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霞 謝錦欣
摘 要:佛山制造業轉型升級是新經濟形態下的必由之路,2016年中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明確中國制造的轉型目標。通過分析佛山市制造業的相關數據,結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對佛山市制造業影響程度不顯著正相關;對佛山的人才促進和產業升級的影響有限;對佛山科技創新的效用呈現高度相關。為此,提出了從人力資本、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角度對推動佛山制造業升級的建議。
關鍵詞:制造業;外商直接投資;轉型升級
經濟體制的轉型升級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制造業也在新形勢下迎來了轉型的轉折點。2016年,我國政府正式部署“中國制造2025”,確定制造業向創新化、智能化的目標邁進。處于經濟新常態的中國,正逐步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傳統制造業的模式已面臨著轉型升級的考驗。
廣東省作為最早引進FDI的省份之一,憑借廣東省原材料、土地、勞動力、市場等生產要素的優勢,吸引了眾多外企投資,幫助廣東省實現了產業騰飛,從農業為主導過度到以工業為主導的產業形態。目前,外商企業憑借核心技術、專利和資本的優勢來華投資,對中國的經濟影響力已不如改革開放初期。
(一)佛山制造業的現狀
2012年以后,廣東省許多城市的制造業企業都面臨著倒閉的危機。然而,佛山制造業仍保持穩定增長,2017年佛山完成工業總產值2.24萬億元,制造業完成總產值即已達到2.16萬億元,制造業總利潤達1.5千億元,占佛山總產值的96.6%。以制造業立市的佛山,制造業顯現多年平穩健康發展的態勢。
現階段佛山的制造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其一,佛山制造業存在同質性高的問題。佛山的制造業雖然多,但與廣東省其他城市的異質性不夠明顯。佛山原有的制造業企業可能因為成本、政策等因素轉移至其他地區。其二,佛山制造業仍處在“微笑曲線”的低端,其經濟效益仍不高。相比于微笑曲線兩端的研發創新和品牌,佛山大多數制造企業處于采購、生產階段,附加值較低。而處于微笑曲線低端必須經歷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模式創新才能過渡到高端階段。其三,佛山制造企業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的水平還比較低。
(二)佛山吸納外商直接投資的現狀
外商直接投資曾經對珠三角地區的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促進作用。在改革開放初期,由于中國的市場潛力大,生產成本低,海外、港臺企業把許多當地的初級制造業轉移至廣東地區,這些外商企業給廣東地區的工作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兩者互為相輔,促進了廣東地區的工業發展。此時,佛山也承接了很多外商企業,開啟了制造業的大門。然而,引入的外商投資企業大多都是當地需要轉型的產業,這些產業伴隨著高能耗、高污染、低經濟效益、低利潤率。隨著佛山制造業的發展、技術的創新和人才素質的提高,佛山本地的制造產業也漸漸有了自己的技術優勢和管理經驗,出現了許多民營制造企業,外商企業面臨的競爭越來越大。

從圖1可以看出,外商企業(含港臺)在佛山的產值也實現了穩步的增長,2017年較2009年,增長了71.9%,而外商企業的生產值增長率與佛山制造業的增長率也很貼近。就佛山而言,2017年外商企業生產總值在佛山制造業的比重達到31%,外商企業數量占佛山制造企業數量約18%,相對而言,外商企業在佛山制造業的地位還是比較重要的,也給國內的企業提供了很好的學習空間和工作模式。
圖2的數據告訴我們,在佛山投資的外商制造業企業數量呈現著下降的趨勢。其實,隨著中國產業轉型和消費升級,出現外資企業向其它區域轉移也屬正常的現象。外商在華投資自2008年金融危機后,更傾向于投資第三產業,也加劇了制造業外商投資的的減少。對于佛山制造業來說,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里,承接了外商企業低端的制造產業部分,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有技術、有資本的高端外商企業仍然能在佛山有一席之地。
通過對佛山制造業的現狀分析,制造業存在著創新力不足、品牌塑造不夠、人才運用不周的問題。對于佛山的外商直接投資企業而言,已將重視中國的人口紅利轉為更重視中國的本土市場。只有真正有經營實力的公司,才能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獲得高水平的發展。外商直接投資企業進入佛山,依靠的是更先進的科技創新,為制造業帶來成本的下降、管理效率的提高和高效率的制造工序。雖然作為外商企業主要競爭優勢的核心技術不會輕易外流到中國,當地的企業仍然或多或少還是會受其影響和啟發,最終帶動當地整個行業的發展和創新。
(一)影響佛山制造業人力資本和人才培養
從外商直接投資對于佛山制造業人才培養的影響來看,外商直接投資對于佛山制造業人才養成的效用幾乎成負向相關,相關指數不足1,佛山當地人力資本對外商吸引力低。外商直接投資企業來到佛山,帶來了外企優秀的管理人才,但對佛山的人力資本溢出效用并不明顯。生產的增長和地區的開放程度也影響著外商企業對佛山人力產生作用。強大的經濟實力才有利于激發人力資本產生的積極作用,佛山的生產增長近年來稍有降速,會在一定程度削弱外商對佛山人才的影響。
