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偉 何少偉
摘要?森林生態系統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類型之一,林業資源是生態環境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林業生態建設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國已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通過日常工作的經驗積累和充分的調研總結,分析了安徽省林業生態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對策,為安徽省林業生態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安徽省;林業生態建設;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718.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9)16-0142-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6.041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Forestry?Ecological?Constructionin?Anhui?Province
FENG?Wei1,HE?Shao?wei2?(1.Bamboo?and?Wood?Inspection?Administration?of?Anhui?Province,?Hefei,Anhui?230001;2.?Anhui?Provincial?Forestry?Department,?Hefei,Anhui?230001)
Abstract?Forest?ecosystem?is?one?of?the?most?important?types?of?terrestrial?ecosystems,?forestry?resources?is?an?important?part?of?ecological?environment?resources,?forestry?ecological?construction?is?an?important?content?in?ecological?environment?protection?work.In?recent?years,?China?has?raised?its?ecological?environment?protection?work?to?a?new?height.?Based?on?the?analysis,?the?research?group?produced?some?strategies?for?the?forestry?ecological?construction?of?Anhui?Province,?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ecological?forestry?construction?in?Anhui?Province.
Key?words?Anhui?Province;Forestry?ecological?construction;Problem;Strategy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強大思想武器[1]。
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日漸惡劣,制約著我國可持續發展宏偉目標的實現[2]。林業生態建設是自然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3],不遺余力地解決林業生態問題,合理地規劃布局林業生態工程,不僅能夠推進林業快速發展,還能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4]。因此,在林業發展建設的同時,一定要考慮到林業的生態效益,只有形成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才能拉動整個林業發展向可持續發展方向前進,這是林業生態發展的重中之重[5]。
當前,林業生態建設已成為安徽省提升綠色發展、推動生態強省建設的重要手段,如何推進林業生態建設、提升綠色發展、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安徽樣板,已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的重要任務之一。
1?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意義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維護生態安全的保障,對人類生存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推動綠色增長意義重大;森林資源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其基本特點是可再生性,由此也決定了其多樣性;森林是陸地上最大的碳儲庫,減少森林損毀、增加森林蓄積是抑制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合理規劃森林布局、優化森林結構、實現林業生產可持續發展是應對生態危機和經濟危機的重要途徑。加強林業生態建設對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維護全球生態安全、推動人類社會文明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安徽地理位置為南北過渡、承東接西,生態區位重要、生態環境脆弱是基本省情。多年來,安徽先后實施了退耕還林、萬里綠色長廊、千萬畝森林增長、全省林業增綠增效等林業重點工程,2017年以來又在全省范圍內積極組織實施了“林長制”改革,全省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態意識明顯增強。但由于種種原因,全省生態環境污染和破壞的現象還比較多發。為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樹牢“四個意識”,強化“兩個堅決維護”,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和對待生命一樣去保護和對待生態環境,必須進一步加強全省林業生態建設,提升全省綠色發展水平。
