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忠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并購成為市場經濟中的一個常見行為。企業并購在很多方面有助于企業雙方共享技術資源,提高企業的行業競爭力,從而增強并購雙方在市場上的占有率,幫助企業不斷發展擴大。但是企業在并購過程中所涉及的財務問題缺乏理論指導,存在復雜多變的問題,因此正確處理好并購企業之間的關系,解決好并購后的財務問題,實施財務策略,成為企業并購案完美完成的主要步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促使企業在并購案過程中要對財務風險進行正確的劃分,做好財務防御措施,對于并購中的財務風險進行及時處理,減少對并購方造成重大損失。企業如果對存在的并購風險處理不當,有可能給企業未來的發展造成重大損失,嚴重者甚至給企業帶來來破產的風險。
【關鍵詞】企業并購;財務資源整合;研究
自從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并購興起以來,全球并購在全球經歷了五次并購浪潮。中國企業并購的發展也風起云涌。但回顧世界和我國的并購歷史,我們會發現并購的成功記錄并不令人鼓舞。據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w eek)的調查結果顯示,根據畢武威,埃森哲和麥肯錫的并購研究數據顯示,企業并購的75%是完全失敗的。6至8個月間企業生產力下降50%,并購后一年時間里47%的并購企業高管在購買后離職。合并三年后,62%的企業都出現了不同情況的下降或者是停止增長。目前,在我國關于并購方面的研究依然處于初步階段,但是從一些收購、合并案例中不難看出,財務層面的因素都對并購活動有著比較明顯的影響,并且當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多元化發展,并購過程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不確定性也有所增強,且對一些并購活動的健康發展確確實實形成了一些事實上的制約,因此,本文主要立足我國目前市場客觀環境和企業的實際情況,來探討在當前背景下,我國企業該如何有效解決并購過程中財務資源整合所面臨的相關問題,旨在為相關企業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一、企業并購概念
并購是兼并和收購的總稱。也就是說,企業兼并主要是指通過工業產權交易獲取其他組織的工業產權的合法經濟行為過程。收購是以合法的經濟手段購買其他組織的資產和股份的經濟過程。并購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投資成本低的公司的戰略性業務運作,以獲得對方的產業基礎,屬于資本運作性質。但值得注意的是,并購過程可能會受到合并帶來的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的影響。
并購的直接目的一是取得并購企業一定數量產權的主要控制權,或者完全控制所有產權。企業兼并是市場競爭的結果,是企業資產增值最重要的形式之一,也是企業實珊陜速擴張的博弈,從社會角度看,企業兼并是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途徑。成功的并購可以帶來協同效應,如擴大經濟規模,優化資源配置,增加市場份額,滲透到新的經濟領域,有利于促進經濟的微小變化。然而,并購本質上是一種長期的投資行為,其財務活動復雜,財務風險不可避免。由于中國的并購仍處于初級階段,我們很多資產以企業兼并重組為優化結構,國民經濟和自然資產必須重視并購風險的防范,特別是對并購的理解預防財務風險實現規模效益:獲得優勢互補,交易成本,減少不確定性。
二、并購財務整合風險
所謂財務整合風險,一般是指企業在并購完成以后,因為并購方和被并購方之間的財務資源進行整合,所面臨的相關風險,從實際情況來看,企業在并購過程中,所面臨的財務整合風險通常包括以下三類:
(一)財務管理體系層面的風險
財務管理體系包括財務管理架構、財務管理制度等等。由于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企業的財務管理體系基本都是圍繞政府相關部門的引導所建立起來,在并購后的財務整合方面尤其如此。但是政府部門在提出要求或者引導的時候,有時候并沒有充分考慮到企業的實際情況,往往都是采取教條主義、“照本宣科”等方式進行。同時,企業即便是自身在政府部門要求的前提之下進行適當的調整,也因為相關專業能力或者經驗缺乏,組織制度整合過程中會缺乏一定的層次性、系統性和科學系,影響到并購以后財務管理的正常運行。
(二)會計核算體系的不統一
企業不同會計核算的方式就不同,沒有兩個企業的會計核算是完全一致的,而且由于每個企業所處行業、企業性質、企業經營狀況和發展規劃的不同,會計核算體系必然不同。并購企業的會計核算體系對于目標企業是否適用,兩者是否能夠有效地合并在一起,如若不能,就會產生財務整合的風險。
(三)業績評估的不準確
企業并購后,企業的組織機構、資本結構、財務結構以及各方面的能力都和以前有所不同,并購企業如何能切實有效地對目標企業進行業績評估是很困難的。
三、并購財務資源整合對策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結合日常工作經驗及觀察總結,認為要能夠有效進行處理或者優化,應當從如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優化財務管理體系
優化財務管理體系是夯實財務資源整合管理基礎的重要舉措,也是基礎性工作。為此,企業首先應當要針對企業經營的實際情況,對財務管理組織架構進行適當調整,一般而言,如果企業整體經營規模不大的,可以在大體參照政府部門要求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簡化:而如果企業經營規模較大的,則要對內部財務管理分工、架構進行充分細化,尤其是應當按照不同的會計職能進行精細化的分工。其次,是企業要根據并購雙方經營管理現狀,將原來企業中的財務管理方面的優勢經驗、優勢資源進行充分嫁接和整合,并且財務措施消除融合過程中的一系列矛盾,確保財務管理效果最優化。
(二)統一會計核算體系
為了使企業能夠在完成并購行為以后對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實際情況進行客觀真實的反映,應當要充分做好會計體系的統一工作。首先,并購企業要針對合并以后的實際情況,對相關的會計制度、制表標準、憑證管理等等進行統一規范,使得被并購企業相關會計工作能夠被盡快納入到新的軌道之中,使得企業能夠正常經營管理,同時還要重視會計信息的暢通工作,以確保能夠滿足并購以后相關投資者的信息需求。其次,企業要建立起科學規范的內部結算制度,使得財務活動得以更加正常高校運行。此外,由于并購以后會計核算人員所面臨的作業量更大,報表更多,同時需要發現和處理的問題也比較多,因此,企業還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一方面,要加強對其進行相關政策、制度、專業技能的培訓,確保能力能夠滿足新形勢需要:另一方面,要促進其和被并購企業的會計人員充分做好溝通交流工作,確保工作的協調性和延續性。
(三)整合業績評估體系
首先,并購企業應當要充分參考原有企業的業績評估體系,并結合并購以后的實際需要,從“有利于充分激勵”的角度出發,去改進和修訂現有的業績評估體系,要盡量體現科學激勵政策,并且要能夠和被并購企業的業績評估體系有一定的延續性,確保管理的有序性。其次,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業績指標進行評價,根據企業內部職責、權限的不同來選取指標,進行評估考核,并且在業績指標的分解下達方面,要盡量體現公平、公證。總而言之,新的業績評估體系,應當要有利于充分調動并購企業和被并購企業一切有生發展力量。
結束語
并購能使企業在短時間內得到快速的擴張,是開拓市場的一個捷徑,但在能獲得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會改企業帶來很多風險,不可盲目進行。開展并購要在清楚調查評估對方企業的種種相關信息之后,對所有可能出現的風險加以防范和部署應對策略,還要小心競爭者的手段,若不及時發現和有效規避這些并購風險,很有可能讓企業賠了夫人又折兵,所以在進行并購時一定要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