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苗苗 朱晨
美術師范專業工筆國畫課程屬于普通高校美術專業本科生的必修課程,本研究對上述專業的大一學生進行了為期5周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跟蹤記錄,探索適合在大學教學中應用的翻轉課堂教學流程,希冀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成績。
工筆國畫課程的學習不但需要理論知識,而且需要掌握專業技能。對于非國畫專業的大學生來說,工筆國畫的課時總數為4~8周,要想在這么短的時間達到教學目標,學生就必須充分利用好課余時間。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單組實驗法為主,輔以訪談、個案研究等方法,實驗歷時5周,記錄了新理念下的工筆國畫課程的實踐研究過程。通過對翻轉課堂和工筆國畫教學的分析,本研究提出了工筆國畫課程“翻轉課堂”的教學流程,如表1所示,此流程也是本研究的假設。
在課程開始前一周到最后一周,全部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流程。使用的教材是趙斌編著的《經典國畫臨摹實技》壹和貳,并從中選出兩張畫進行教學。除此之外,教師還利用相關開放資源作為補充學習資源,同時指派了一個研究生教學助理作為指導,為學生在網絡學習中答疑。
研究前后測試的結構基本一樣,都包含線條和色彩,測試的內容均來自美術師范專業的專業領域。而線條和色彩的測試,除了教師平時的點評外,學生最后的成績是很重要的。
本文的問卷調查主要是為了了解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評價,其間分6個小題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進行調查。本研究利用隱身訪談法來了解學生對工筆國畫課的感受。問卷是調查全部學生,而訪談是根據學生答好的問卷挑選其中一部分同學,問卷調查和訪談都是匿名作答。
二、樣本基本情況
教育對象為某高校美術師范專業大一的本科生,男生5人,女生16人,總人數21人。約70%以上的同學已經在網上自學了教學視頻,了解了工筆國畫課的基礎知識。經過第一周教師課上的提問發現,大多數學生小時候就學過書法,有一兩個學生書法寫得不錯,而書法的練習可以很好地輔助國畫中的線條。這也意味著學生對國畫的工具毛筆的運用都是合格的。在第一周16課時的練習中,筆者發現,三分之一的學生的線條表現不佳,只有三分之一不到的學生線條的表現比較不錯。而透過從第三周開始的色彩練習,筆者發現,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能比較準確地把握國畫中的色彩,其他學生的色彩表現得都很一般,有五分之一的學生色彩表現得較差。
三、結果分析
(一)美術師范專業的工筆國畫技能提升
本研究中前測和后測的標準是一樣的,即對線條和色彩的運用,試卷采用百分制,前測兩個模塊的平均分分別為:73.5,71.5,后測平均分比前測分別提高10.5,12.5分。
(二)學生對教學方式的認同度
接受調查的21人中,喜歡翻轉課堂教學方式有15人,而認為其提高了學習積極性的有7人,對課前的網上作業和答疑認同度高的有5人。此外,有5個學生認為,這種翻轉課堂方式增加了他們的學習壓力。
四、結語
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引入工筆國畫課堂具有重要的意義。相比中小學的學生,大學生擁有更靈活的學習時間和上網條件,同時他們基本上都具備網絡課程學習所需的能力。教師可以在網上上傳錄制的教學視頻,便于學生的課前預習。在課前對理論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后,學生可以節約課上寶貴的時間,有更多的時間練習或是向教師提出視頻學習中的疑難問題,這樣會大大提高教學的效果。除此之外,由于美術學科的獨特性,教師在教授新專業課時,一般會對技法做一定的講解和示范,如果學生人數多就會影響示范的效果,而利用視頻教學則能有效避免學生人數多看不清楚現場示范的弊病,而且學生對不懂的地方可暫停或反復。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對于簡單的知識,學生可以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進行自學,并能根據所學的知識向教師和學生提出問題并進行交流,達到更優的學習效果。
本研究通過實驗中的數據分析總結,提出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流程,同時還發現雖然“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有很多優勢,但是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學習平臺資源更新不及時,教師沒有精力掌控課堂教學的過程等。此外,本研究運用的研究方法對大學教師研究自己的課堂,進行課后反思,提高教學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導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