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杰

【摘要】本文從財產保險公司主要的財務風險類別出發,在基礎管理層面討論財險企業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進行風險控制環境、風險預警體系以及風險控制水平等方面的風險成因分析,并給出相應的風險控制策略,希望能給予財險公司企業管理人員一定的啟發和思考。
【關鍵詞】財產保險公司;財務風險;控制策略
引言
財產保險公司主要風險類別一般是按照經營管理過程劃分,當前的財險企業普遍將財務風險分為籌資、投資、生產運營、收益分配四大類。這種分類方法比較全面,貫穿了企業生產運營的所有環節,但本文研究的是某財產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因此涉及的財務風險類別劃分會更加細化,具體到操作環節、業務環節、償債能力、信息安全等基礎管理層面展開風險分析,制定相應的風險防范控制策略。
一、財務保險公司風險成因分析
(一)風險內控環境較差
一方面企業內部風險意識較差,管理層面的風險內控理論知識不足,未從戰略層面形成企業的風險內控機制,并且一些業務操作人員只注重追求自身業績量的提升,未形成正確的風險控制觀念,風險控制能力不高,企業的績效考核體系中也缺少必要的風險考核指標,難以提升企業員工的風險控制積極性。一些企業雖然也納入了基礎風險考核指標,但考核結果的利用程度不高,未能充分的發揮績效評價引導員工行為,強化風險控制的作用,并且考核的主體仍是以利益分配為導向,考核指標具有短視性,十分不利于企業長期發展目標的實現。
(二)風險預警體系不完善
預警體系的不完善一方面表現在企業內部缺乏獨立的風險內控監督機構,無法有效地對各項風險內控行為的執行效果做出評價考核以及糾偏工作,企業風險控制體系較為松散,整體性風險的識別和防控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在進行財務分析工作時,各類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難以保障,缺少細化的操作行為數據分析控制。下級機構的指標數據流于形式,與實際的工作情況不符,無法清晰準確地反映基層業務狀況,不利于財務風險的識別與預警。
(三)風險控制能力水平不高
企業的風險缺乏過程性控制,大多停留在制度理論層面,可操作性不強,缺少具體的風險防控措施條例,導致財務控制活動的開展系統性、流程性不強,在單證管理環節,崗位權責不清,單證的領用與存放管理混亂,資料保管雜亂無章,核銷與盤點滯后,操作流程規范性不強,財務管理與基礎操作交叉,難以保障財務數據的客觀性、真實性,信息化程度不高,操作行為效率低下。在關鍵業務環節,業務人員在辦理相關業務時不嚴格按照標準化流程進行,且業務辦理水平不高,風險控制能力不強,綜合素質有待提升。一些財務報表的編制上,造假現象嚴重,應收保費出現坐支、虛掛,票據憑證審核不嚴,制度落實不到位。
二、財產保險公司風險控制策略
(一)改善風險內控環境,營造風險內控文化
內控環境的改善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首先,企業的領導者要樹立正確的財務風險內控意識,加強自身財務內控理論知識的學習。作為企業的核心管理人員做好模范帶頭作用,并且要定期開展風險相關內容的教育培訓活動,提高企業員工的財務風險防范意識,讓員工更多地參與到風險內控中,形成內控責任感,并能對風險內控的各個環節加強監督管理,及時做好信息交流與評價反饋工作,強化財務風險的監管控制力度;其次,集中管理和利用財務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合理分配下屬機構的職權,要注意發揮下級機構的管理靈活性,如進行資金管理時可通過適當保留收入戶最低額度解決資金下撥延遲問題,保證財務集中管控的同時有效地發揮了下級機構的主觀能動性。最后要完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在績效指標的設置上,加大風險指標的設計比例,并且要綜合考慮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突出指標的長遠性規劃內容,從企業的長遠發展戰略層面考慮評價體系的建立。目前,我國企業普遍的績效考核工具為平衡記分卡,利用它能科學地規劃企業的戰略目標,從不同維度的績效考核評價有效地激勵企業員工,形成正確的風險內控導向,營造良好的企業風險內控文化。
