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璇

劉一達
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京味兒作家劉一達正在“閉關”寫作。
劉一達年輕時便被讀者錯稱為“劉爺爺”,因為他對北京土話掌握得十分嫻熟。
自1978年文章見報算起,四十多年來,劉一達陸續發表了小說、散文隨筆、話劇劇本、紀實文學等80余部作品,2019年剛過半,他已一口氣出版了《中國人的老禮兒》《人五人六》《獨門兒》《湯爺的救贖》四部作品。
這洋洋灑灑、總數達到1800多萬字的作品之中,字里行間無不浸透著濃濃的“京味兒”。
劉一達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北京的地方風物、人情規矩,對他的寫作方向有著深遠的影響,而劉一達頗為獨特的個人經歷,更是為他的京味兒創作添磚加瓦。
“我是在北京的胡同長大的,親身經歷了胡同的改造和變遷,對北京文化的情感似乎是與生俱來的,胡同文化早已滲透到我的骨血里,因此當我從事創作時,我所使用的敘事方法和語言,自然而然地會帶有京味兒特點。”劉一達說。
北京土話是京味兒小說最為明顯的標記。劉一達研習北京土話的過程,也是他探索作品表達手法的直觀體現。
在北京土話里,“蟲兒”指能鉆到樹木里的小蟲子,也用來形容一個人是某個行當的行家里手,“票蟲兒”“魚蟲兒”“古玩蟲兒”等詞語便由此而來。
劉一達曾在《人蟲兒》《畫蟲兒》《獨門兒》《玩家》等作品中,詳細描寫過在各自行當中沉潛一生的人物。老北京的行業掌故、風土民俗,也隨著各色人物命運的起承轉合而靜靜浮現。
在描繪他人人生悲歡的同時,劉一達自己也有一項堅持了四十余年的嗜好,那便是搜集北京土話,記錄老北京胡同中的逸聞傳說和文化。
1970年,16歲的劉一達被分配到一家工廠做燒炭工人,據他回憶,車間里的活兒不好做,空氣里都是燒木炭的粉末,不止喘不上氣來,粉末落到身上臉上,一個星期也洗不干凈。
“從生活中找語言,語言就有了根;從字面上找語言,語言便成了點綴,不能一針見血地說到根兒上。話跟生活是分不開的。因此,學習語言也和體驗生活是分不開的?!?/blockquote>
但就在這樣艱苦的工作環境里,劉一達卻發現了一生受用的“寶藏”。
“在工廠,我的師傅是清一色的老北京,有走街串巷收古董的打小鼓的,有擔著餛飩挑子的小商販,有在天橋耍過把式賣過藝的老藝人,總之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干什么的都有。每天在班上我跟師傅們摸爬滾打、聽他們講老北京的往事,就像在聽相聲和評書,很多土話就是這么學來的。”劉一達說。
耳濡目染之余,劉一達還在小本上不時記錄著,幾年下來,筆記本也積攢了幾大摞,而那些風趣幽默的北京土話,連同種種由語言搭建起的胡同印象,也一起成為了劉一達文學創作的“第一桶金”。
此后,劉一達在《北京晚報》做過24年一線記者,主辦過《京味報道》《收藏》《廣角》等專版,騎著自行車幾乎走遍了北京的胡同,采訪過上萬個住在胡同里的北京人,被人稱為“胡同記者”。
胡同在城市改造更新過程中經歷的種種變遷,讓劉一達漸漸產生了以文字來復原日漸消失的北京胡同文化的念頭。
“胡同是北京人的根兒,四合院是北京城的魂兒,凡是在胡同里生活過的人,不能不對胡同產生一種揮之不去的情懷,當越來越多的北京人告別胡同,我就益發感覺應該把它寫出來,讓胡同文化的根兒長久地延伸下去?!眲⒁贿_說。
如今,已過耳順之年的劉一達,依然保留著隨時記錄北京土話與掌故的習慣,小本也已堆積如山。
在原汁原味的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劉一達正以一支健筆,挽留北京的風貌與情致。
用地道的北京話創作
劉一達新出版的小說集《人五人六》里,開篇便講了《老槐》這樣一個故事:
六十多年前,胡同里掃街的常順大伯親手栽下了一棵槐樹,常順大伯去世后,唯有老友福大爺守著槐樹。當拿著電鋸的工人要伐樹時,福大爺“撕心裂肺地喊了一聲,失魂落魄般撲向那棵老槐,伸出鶴骨雞膚似的手臂,抱住了樹身,號啕大哭起來”。
