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艷紅
摘 要:中華傳統節日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與民族情感,也承載著中華民族多彩的文化與深遠的思想。課堂教學是傳播傳統節日文化的有效途徑,能夠使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有較為系統全面的了解,使學生的愛國熱情得到有效培養,對于學生健康人格的養成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文章對傳統節日文化在語文閱讀教學、古詩詞教學、課外活動中的滲透策略進行論述。
關鍵詞:語文教學;傳統節日文化;閱讀;古詩詞;課外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4-0076-01
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一些西方國家的節日在我國較為盛行,對我國傳統節日造成了一定的沖擊。部分學生對中國的傳統節日不了解,也不重視,反而對西方節日較為崇拜,因此,對我國的傳統節日進行宣傳和保護,就顯得極為迫切。傳統節日文化中積淀的公序良俗、人文情懷、精神理性,折射出中華民族獨特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行為方式。語文教師要對語文教材中傳統節日文化的內容進行充分利用,將傳統節日文化與學科教學有效融合起來,從而加深學生對我國傳統節日文化的了解,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語文教材中很多文本內容都與節日息息相關,語文教師應該大力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傳統節日文化資源,并將其與閱讀教學有效融合在一起,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認真、細致的閱讀分析,感受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實現傳統節日文化的發展和弘揚,實現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更深層次的認知與理解。例如,在教學《老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時,教師指導學生按照課文開始、高潮、結束的順序進行閱讀,每一部分都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如開始部分:北京人開始過春節是什么時間?人們都在干什么?哪些詞句中可以體會到人們洋溢的喜悅?高潮部分:高潮時最大的特點是什么?你們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高潮時的熱鬧?元宵一到,讓老北京熱鬧起來的主要是什么節目?結束部分:春節過后,人們都干什么去了?這樣,就將傳統節日文化滲透到了閱讀教學環節中,讓學生了解了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到了春節的熱鬧氛圍,加強了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了解,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古詩詞是語文教材中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不僅包含著詩人真摯的思想感情,豐富的傳統節日文化也蘊含其中。基于此,語文教師在教授古詩詞時,應該充分運用蘊含傳統節日文化的古詩詞,使學生在提升語文素養的同時,提高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認識,受到傳統節日文化的熏陶。例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古詩是詩人王維在17歲時因重陽節思念家鄉親人而作,書寫了游子思鄉懷親之情。為了讓學生對這首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深刻的了解,教師要求學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在一年一度的重陽節這天,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是怎樣的?你的眼前出現什么樣的畫面?古詩中的哪些句子能讓你深刻感受到歡度節日的場面?王維之前與自己的兄弟也是如此過重陽節的,當他看到這樣的場景,會有什么樣的感受?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深刻感受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情感。教師再運用現代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重陽節這一節日的相關資料和視頻。這樣,教師通過結合古詩內容和視頻資料,就讓學生對重陽節這一節日有了較為全面、深刻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對傳統節日的熱愛之情,同時也實現了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滲透傳統節日文化,除了在課堂上進行,還可以延伸到課外。教師在滲透傳統節日文化的課文教學之后,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以傳統節日文化為主題的課外實踐活動。這樣,一方面能夠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使學生深深體驗到語文課外實踐活動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學生對我國傳統節日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和認識,激發學生對傳統節日進行了解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例如,在教學《老北京的春節》之后,教師便可在課下組織學生開展以“傳統節日知多少”為主題的課外實踐活動,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對中國幾大傳統節日如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如起源、相關傳說、習俗等。資料搜集完畢之后,教師可針對這一活動專門開設一節主題課,讓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對本組所搜集到的資料進行說明和介紹。這樣,可使學生對中國幾大傳統節日都有全面充分的了解,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
總之,中華傳統節日文化表現形式多樣,內容精彩紛呈,蘊藏著眾多的語文課程資源。語文教師應將傳統節日文化教育滲透到語文課堂中,讓學生從小就對中國傳統節日有全面的認識和了解,使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以此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之情。
參考文獻:
[1]蔡華北.試論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內蒙古教育,2018(18).
[2]梁靜,包海誠.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傳統節日分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7(11).
[3]梁琪.中華傳統節日資源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利用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7.
[4]樊明凱.論語文課程中傳統節日資源對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價值[D].淮北師范大學,2018.