(二)提升資金償付能力,完善風險預警體系
財險企業的償付能力是企業利益相關者重點關注的內容,是企業經營管理狀況的綜合反映,是維持企業正常經營運轉的根基。企業任何財務風險的發生都將最終導致償付能力下降,因此,提升企業的資金償付能力也就意味著能同時防范企業的財務風險,以免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損失。企業償債能力的增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構建償債管理體系。企業要對提升自身的償債能力引起足夠的重視,有正確的償債觀念,突出償債能力風險關聯性分析。其次是指標監測,要對各項償債能力指標進行實時監測,重點關注保費增長率、綜合成本率、償債能力充足率、賠付率、承保利潤率等關鍵償債指標。這些指標不僅能綜合體現企業的償債能力水平,還能反映出企業業務擴張規模、風險評估成效、成本控制水平等方面的內容。為了進一步提升企業的資金償付能力必須加強業務過程控制,由于一些企業規模較大、險種較多,因此存在大量的中介業務,企業必須慎重選擇中介機構,嚴格授權批準流程控制,加強核保條件的監督控制,構建完善的理賠管理體系。然后進行必要的核實和預防,通過加強信息的溝通交流,保障承保質量、及時錄入承保信息,強化承保分析體系,優化信息反饋機制,避免信息不對稱引發的財務風險危機。最后形成嚴格的內部追責體系,通過細化各項內部監督管理流程,有效地識別財務風險危機,對未有效防范風險的風險責任人履行嚴格的問責機制,強化責任意識,從而構建出完善的以償債能力為核心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三)改進業務操作環節,規范風險控制行為
首先加強操作環節的管理,包括加強單證管理和保證財務的合規性兩個部分。在加強單證管理方面,要在提高人員單證管理水平的同時完善各項單證管理獎懲制度,嚴格規范單證操作行為:要與中介代理結構簽訂制度條例,形成制度約束,防范單證滯留風險:要加快企業的單證管理信息化系統的建立,保障各類單證的區分管理,提高單證管理效率。保證財務的合規性方面,要樹立合規經營理念,加強各級操作管理人員的財務合規操作意識,加強合規理論及實踐的宣傳教育工作:要建立標準化的合規操作機制,形成全面、一體化的合規管理體系,梳理企業財務操作的各項流程,在風險高發環節設置關鍵控制點,明確控制點的責任邊界,對風險點進行源頭控制,規范化前端的操作行為:要制定標準操作流程制度,嚴格限制操作數據的后臺導入:要強化規范化操作的檔案建立,對各種操作行為、操作人員做出詳細記錄與跟蹤管理:要優化財務組織結構,將財務管理與基礎操作分離開,加快信息化共享系統的建立,提升操作系統的風險防御能力,將風險控制與效率優化作為系統建設的目標定位,深化系統操作層面與財務管理層面的技術變革,結合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實現穩健的輸入式變革。其次是業務環節管理。財險分支機構的業務環節大致可以分為承保、理賠、制度建設和合規管理等幾個方面。以承保業務為例,主要包括費率執行和配置以及應收保費的管控,其中費率的執行與配置是重要的核保工作內容,為了強化風險控制,在核保工作中,要保證核保業務流程的規范性以外,還需加強財產投保的利潤計算與風險評估工作,在各項業務流程中深入融合風險管理,并且在應收保費方面全面推行“見費出單”制度,加強財務報表編制行為管理,按照權責發生制披露保費收入加強應收保費的授權與審批環節控制,建立客戶資信評級檔案,全方位地改進業務操作,規范風險控制行為。
三、結束語
總之,財務風險防控對財務保險公司至關重要,企業管理人員一定要引起重視,改善內控環境、完善預警體系、規范操作行為,促進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