老槐伐掉的第三天,福大爺也去世了。十多年一晃而過,胡同消失后新建的小區取名為“槐花苑”,卻已無人提起當年胡同里那棵老槐。
“最后這筆‘槐花苑,其實是埋進了一點諷刺的意味,我希望通過這篇小說,來喚醒人們對過往歷史的記憶?!眲⒁贿_說。
以《老槐》為牽引,《人五人六》將老北京胡同里市井細民的陳年往事和掌故一一鋪陳開來,濃郁的京腔京韻在行文中淋漓展現。
“京味兒小說最根本的特點就是用地道的北京話來創作,并不是凡是寫北京的人與事的作品都是京味兒小說?!眲⒁贿_說。
在劉一達看來,北京土話的魅力體現在細微之處:“單是一個‘死字,北京話就有去了、走了、掛了、沒了、過去了、升天了、咽了氣了、無常了、報銷了、吃黑棗了、上墻了、撂挑子了、去了八寶山了、去大煙囪胡同了、聽蛐蛐叫去了、謝幕了等40多種方式來表達?!?p>
北京胡同里下棋的老街坊
實際上,“人五人六”這個書名,便是一句北京土語,劉一達給出的解釋是:“這本是個貶義詞,指一個不怎么樣、但非要裝出怎么樣的人,也就是北京話里所謂‘裝大個的,而這個詞用在書中,既寫出了人物表面的‘裝,也揭開了偽裝背后的人生百態。”
在《人五人六》里,老北京市民的精神氣質,都扎根在北京話的精準描述里?!督鶢數摹暗氐馈薄芬黄?,劉一達這樣寫道:“‘地道這兩個字,要甩出一個尾音兒,聽著才親切、悅耳,那股子韻味,夠讓人咂摸一陣子的。”
最具代表性的京味兒作家老舍曾說:“從生活中找語言,語言就有了根;從字面上找語言,語言便成了點綴,不能一針見血地說到根兒上。話跟生活是分不開的。因此,學習語言也和體驗生活是分不開的?!?/p>
劉一達也認為,“話是人說的,語言的根在民間。要想把北京話寫活,不能繃著臉,不能玩兒純學術。”
畫家馬海方曾為劉一達的作品配圖,在他看來:“劉一達的文字有什么味道?用北京的吃喝來形容,那就是豆汁兒焦圈麻豆腐這個味兒,地道!”
“大白話最難寫”
演播藝術家艾寶良曾這樣評價劉一達的小說:“好多人把語言當成語文,把語文當成語言,其實語言不是語文。語文是看的,語言是聽的,作家寫的書是給人看的,所以它是語文。但是,又是語言又是語文的非劉一達莫屬,他的東西你又能看又能聽?!?/p>
明白曉暢、朗朗上口,是劉一達作品的特點,他也常在文章中提及“如果讀者能找到跟作者面對面聊天兒的感覺,那作者就心滿意足了”。
在寫作京味兒小說時,劉一達并不輕松。
“寫作是一項艱辛而寂寞的工作,一篇文章看著簡單,實際上要經過反復醞釀、構思的過程,才能精到有致。李白寫《贈汪倫》,杜甫寫《絕句》,讀起來都是大白話,但千百年來卻讓人回味無窮,其實大白話才是最難寫的?!眲⒁贿_說。
在記者生涯里,劉一達曾與戲劇家翁偶虹有過數面之緣,在他的作品《獨門兒》中便為翁偶虹專辟一章,寫到了其“一句臺詞想幾天”的往事。
那是一年春節,翁偶虹在家人團聚之時,卻為一句臺詞而拿不定主意,那句臺詞出自現代京劇《紅燈記》的第二場,李鐵梅要唱出“我家的表叔……”,而“表叔”之后要如何接,翁偶虹一直想不到最為確切的詞語。
苦苦思索直到后半夜,“數不清”三個字突然觸動了他的靈感,這才有了“我家的表叔數不清”這句唱詞。
受此啟發,劉一達在自己的京味兒文學創作中,也十分注重文章的醞釀過程。
“《人五人六》這本書中,很多文章都在我腦海里轉了幾十年了,五萬字可以講好的故事,如何刪繁就簡、不斷錘煉,用一兩千字講出來,這才見功夫?!眲⒁贿_說。
在劉一達看來,京味兒小說的語言,并非北京土語的簡單復制,也需要審美加工與藝術提煉,而在這樣的過程里,劉一達也對北京話進行了一番淘洗。
“老舍先生曾說過一句名言:北京話是活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遷,‘土得掉渣的北京話漸漸消失了,與傳統生活方式相關的土話也告別了歷史舞臺,一些‘流行語和‘熱詞逐漸成為了新土話,這也是歷史發展的規律?!眲⒁贿_說。
近年來,劉一達的小本上,不時記錄下“打飛的”“段子手”“違和感”等新鮮詞匯,北京話新舊更替、推陳出新的過程,也在影響著劉一達的創作。
老北京與新北京
2017年,劉一達以隨筆的形式梳理了自己四十余年搜集的北京話素材,將之結集為《北京話》一書。
