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蒙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建筑企業傳統的設計、施工、運維一體化模式,已經不能滿足PPP模式對社會投資人的要求。建筑企業必須著力提升自身的產業能力,激活PPP項目的造血功能,實現更好的投資收益。同時,通過分析華夏幸福的固安模式,給出提升產業能力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新常態;全產業鏈;產業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逐步邁入新常態,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市場環境也發生了顯著改變,從傳統的EPC、BOT、BT等投資建設模式,逐步轉變為以PPP模式為主的公私合營模式。隨著投資建設模式的改變,建筑企業作為社會投資人肩負的責任和使命也相應改變。為適應環境變化,建筑企業必須在提升產業能力上發力,方能凸顯全產業鏈綜合能力優勢,贏得激烈的市場競爭。
一、建筑企業全產業鏈綜合能力內涵的演變
“全產業鏈”是由中糧集團首先提出的一種發展模式,旨在適應我國居民食品消費升級、安全形勢嚴峻的大環境,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貫通,涵蓋種植養殖、食品加工、食品銷售等多個環節構成的完整的產業鏈系統。作為一種高效的企業經營管理理念,全產業鏈的管理模式逐步運用到了各個行業領域,通過上下游產業的協同合作,實現“l+l>2”的效果。
在基礎設施傳統投資建設模式下,建筑企業的全產業鏈主要是打通施工領域的上下游產業,集成投資、咨詢、規劃、設計、施工、制作、安裝、運營、維護等能力,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目前我國大型建筑企業均整合了設計院、施工單位和運維團隊,打通了施工領域的全產業鏈條。
隨著PPP模式的興起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加快,建筑企業不再是單純地設計施工單位,更是城鎮建設的規劃師和運營商。企業的利潤不再是簡單的“建安產值一施工成本”,而是取決于“使用者付費、政府可行性缺口補貼”的高低。政府方受地方債務規模的限制,每一年度全部PPP項目需要從預算中安排的支出責任,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應當不超過1O%。因此,提高使用者付費標準成為獲取投資收益的關鍵。
受此影響,建筑企業原有的設計、施工、運營一體化能力已失去了明顯的競爭優勢,作為社會投資人更需要為政府合理規劃、設計新城的產業結構,并成功引入優質企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減少對政府財政補貼的依賴。同時,地方政府已經意識到簡單的“投資、造城、賣地”模式難以為繼,“引入產業、導入人口、增加稅收”才是確保財政收入的關鍵。不難看出,經濟新常態下,快速提升產業能力已經成為建筑企業提升全產業鏈綜合能力的重要著力點。
二、提升產業能力的案例分析
在產業打造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華夏幸福”)與固安縣政府共同創造的固安模式。2002年,華夏幸福與固安縣政府簽訂了固安開發區的特許經營協議,合作期為50年,通過建立“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的合作模式,有效推動了固安縣的發展。
(一)明確權責,建立收益共享機制
按照特許經營協議的約定,華夏幸福與固安縣政府共同設立項目公司,作為園區投資和開發的主體,負責園區的設計、投資、建設、運營及維護一體化市場運作:政府方負責園區開發過程中重大事項的決策、各項標準的建立。在產權歸屬方面,商業性、運營性的設施所有權歸華夏幸福所有,公共基礎設施的所有權歸政府所有,由華夏幸福運營管理。在收益分享、風險承擔方面,制定了分享財政增量的投資收益機制:若財政收入不增加,則企業無利潤回報,縣政府不承擔債務和經營風險:若入園企業數量和投資增加,則按照實際落地投資額的45%作為產業發展服務費,直接分成給華夏幸福。這一模式極大地提高了華夏幸福招商引資的積極性,在社會投資人和政府之間建立了休戚與共的互利合作關系。
(二)在規劃階段下“繡花”功夫
按照協議約定,政府將固安產業園區的概念規劃、產業規劃、城市規劃一并委托華夏幸福實施。為了下好園區這盤棋,華夏幸福用了2年時間、3000余萬元經費進行前期規劃設計,與羅蘭貝格、麥肯錫等世界智庫合作,召集了40余位國內外專家進行長期規劃討論,充分分析固安的地緣優勢,研究承接京津冀傳統加工制造業轉移的可行性,制定了“轉移-整合-孵化”的產業發展之路,將公共服務、商業服務和產業發展融為一體,實現產城融合。經政府方反復審核后,才進入正式建設階段。正是依托詳細、可行的設計規劃,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才能水到渠成。
