增速40.7個百分點。經貿合作深化了中俄兩國關系,同時也是兩國政治關系的延伸。
2.黑龍江省的資源優勢
黑龍江省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尤其是糧食、石油、煤炭等自然資源,為國家的發展做出很大貢獻。同時,這些資源也是黑龍江省開發開放的物質保證。2018年全國人口密度150人/平方千米,而黑龍江省則為81人/平方千米。黑龍江省人口稀少,土地廣袤,人均資源占有量高。這些都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的物質基礎。在黑龍江省沿邊開發開放過程中,必然涉及制度改革,有這些資源的保證(尤其是糧食),才能使社會穩定,改革順利進行。
3.黑龍江省的文化優勢
黑龍江省是一個多民族散雜居的省份。現有54個少數民族成份(無德昂族),常住少數民族人口137萬(戶籍人口205萬),約占全省總人口的3.6%,少數民族人數占比較低,且大多已被漢化。黑龍江省在文化認同上比較統一,沒有出現極端宗教主義和分裂主義。這對于增加人民凝聚力,共同參與沿邊開發開放發展經濟是一個非常有利的因素。
(二)不利因素
1.人口外流
人口外流對黑龍江省的沿邊開發開放產生的主要影響是勞動力短缺。黑龍江外流人口以30-39歲最多,多為年富力強的青壯年勞動力,比如大學生群體和有一定資本的骨干人才及外出打工人員等。這些勞動力的流失使得黑龍江省勞動力成本提高,加劇了本省老齡化趨勢,并使本省的養老金出現巨額虧空,早在2016年黑龍江省養老金就已經虧空232億元。大量年輕人口的外流使黑龍江省沿邊開發缺少人才儲備,發展后勁不足。
2.經濟轉型困難
黑龍江省是老工業基地,其經濟發展無論是總量還是結構都落后于沿海發達省份。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留下大量的歷史遺留問題。主要是國企大量存在,市場經濟沒充分發揮作用,重工業比例過重,經濟發展過度依靠能源。這些問題非常棘手,不僅涉及國企職工安置、國有資產的處置,還有社會保障制度和產權方面的改革,涉及社會的很多方面。尤其是在國際能源價格低迷、黑龍江省經濟下行的情況下,經濟轉型一旦處理不好會導致社會動蕩。但黑龍江省沿邊開發開放又離不開產業轉型,改革勢在必行,歷史遺留問題是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因素。
3.本土文化基因的局限
在歷史上,黑龍江省就是外地人口交匯雜居而形成的群體。從日本殖民統治,到闖關東,再到新中國成立后開發北大荒,形成了許多外地人口的流入,這些人交匯雜居形成了現代的黑龍江人。黑龍江省開發晚,本地文化形成不到200年,依靠同惡劣大自然斗爭而建立起來共患難的義氣維系信譽。這種文化塑造了黑龍江人的闖勁和豪俠作風,然而在市場經濟的建立中,現代經濟社會信用體系應通過契約和法律建立。
三、黑龍江省沿邊地區開發開放的模式與發展方向選擇
結合黑龍江省的實際情況,需要選擇適合本省發展的開發開放模式。黑龍江省應做到對內和對外兩方面的開放:
對內對發達省份的投資、管理經驗和人才做到思想上的開放。優化投資環境,學習南方發達省份的管理經驗,接受發達省份的經濟輻射,放松政府管制,允許民間資本入股國企,讓行政的力量不再干預市場,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作用,增加經濟活力。
對外利用黑龍江省的地緣優勢,把握國家“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積極引進外資。吸引俄羅斯的優質企業來黑龍江投資,積極與俄羅斯進行能源、技術等方面的商務合作。在中俄兩國邊境貿易基礎上謀求建立自由貿易區,推動黑龍江省與阿穆爾州的區域合作,實現兩地貿易、資本、勞動力的自由流通,進而推動黑龍江省本地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瑩.我國沿邊地區開放研究:格局、模式與影響因素[D].南寧:廣西民族大學,2017.
[2]靖學青.中國沿邊地區開放開發的宏觀區域劃分及其模式選擇[J].經濟地理,1998(12):50-53.
[3]霍強.“一帶一路”視角下沿邊省區開發開放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8(3):74-79.
[4]李光輝.新形勢下對我國沿邊開發開放的新思考[J].中國經貿,2017(8):4-7.
(責任編輯:郭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