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福梅
作文教學要貼近社會,貼近生活,教師要指導學生走進生活,讓學生與自己的靈魂對話,在作文中審視自己,關注生命的質量,注重情感的升華與人格的完善,求真、求善、求美。
教學中,我常對學生說:“用你們的一雙慧眼去洞察世界,用你們聰慧的大腦去思考人生。”在作文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并指導學生們堅持寫觀察日記。自然環境、家務勞動、校園活動、走親訪友、興趣愛好都是學生們寫作的好素材。在寫作中,學生們明辨了是非,發現了真善美,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寫作的快樂,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提倡用童言寫童心,讓學生養成誠信與敢于說真話的習慣。學生自由寫作,自由抒情,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將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感悟原汁原味地表達出來。對真情流露的文章,教師要積極表揚、真誠欣賞,使學生獲得自我價值感,培養自尊、自信。如劉昆寫的《愛漂亮的外公》,大致內容是:有一段時間,他見六十多歲的外公時常穿著花衣服,還抹胭脂、擦口紅,早出晚歸,心里十分生氣。于是,他對外公不理不睬。后來,他從媽媽那里得知,原來外公參加了老年藝術團,忙著為養老院的老人們準備反串表演節目呢。知道錯怪外公后,他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表達對外公的歉意。整篇文章自然感人,在真情實感的文章背后體現出小作者社會認知的提升。
學生作文質量參差不齊,但每一篇作文都有閃光點,也許是整篇文章,也許是一個片段,也許只是一句話或一個詞用得精妙傳神、耐人尋味。這時,我們要引導學生把那些閃光點挖掘出來,欣賞、品味,鼓勵、表揚,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種,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的培養與形成在初始階段靠外界影響,但當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判斷能力達到了一定水平時,學生就會自覺地選擇,內化外來的健全人格信息,形成自身的健全人格。要讓學生做到有“自知之明”,就要努力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教會學生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方法。如讓學生寫“心理日記”,進行自我對話、自我剖析,強化學生的自我意識;讓學生寫《我很慚愧》《我進步了》等類型的作文,可以使學生自覺地和他人進行比較,找出自身的缺點,不斷完善自我。
教師要設身處地地體驗學生的情感,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指導他們觀察生活、觀察世界,讓學生在觀察思考中求真、求善、求美,自由地書寫美好的人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