在《北京話》的《自序》中,劉一達寫道:“我本想再沉幾年寫此書的,無奈北京城的變化忒快,說北京話的人越來越少,更沒想到北京話已經成了需要搶救和保護的對象?!?/p>
2017年6月,劉一達成為了北京市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味兒小說語言”的傳承人,這也讓劉一達切實體會到了北京話正在經歷的沖擊和變革。
在劉一達看來,北京雖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自古便是一座容納了天南海北方言的碰撞融合的移民城市,但空前的發展速度、不斷變化的語言環境,也讓北京話在一定程度上遭遇了“危機”。
“縱觀這一百多年北京話的嬗變,以改革開放之初的20世紀80年代和眼下的互聯網時代,對北京土話的沖擊最大。”劉一達說。
近年來,劉一達的小本上,不時記錄下“打飛的”“段子手”“違和感”等新鮮詞匯,北京話新舊更替、推陳出新的過程,也在影響著劉一達的創作。
劉一達認為,“北京話是北京特有的文化,讓人們特別是青少年能夠親身體驗北京話的魅力,也是傳承京味文化的一個方向?!?/p>
近年來,劉一達注意到,自己的書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閱讀。
“最近我在北京坊、三里屯舉辦了一些讀書活動,發現現場提問的都是年輕人,大家對京味兒語言都很有興趣,特別是北京坊那場活動還要求提前報名,來的也大多是年輕人?!眲⒁贿_說。
根據劉一達的經驗,活動現場的氣氛調度,其實也講究“方式方法”。
“有一次參加上海書展,當天出版社同時舉辦了兩場活動,一場嘉賓是王安憶,一場是我,我就想著,可不能這么干坐著等簽售,得站起來說說話,就先從北京、上海兩地的收藏講起,再擴展到談‘海派文學與‘京派的關系,一會兒旁邊的椅子就坐滿人了,最后現場買書的讀者比買王安憶作品的都多?!眲⒁贿_說。
除了傳承老北京的語言文化,日益蓬勃的新北京,也不斷激發著劉一達的創作熱情,他近期推出的《傳世貓碗》《紅案白案》《湯爺的救贖》等作品,便聚焦于描繪新老北京人不斷磨合、碰撞的現實景象。
“老北京人有古道熱腸的一面,也有循規守矩的弱點,現在的北京其實是老北京人和新北京人共處的一個環境,兩者之間或許會有隔閡和不理解的地方,但我相信大家最終都會融匯在北京文化的包容性之中?!眲⒁贿_說。
劉一達還透露,他正在寫的這部新書還是北京人的故事,當然,他還是離不開自己的京味兒風格。
“老北京,是生于斯長于斯的老北京人的根,也是生于斯長于斯的新北京人的脈。有根才有脈,有脈才有魂。了解老北京,才能熱愛新北京。”劉一達說。
猜你喜歡詩之新,以語言創造為基 中華詩詞(2023年8期)2023-02-06 08:51:28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小學生作文(中高年級適用)(2018年3期)2018-04-18 01:24:47多向度交往對語言磨蝕的補正之道 瘋狂英語·新策略(2017年8期)2017-05-31 08:13:46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4期)2016-12-01 03:59:30日常語言與播音語言 新聞傳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5:04語言技能退化與語言瀕危 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5年1期)2015-08-22 02:51:58我有我語言 少兒科學周刊·少年版(2015年4期)2015-07-07 21:11:17論語言的“得體” 語文知識(2014年10期)2014-02-28 22:00:56Only Words慎用你的語言 中學生英語高中綜合天地(2009年10期)2009-12-29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