(二)影響佛山制造業的技術創新
分析研究佛山制造業2009年到2017年的有效專利數,結果顯示:境外研究與發展(Research & Development-R&D)經費支出對有效專利的相關性呈正向關系,且關聯度高,境外資金R&D經費支出對有效專利影響較深。外商企業通過東道國子公司的活動促進了母公司核心技術的內部擴散,其外溢的技術促進了當地企業的技術發展。有效專利數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佛山制造業的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對于制造業的升級具有重要影響。企業應用專利項目越多,對于制造業的效能提升、制造業智能化先進化都有具有價值的意義。佛山位于東部地區,具備良好的人才基礎和通訊信息基礎,企業良好的創新能力和人才優勢也會幫助企業較快地吸收外溢的技術創新。
(三)影響佛山制造業的結構升級
佛山研發機構數量的多少間接影響著佛山產業的升級,研發機構越多,研發氛圍越濃烈,將產生更多的創新思想。而產業升級主要依托著企業的自主創新和自主進步。而外商企業和外商企業的資本很少投資進入研發機構,外商企業在國內建立的研發機構少,更傾向于把核心技術掌握在母國。加上近年來低端的外商投資企業撤資較為嚴重。在這個“新舊”過度時期,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對產業結構的升級發揮的作用較少。不僅如此,佛山制造業還面臨著來自中美貿易摩擦的經濟環境,更需要研發機構的技術創新來為產品增值,減少運營成本。佛山的產業結構調整關鍵還是需要依靠本土企業和政府的相關政策促進佛山產業結構升級。
(一)積極吸收、培養高層次人才
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依賴于人才的進步和發展,對于人才的塑造和培養應該充分采取措施,構建轉型時代的人才庫。政府要發揮好人才與企業的橋梁作用。不僅要關注社會人才,提供方便的渠道指引企業培養公司創新型人才,佛山政府更應該做好高校與科研團隊和企業的橋梁,發揮產學研合作的作用,重視高校人才的科研成果,提供更多的機會把科研成果投入到市場,以減輕企業的研發成本,激發高校的研發潛力。佛山制造業轉型重要的一步是尊重人才,完善人才落戶,引入更多優秀人才進入佛山。
(二)加強技術創新
佛山外商直接投資對于佛山技術的轉型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外商的直接投資使佛山制造業企業更注重技術的創新。在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發明科技、利用科技、創新科技都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
目前,佛山的制造業仍處于價值鏈的低端,產業鏈條不完善。要完善產業鏈,提升產業鏈水平,就要發展技術,形成產業的知識溝通融合。政府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激發企業的創新積極性,要大力培養制造業科研創新中心,建立制造業企業技術創新孵化器,對企業的創新活動提供知識支持。同時,對企業的創新成果可以予以一定的肯定,例如獎勵創新企業創新經費,頒發創新證書,鼓勵企業進行創新活動。
(三)促進產業結構轉型
需要完善產業服務化,制造業和服務業并不是兩個分開的行業和概念,制造業也不該只停留在低端的生產商角色,生產商角色處于微笑曲線的低端,往往獲得的利潤也最小。服務化意味著產品設計、運輸、銷售等高附加值環節。制造業企業應重視制造業服務化,充實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尤其是制造業上游的設計環節和銷售環節,打造制造業服務化生產以增加企業附加值。
另一方面,制造業企業的轉型,要努力把產品質量提升,形成企業口碑和品牌。利用質量優勢,在市場上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地位。一個企業的品牌優勢能給他們來更多的商業價值和市場競爭力。制造業品牌的形成需依靠生產鏈、產品質量和人才貢獻。
[1]賈妮莎,韓永輝. 外商直接投資、對外直接投資與產業結構升級——基于非參數面板模型的分析[J]. 經濟問題探索,2018(2):142-151.
[2] 王昕. 自貿試驗區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資產業結構優化效應研究——以珠三角為例[J]. 湖北社會科學,2018(12):75-82.
[3]鄧麗娜,任志新.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制造業產業安全的影響[J].對外經貿實務,2014(8):79-82.
[4] 唐宜紅,俞峰,李兵. 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企業創新的影響——基于中國工業企業數據與企業專利數據的實證檢驗[J]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104-120.
[5] 趙栩. 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制造 2025 的影響與對策——基于佛山市制造業企業調查分析[J]. 北方經濟,2018(1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