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維松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文化孕育一方歌劇藝術文化,我國在歌劇藝術發展道路上經過多年的探索,吸收許多國家優秀的藝術文化,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歌劇藝術道路。歌劇是由多門藝術綜合而成,如戲劇藝術、舞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和詩歌等,是多門藝術的綜合體現。它最初產生于意大利佛羅倫薩,傳入中國是在20世紀20年代左右,在中國的傳播很迅速,但與我國民族音樂融合的道路既坎坷又艱辛。
歌劇藝術產生于意大利佛羅倫薩,在歐洲很受歡迎。歌劇藝術的發展至今經歷了四百年的歷史和傳承,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吸取聲樂藝術和器樂的演奏藝術,再與表演者的舞臺藝術相結合。中國歌劇誕生在一個特殊的時期——20世紀20年代,中國正直革命時代。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里,我國的歌劇快速發展,努力反映人民的心聲,不斷創新,不斷與我國民族音樂碰撞、摩擦、融合,逐漸形成極具代表性的中國歌劇。中國歌劇吸收了我國戲劇和其他民族藝術的精髓,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
一、中國歌劇的形成
隨著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迅速發展,兒童歌舞表演逐漸興起。中國歌劇是自黎錦暉創作的兒童歌舞劇開始的,因此可以說兒童歌舞劇是中國歌劇藝術發展的雛形和基礎。兒童歌舞劇綜合運用歌舞音樂、通俗易懂的歌詞語言、舞臺表演藝術等,更加貼切兒童的生活,更加容易被接受,使聽眾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是一種新型的藝術表現形式。歌劇創作更加接近人民生活,反映現實生活,正是具有這樣的藝術特點,其才更容易被大眾接受,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一開始,歌舞劇創作內容比較短小,如《好朋友來了》《三個小寶寶》《可憐的秋香》等,這些作品的字里行間、旋律風格以及節奏型都符合兒童的生活現實,根據受眾的生理、心理特點去選擇題材,去構思創作作品,站在兒童的理解角度,運用富于形象性的藝術語言進行表達。例如,《可憐的秋香》寫道:
“暖和的太陽,太陽,太陽。
太陽她記得:照過金姐的臉,
金姐,有爸爸愛;銀姐有媽媽愛。
秋香你的爸爸呢?你的媽媽呢?
她呀每天只在草場上,牧羊,牧羊。
可憐的秋香!可憐的秋香!
可憐的秋香!可憐的秋香!……”
二、中國歌劇的演唱藝術特色
歌劇起源于佛羅倫薩,最初由文人雅士創作,意在重振古希臘時期的傳統戲劇藝術,以美聲方式進行演唱。例如,著名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羅蒂用他漂亮的音色,在兩個八度音域里放射出燦爛的光輝。1961年,帕瓦羅蒂成功演唱了歌劇《波希米亞人》詠嘆調,聲音明朗、通透、寬厚,大量采用共鳴,獨特的美聲唱法把歌劇演唱藝術推上了巔峰。
歌劇傳入我國后,純粹采用美聲唱法來演唱,這并不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很難與中國民族傳統精華相融合,給人一種格格不入的聽覺感。但是,歌劇是一種很好的綜合藝術,既能反映人民的生活,又能很好地服務人民。通過不斷探索和創新,人們找到了一種符合我國國情的演唱形式,即胸腹式呼吸演唱法,使美聲演唱藝術的精華與我國民族音樂完美融合,既能反映人民生活,又能符合大眾審美。我國歌唱藝術家田青的歌劇演唱藝術表演完美地展示了中國民族音樂的特色。歌劇《白毛女》《江姐》等大量優秀作品涌現,歌劇內容新穎,普遍反映勞動人民的心聲,這些題材都和人民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更加容易激發公眾共鳴。其間,大量采用合唱、對唱、重唱和領唱等形式,更加生動地表現中國音樂的魅力。
在演唱技巧上,歌劇演唱者大量采用胸腹式呼吸法,速度快而精準,正是這一獨有的特點,使長音保持氣息的飽滿性與靈活性。胸腹式呼吸要求氣息呼吸至腹部深處,也就丹田(肚臍以下二指的位置),用氣時氣息往下放。共鳴腔體的運用決定了聲音的風格、音色的明暗程度、音量大小以及發聲位置的前后高低等。長時間探索發現,目前,胸腹式呼吸法是演唱歌劇的最佳方式,因此我國歌劇演唱者必須熟練掌握這種歌唱方法,將歌劇作品完美地展現在大眾眼前。
三、中國歌劇的人物塑造
歌劇藝術是一種將音樂、舞臺美術、戲劇詩歌等藝術融為一體的藝術形式。演唱者需要聲情并茂地刻畫人物形象,不僅要有很好的唱功,還要回歸到表演中。演唱風格要以人物形象、人物所處的環境等為背景,使歌劇藝術得以有效的展示,走進觀眾的心靈,進行思想交流,滿足大眾的精神需求。西方歌劇要求演唱者具有較強的舞臺表現力,除此之外,我國歌劇還要求演員表演具有民族特色,只有二者合二為一,才能符合我國民族文化特質,符合大眾審美觀念。
歌劇《白毛女》最突出的藝術特點就是解決如何通過音樂來具體刻畫劇中人物,對主角喜兒、楊白勞、黃世仁的刻畫貼切生活而又富于個性,尤其是對楊白勞心理變化的音樂刻畫最為深刻形象。歌劇創作者對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本質區別做了完善的處理,突破以往用簡陋的丑化方法來刻畫反面人物,而是透過本質突出反面人物的階級本性和不同的心理變化狀態,從而揭露角色的特殊性格。
四、我國民族音樂與歌劇的大融合
我國民族眾多,文化差異較大,各民族的音樂文化獨具一格,如四川小調唱法、藏族高亢的藏腔唱法、云南的原生態唱法等。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具有多樣性,但是如何利用民族音樂來實現歌劇的中國化是一道難題。我國歌劇表演者應該樹立民族音樂文化自信,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族文化是我國矗立在世界文化之林的資本。如果一個民族對本民族文化都不自信,那么這個民族就等于失去生命力和凝聚力,失去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因此我國歌劇是無法脫離民族文化而發展的。
中國民族文化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的,它是中華兒女的生活反映,也是中華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表現,是民族的靈魂和根脈。因此,歌劇藝術發展應該立足于民族文化,大量融入優秀民族文化,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精髓,創作出符合大眾審美的優秀歌劇。只有大量融入民族優秀文化,中國歌劇才能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才能贏得大眾的青睞。
五、結語
音樂是一種具體而又抽象的藝術形式,因此需要演唱者通過歌唱的方式傳遞給聽眾,和聽眾建立共鳴。我國歌劇藝術演唱是建立在西方美聲唱法的基礎上的,題材設計是建立在中國民族音樂的基礎上的,具有很強的民族氣息,在世界歌劇藝術舞臺上獨具一格。一個優秀的歌劇演唱者必須掌握正確的胸腹式呼吸方法,聲情并茂地將歌劇魅力呈現在觀眾眼前。新時代,我國大力弘揚民族文化,倡導文化自信,那么如何帶動中國歌劇藝術更上一層樓呢?簡單地說,人們要將傳統民族文化和國外優秀文化相結合,創作獨特的中國歌劇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