2?安徽省林業生態建設成果與存在問題
2.1?建設成果
安徽省屬于南方集體林區,建國初期全省森林覆蓋率只有12.5%,林業建設基礎極其薄弱。近年來,全省各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全面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緊緊圍繞加快推進生態強省建設目標,堅持資源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并重,林業建設取得長足進步,森林資源增長迅速且態勢良好。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資料顯示,全省林業用地449.33萬?hm2;森林面積395.85萬?hm2,森林覆蓋率28.65%,活立木總蓄積?26?145萬m3,其中森林蓄積22?187萬m3。同上次清查相比,全省林地面積凈增6.15萬?hm2;森林面積凈增15.43萬?hm2,森林覆蓋率提高了1.12百分點,活立木總蓄積凈增?4?435萬m3(其中森林蓄積4?112萬m3),森林資源總量實現持續穩定?增長。
2.2?存在問題
2.2.1?森林資源總量不足,人均占有量較少。
總體來說,安徽省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的省份,森林覆蓋率、林地面積、森林面積、森林蓄積與其他省份相比,位次還比較靠后,人均森林面積僅0.05?hm2,遠低于0.1?hm2/人的全國平均水平,更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10。
2.2.2?森林資源區域分布不均。
我國地域遼闊,森林資源類型多樣,但大部分的林業資源僅分布在幾個區域,地域性限制比較明顯[6],安徽省亦是如此。全省森林資源分布以山區為多,占全省的60%以上,其次是平原地區,約占全省的25%,最少是丘陵地區,形成了山區多、丘陵少的格局。因此,森林資源較少且覆蓋率較低的江淮丘陵地區是干旱和洪澇災害易發地區,也是全省生態較脆弱地區。
2.2.3?林業政策有待完善。
林政資源管理是林業管理部門按照嚴格的規定管理我國的林業資源,是促進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手段[7],但現行林業相關政策法規、監督機制不完善,部門間政策、規定不協調;森林資源產權、經營權以及承包權不明晰;政府機構職能交叉、遇事推諉、相互扯皮,導致政府工作效率低下,很多實際問題難以得到解決;林業決策信息化支持力度較低,沒有建立基礎林業資源數據采集制度,森林資源監測、評價體系亟待完善。
3?對策分析
3.1?推進“林長制”改革和林業重大工程的實施
以各項林業重點工程為總抓手,全力推進重點林業生態建設工程的實施,大幅度提升全省生態競爭力綜合指數,基本建成生態環境優美、生態經濟發達、生態家園舒適、生態文化繁榮的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強省,使城鄉居民喝更干凈的水、呼吸更清潔的空氣、吃更安全的食品、享受更美好的環境。
3.1.1?全面推行“林長制”改革。2017年起安徽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林長制”并開展試點,通過各地的試點工作,取得了重要和豐富的改革經驗。2018年,“林長制”改革在全省范圍內全面推開。建立以黨政領導責任制為核心的五級林長體系,健全會議調度、投入保障、工作督察、考核問責、社會監督五大配套機制,明確“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五大重點任務,把“林長制”寫入地方法規,以立法形式明確各級林長責任,以“林長制”促進“林長治”,做到一山一坡、一園一林、一區一域都有專人專管。
3.1.2?實施森林生態系統重大修復工程。
繼續在長江、淮河流域及重點水源區,江淮分水嶺地區及皖南、大別山區等生態區位重要、生態環境脆弱地區推進退耕還林;大力營造生態防護林,加大對中、幼齡林和低產低效林的撫育和改造力度,進一步優化防護林體系內部結構,提升防護林體系建設的科學性;完善平原地區農田林網建設和林帶改造;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業性采伐,對天然林資源加大保護力度,全面有效管護,同時加強國家級和省級公益林的建設和保護工作,確??偭坎粶p少;探索推行科學經營模式,提高林分年生長量、單位面積蓄積量、經濟林地產出率;大力推進城鎮及其他居民居住地植樹造林,增加綠量。
3.1.3?實施林業生態保護工程。
加強對各類自然保護地、重要的森林生態系統、珍稀物種、獨特景觀和生物基因多樣性的保護,完善林業生態保護網絡信息化體系建設,提升林業生態保護工作科技水平;開展極度瀕危野生動物和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保護拯救工作,擇優選擇就地保護、近地保護、遷地保護等保護措施,建立人工種群保育基地和種質資源基因庫,保證這些物種的延續和發展。
3.2?發展現代林業產業
保護和擴大生態產品生產空間和規模,提升生態產品生產能力。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與林下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加快實施木材戰略儲備林建設項目,加快發展花卉苗木和加工產業,加快技術改造,提升木材企業市場競爭力,不斷培育林業龍頭企業和名牌產品;加快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利用現有森林資源打造一批精品森林旅游線路,大力發展森林旅游及相關服務業;宣傳推廣林產品回收利用,通過再加工、再利用進一步延長林產品使用壽命,提高木材資源利用率,在有條件的地域積極推行開展碳匯造林活動。
