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一平
在我國歷史上,《詩經》是第一部詩歌總集,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元典,在千百年的發展過程中,始終是人們所傳頌的經典文學。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國的學者對《詩經》展開的研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金元時期,該時期的《詩經》學將前代的經學研究成果進行吸收和整合,促使詩經學的研究向更深層次發展。本文將《詩經》作為主要的分析對象,針對金元時期詩話中《詩經》的教化和文化傳播展開研究。
在我國文學的發展長河中,《詩經》是文學的源頭,更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菁華。《詩經》從開始產生一直到結集,都在各個時代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在我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發展歷程中,《詩經》也始終被看作是一部經典著作,歷代統治者都對此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即使在現代社會,《詩經》依然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
一、《詩經》的傳播特色:通俗化
(一)體例的通俗化
金元時期,《詩經》體例做到了通俗化。梁益的《詩傳旁通》一書引用了他人的語言來講解詩歌,更具有說服力,并且在講解過程中,梁益將“者”“也”“凡”等文字去除,使講解的闡述能夠更加簡單易懂。這種體例方面的通俗化,促使講解的形式更加嚴謹并且整齊,促使《詩經》的傳播空間有了一定的擴大。
(二)內容的通俗化
金元時期,對《詩經》的內容進行了通俗化。將詩詞中復雜的地方進行簡單化處理,將簡略的地方進行詳細化處理,如果有需要,還可以對原文做出疏解。例如,解釋《關雎》中的“河”與“洲”時,朱熹就在《詩集傳》中說“河,北方流水之通名;洲,水中可居之地也”,然而在《詩演義》中,又說“水之大者,北方曰河,南方曰江。洲則江河皆有之,蓋水中可居之地也”。這就是朱熹的《詩集傳》過于簡略,而梁氏的《詩演義》則對其進行了細化的例子。除此之外,還有朱熹的《詩集傳》過于煩瑣,而梁氏的《詩演義》對其進行簡化的例子。朱熹在對文章進行解讀的過程中先對詩歌的章節進行了概述,再對比分析詩歌的主旨,使得內容方面做到了通俗化,確保讀者能夠更容易地把握詩歌的主旨。
(三)語言的通俗化
金元時期,四書五經的解釋書籍中出現了很多的白話文,如《大學直解》《中庸直解》。這兩部書籍都是許衡所著,許衡是元代的名臣,同時也是一位十分出名的學者。他在主持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始終都將“樂育英才,面交胄子”作為教育工作的宗旨,不遺余力地開展教育工作。許衡提出要以簡單直白、淺顯易懂的文字來對經書進行詮釋、注解,因此將原本艱難澀口的經書解釋成為簡單易懂的文字。許衡在對經典著作進行解釋的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口語文字,從而確保經典著作能夠變得更加淺顯易懂。這種發展趨勢并不是在元代出現的,但是元代的歷史文化環境使這一趨勢的發展得到了一定的促進,同時也對《詩經》進行了一定的宣傳。
二、金元時期詩話中的《詩經》文學價值以及傳播
金元時期,我國的女真族和蒙古族相繼建立政權,并且金元的存在時間相對較短,因此,后人在對詩經學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往往都會忽略金元時期對《詩經》的研究狀況。在由洪湛侯主編的書籍《詩經學史》中,與金元時期的詩經學研究成果相關的內容很少,并且書中絲毫沒有涉及金代的詩經學成就,元代的詩經學成就僅僅是用一章內容介紹,只是對“延祐科舉以《集傳》取士”“馬端臨的詩學主張”“元代重要的《詩》家以及其著述”“元代其他的詩家以及著述”進行簡要的闡述,篇章很少,字數很少,這對于后人來說難免可惜。但是,根據我國《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中有關金元時期文學家的內容,可以看出,當時的文學家人數有1150人,以此看來,當時詩經學的研究成就也是不容小覷的。在金元詩話中,對詩經學進行討論研究的詩話家大致有79人,并且研究的字數至少在20萬字,在詩話中,對其獨特的魅力進行描述時所采用的語句為“辨句法,備古今,紀盛德,錄異事,正誰誤也”。對金元時期的詩經學進行研究對于中國的詩經學研究是一種補充和豐富,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金元時期,文化成就對于我國的文化史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充分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也在很多領域推動我國文化有了飛躍性的進展。一方面,金元時期的文化成就使我國的多元一體文化格局得到了一定的推進。1279年,南宋覆亡,元朝結束了自晚唐五代以來的長期分裂格局,實現了國家統一,極大地推動了各個民族的經濟文化發展。當時,統治者實行包容的文化政策,這就為我國的文化交融和文化發展帶來了新氣象。這一時期,民族融合速度加快,促進了我國多元一體化的文化格局的形成。
另外,金元時期推行兼容務實的文化政策,促使我國封建文化得到全面的發展,使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中西文化交流融合明顯加快,推動了我國的文化發展。金元時期,文化兼容寬松,“不尚虛文”。這一時期,文化環境具有明顯的兼容性和務實性。當時,朝廷積極鼓勵通商,建立驛站,使得歐洲與亞洲的距離明顯拉近,各種文化能夠直接對話。當時,中國的指南針、火藥以及印刷術傳入歐洲和中東地區,推動了地區文明的進步,而阿拉伯的天文學、醫學以及農業技術等都傳入中國,使得中國古代文化得到豐富與發展。金元時期,中西方文化交流頻繁,傳播范圍很廣。
三、結語
金元時期,文人對《詩經》的研究既有傳承又有發展。當時,政權更迭頻繁,民族融合速度加快,這就注定了相關研究會帶有一定的時代特性。因此,文人在《詩經》研究中表現出緬懷正統和追崇正統的時代特征。目前,人們對金元時期的詩經學研究還較為淺顯,并未充分挖掘金元詩話中詩經學真正的意蘊。未來,更多的學者會致力于研究金元時期的詩經學著作,更全面地展示詩經學著作的真實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