(三)強大的產業導入能力
華夏幸福非常重視招商引資工作,現有超過4600人的專業招商團隊,負責推進產業導入工作。一是建立并完善全國企業數據庫,掌握精準、海量的企業信息,包括聯系方式、競爭優勢、核心技術等詳細信息,方便進行資源篩選和整合。二是以數據庫為支點,對龍頭企業、高科技新興產業進行深入分析、長期跟蹤和實地拜訪,發現企業間相互融合、協同發展的契合點,形成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產業聯盟。通過龍頭企業,吸附和帶動其他中小企業入駐,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產業集聚。三是為入園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搭建咨詢服務、行業服務、審批服務與生活服務四大平臺,幫助企業高效對接政府服務、金融機構、法律財稅、規劃咨詢等機構,解決企業的后顧之憂。
經過近17年的經營發展,固安縣已經從2002年的財政收入剛過億元,無任何工業基礎的農業縣城,一躍成長為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科技創新百強縣市。2018年實現財政收入86.3億元,實施建設億元以上項目55項,總投資552億元。截至2017年6月,華夏幸福已為固安產業新城累計引入企業超過580家,實現項目簽約投資額近1400億元,形成“3+l+3”的產業結構,即新型顯示、航空航天、生物醫藥三大主導產業,智能網聯汽車先導產業,以及臨空服務、文體康養和都市農業三大特色產業,徹底改變了固安的產業面貌。
三、建筑企業提升產業能力的幾點建議
實踐表明,產業能力的提升對于新常態下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引領建筑企業轉型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固安模式為建筑企業提升產業能力提供了有益借鑒。
(一)強化契約精神,與政府建立互信合作關系
如何保證PPP項目實施過程中不受人員更替、政策變化的影響,是社會投資人關心的重點問題。固安項目啟動至今,歷經4任縣委書記、5位縣長,項目公司換了1O任經理,但雙方合作關系依然十分牢固,園區建設進展順利,靠的正是政企間的契約精神。理的PPP模式需要遵循權責明確、利益分享和風險共擔原則。這就需要在合作初期秉承法制化原則,合理劃分政府和社會投資人的權責邊界,將合作雙方的責權利細化并寫入合同條款,明確“哪些歸政府、哪些歸市場”。同時,還應建立約束機制,明確違約責任,既保障公共利益,又維護社會資本的合法權益。在合作過程中,雙方均需要在協議約定的框架下積極履職盡責,在合作中強化互信關系。
(二)提高前期產業規劃設計能力
在PPP項目合作模式下,規劃設計能力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圖紙設計、建設規劃,更重要的是進行項目的整體設計,注重產業布局的合理性,引入更多優質企業,改善當地產業結構,提高項目收益水平。產業設計規劃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內建筑企業可以借助國內外智庫、知名高校的設計規劃優勢,與產業規劃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迅速提高戰略規劃能力。長遠來看,建筑企業應當建立相應的研究院和發展中心,培養和充實產業規劃人才隊伍,逐步提升自身的產業規劃設計能力。在操作層面,應重點結合區域產業基礎、產業發展趨勢、地方發展需求和政府產業政策,科學規劃區域產業發展方向。同時,應系統收集和掌握優質龍頭企業信息,全面搭建招商引資數據庫體系,確保后期各類配套企業的合理導入。
(三)注重運營維護,做好服務支持工作
相較于2-5年的建設期,PPP項目的運營期要持續10-30余年不等,運營效果直接關系到投資收益水平。社會投資人必須立足入駐企業的發展需求,完善企業發展的空間環境、金融資源、政策優惠、生活服務等全方位的服務機制,形成良好的招商循環。這就需要社會投資人督促區域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優化行政服務,為入駐企業爭取更多稅收、注冊、獎勵等政策優惠。此外,還需要主動提高服務能力,通過完善教育、醫療、綠化、住房等基礎公共服務設施,提高居住的便利性和舒適度,真正留住企業、留住人才,實現項目自身的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