3.3?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
安徽省森林經營理念相對滯后,林區基礎條件較差,加上林業政策配套不完善,林業效益比較低,林農可持續經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必須推進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工作,加大宣傳森林可持續經營的重要意義,提高全社會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同發展意識,以群眾自愿為基礎,進一步明晰林地、林木所有權和經營權,各級政府應加大支持力度(政策、資金和技術),如實行財政補貼,投入納入政府專項預算,優惠貸款、稅收政策,大力培訓基層一線技術人員、林農等,激發森林經營者的生產積極性,引導林農把握市場需求,緊跟市場步伐,集中經營、規模經營、科學經營,大力促進全省森林與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
3.4?科學建設城市森林
大力建設城市森林,努力提高城區綠化面積。城市森林的建設要做到科學性和地方性相結合,根據適地適樹的基本原則結合城市發展規劃和產業結構特點等狀況,從而確定本地城市森林的建設規模和類型。強調以人為本,設計自然性和人文性兼具的景觀效果。注重保持原始自然地理風貌,進行科學布局,依據植被自然分布、生長規律及群落結構特征,建設結構優化、功能高效、布局合理的多層次城市森林生態系統。
3.5?完善林業政策法規和制度體系
3.5.1?建立健全維護生態安全制度。
進一步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將自然資源消耗、生態環境破壞、生態服務效益納入評價體系,逐步建立健全生態價值核算制度和國土生態空間開發管控制度;構建人人平等、代際和區域公平的自然資源利用與生態補償制度以及生態環境監測、評估和督查體系;建立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生態損壞處罰制度等。
3.5.2?加大公共財政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區域間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補償制度,面向社會多渠道籌集生態環境補償基金,按森林資源的生態和環境價值高低及重要程度,分類、分級地實行差別化補償;國家相關政府部門在林業生態建設中占據重要地位,應增加對林業生態建設的資金投入[8],同時健全林業補貼制度,加大對林業科學研究、林業產業升級改造和林業機械采購等投入和補貼力度。
3.5.3?完善金融扶持政策。
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積極開展符合林業行業發展特點的、形式多樣的信貸融資業務[9],創新擔保機制,探索建立面向林農、家庭林場和林業小微企業貸款及貼息貸款扶持政策;對參與林業重大工程的建設單位及投資主體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對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林產品實行出口退稅優惠政策。
3.5.4?強化傳承創新和宣傳實踐。
發展林業并不是一個部門的任務,而是我國所有國民的任務[10],相關部門應該增加對林業生態建設的宣傳力度,只有形成一定的社會輿論,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11]。林業生態建設要多開展以保護生態、熱愛森林、建設家園、節約資源為主題的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以植樹節、濕地日、愛鳥周等重要節日為契機,集中開展主題林業生態建設與保護宣傳活動,大力增強全民生態意識,形成綠色消費的社會風尚。
參考文獻
[1] 李錦斌.始終堅持生態優先?建設綠色美好家園[N].學習時報,2018-10-01(001).
[2]?文恩德.林業生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林業經濟,2017(5):81-82.
[3]?楊紹華.林政資源管理現狀分析及強化措施[J].鄉村科技,2016(33):57-58.
[4]?趙楠.加快林業生態建設?實現林業健康快速發展[J].農家科技,2015(10):275.
[5]?張霞.淺析林業生態建設與發展[J].農業與技術,2018,38(12):213.
[6]?丁杰勛.林業生態建設的相關問題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7,8(19):18-19.
[7]?覃若飛,黃現松.林政資源管理創新及其在林業生態建設中的意義探討[J].綠色科技,2017(15):175-177.
[8]?宮春萍.我國林業生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林業勘查設計,2017(2):15-16.
[9]?李錦宏.貴州林業投融資與政策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8):3451-3453,3459.
[10]?王淑紅.論林業資源在生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J].農業與技術,2018,38(24):179.
[11]張洪生.林業生態建設的現狀、存在問題及林業產業與林業生態建設的關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34):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